替嫁之将(413)
王喜依旧相当节省:“补着呢,都不用从外面请匠人,让铺子里做纸活的来就行。”
楚翊刚登上楼阁,等候多时的袁鹏就笑道:“王爷没睡好。”
“我是病人嘛。”楚翊揉了揉发青的双眼,优雅地落座,说起昨夜的新发现,以及李青禾的筹粮办法。
“私发盐引给百姓?”袁鹏愕然咋舌,碰翻了茶盏,“这可是夷三族的罪过,真有种。”
“李青禾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几天消息就会传进宫,皇上必定震怒。”楚翊身子前倾,深眸微眯,修长的手指点了点桌面,“到那天,谁跳出来参我藏匿李家人,谁就是藏在朝中的国贼,你反过来参他!一定要当场咬死他,不给他反应的时间,也不给皇上查我的机会!”
袁鹏肃然点头。
楚翊亮出昨夜绘制的房契,赫然就是那间绒线铺,屋主名字空着:“谁参我,你就把谁的名字填上去。吴瑕是皇上的心头肉,我不能去剜掉,要让他自己动手。”
袁鹏郑重地收好房契。
楚翊与其密谋许久,又叮嘱他把几十个可疑官员的黑底牢牢记住,临场应变。尚不知谁是国贼,所以必须全存在脑子里。
五天后,李青禾私发盐引筹措军粮一事,传进了小皇帝的小耳朵。
他爆发出空前的怒火,令宫人讶异,那单薄的身躯竟然能发出通天彻地的咆哮,把为他讲课的老翰林吓得犯了病。
“派禁卫军,去抄李青禾的家!把他的家人,关进刑部大牢!再去西南军中把他抓回来,打入诏狱,朕亲办此案!”
禁卫军前往李宅,却见人去屋空。只查抄了一些家具衣物,几只老母鸡,和它们刚下的蛋。蛋,还温着。
永历猜到,是谁帮李家人避了出去。甚至,李家人八成就躲在那人的府邸。可人家正病着,他又是晚辈,没法去搜。
侍读吴瑕直接将李家人定为钦犯,却偏向宁王说话,一副为叔侄关系着想的口吻:“就算九爷窝藏钦犯,陛下也不能闹得太僵,罚他禁足也就算了。”
震怒中的永历脑子一热,当即认定宁王包庇钦犯,对近侍道:“去宁王府,向皇九叔传朕口谕: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还是这句话,禁足一个月,仔细琢磨。”
翌日早朝,永历越想越气,不顾威仪破口大骂:
“户部侍郎李青禾,狗胆包天!盐铁是国库的命脉,他敢以钦差之权私造盐引,散给民间,扰乱盐价!他急着筹粮,可也不能乱来,谁给他的胆子!”
百官大多沉默,有几人劝皇帝息怒。
这种时候,不谏言为妙。李青禾未归案,内情不详,一切还有变数。何况,他是摄政王的臂膀,常人动不得。
只有一人,神情亢奋,内急般跃跃欲试。那便是,潜藏在朝堂的另一个国贼。
发了火,永历沉默片刻,反省自己的失态。他问兵部侍郎:“叶将军还没回来述职?”
答曰:“回陛下,叶将军说正在整军,快动身了。”
永历又问五军都督府的断事官:“西南两处战线的军队,是否已撤回重云关?”
回答一模一样:“回陛下,叶将军说正在整军,快动身了。”
永历龙颜阴沉,愤愤地轻哼一声:“快动身了,真快啊。去了两批钦差,都调不动他,还全都病在军营了。朕瞧出来了,李青禾就是为了支应这两处战线,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今,朕是个敕令不出皇宫的光杆皇帝。”
他的言词,令百官蹙眉相顾,纷纷叹气,都盼着摄政王大安归朝。
“臣知道,李青禾的狗胆从哪来!”一道尖刻的声音,霹雳般划破静默,源于一名赵姓御史,“是宁王爷给的!”
那个未知的贼子,终于跳出来了。
永历不悦:“你说皇叔是狗?那朕又是什么?”
赵御史懵了一下。他不是什么机敏之人,混浊的眼中只有贪欲而无慧黠。不过挺实诚,拿了齐国的银子,是真办事。
他大胆谏言:“李家人一定全都藏匿在宁王府,请陛下降旨搜查缉拿!”
这种时刻,永历倒拎的清:“皇叔还病着,朕怎能贸然搜他的府邸。你有何证据?”
赵御史又懵了一下。
他发觉,不该悍然跳出来,会错意了。他以为,皇帝在朝堂咆哮,又怪气地指责宁王妃,是等着臣工推波助澜,一举查抄宁王府。而且,近来叔侄俩确有隔阂。
眼下一看,血浓于水,不是三两句就能挑拨。
赵御史面露懊悔,又断定李家人必在宁王府,干脆编造:“臣的家仆亲眼目睹,前几天的夜里,李家人匆匆离家,乘马车进了宁王府的后门!”
他不知道的是,他说得都对,连细节都没错。不过,注定赢不了。
“赵大人。”又一人冷冷开口,是吏部尚书袁鹏,“你深夜派人盯着宁王府,做什么?”
“我——”
“因为,你被南齐收买,意欲行刺病重的九爷。”袁鹏一鸣惊人,干脆地将对方置于死地,“你还用南齐给的黑钱,在春杏街盘了一间绒线铺,窝藏他们派给你的刺客!”
赵御史迷茫而费解。
他单独一线,在酒肆和齐人接头。不知还有谁通敌,也不知什么绒线铺。他理直气壮:“袁尚书,可不能血口喷人!”
袁鹏面色无澜,不疾不徐道:“你弟弟犯了事,你搬空家底来走门路,从那以后就拼命敛财,以至于被齐国细作钻了空子。我发现你行踪诡异,就暗中调查。正要在皇上面前参你,你自己就先跳出来咬宁王爷。”
前面几句,是早就备好的。袁鹏按照宁王的嘱咐,将可疑的几十人的黑底牢牢记住。方才,刚从脑海中把这个姓赵的筛出来。
“你胡说什么!”赵御史急了,面朝皇帝行礼,“皇上,袁鹏和李青禾,都是宁王的党羽!”
永历脸色发青。
“此话怎讲?”袁鹏朗声驳斥,“从前,我支持九爷的政见,因为他是摄政王,代行皇权。九爷欠安,我率先提出,请万岁亲政。一个多月来,更是尽心辅佐。”
永历打破沉默,中肯道:“袁大人忠贞不二,朕都记在心上。赵御史,你言行乖张,得谁咬谁,朕看你真的有鬼!着令承天府搜查赵家,散朝!”
吏部尚书袁鹏在朝中举足轻重,是顺利亲政的头功,当然要支持。而且,永历没忘记恩师的遗言:谁挑拨自己和宁王的关系,谁就是奸佞。
如此明显的挑拨是非,他当然看得出。像吴侍读,就是难得的忠良,夙兴夜寐为君父着想,还常关心赞美宁王。
百官有序散朝。
袁鹏快步出宫门,在自家马车内展开房契,在屋主处填上一个名字:赵开。接着,将之交给宁王府的卫队长。
罗雨收好房契,一路狂奔,赶到赵家。他在无人处翻墙而入,轻易来到主人的书房,将房契压在书架。
第394章 真相大白
做完这一切,他没急着走,而是攀上屋后的雪松,藏在松针间,兴致勃勃地看热闹。不久,承天府的差役到了,刚动手搜查就有所收获:“有一张房契!这个赵开,果然买了个铺面!”
“前去搜查!”
公差气势汹汹,当即赶去春杏街的绒线铺。罗雨下了树,翻墙而出,赶在他们前头。提前占据视野开阔的位置,继续看热闹。
四舅也牵着听荷及时赶到,真是的,有心弱之症还爱寻刺激。
“这一天真有趣,要是于章远他们在就好了。”罗雨抱着手臂失落道。
“闪开,承天府办案!”
随着一声吆喝,民众非但不闪,反而欢欣雀跃,呼一下聚了过来,铺子门前犹如刚洒了鱼食的池塘。
罗雨被一个买菜大婶挤出最佳观赏位置,有点窝火,于是顺了她一个烧饼。想了想,又放了回去。
公差闯入绒线铺,几个齐国皇宫的侍卫不明就里,亮出兵刃,登时热闹非凡。叮叮咣咣,噼噼啪啪,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