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之将(337)
他无比怀念在重云关,日夜厮守的小日子。
走出很远,还能听见太上皇在哭喊,叫人把宠妃的尸首移走。
夏小满去针工局看了看正在赶制的礼服,这是皇上大婚时穿的,吉日定在二月廿一,有顺意之意。
又去看新制的喜烛、漆器、屏风……他认真筹备着他的心上人和别人的婚事。比起清醒着痛苦,还是麻木地忙碌更安逸。
**
天气晴好。
泰顺县的百姓行色匆匆,为柴米劳碌,一如往常。
此地原属齐国,后被昌国攻占,去秋再度易主。城里两国人口混居,百姓安土重迁,只要能活下去,就不会轻易离开。
没人留意,纵贯县城的主街上,何时多了一个算命摊。
有个挑担的经过,脚步一顿,讶异地咋舌,走出很远还忍不住回头。
摊后端坐二人,身着青灰布袍。一个俊美绮丽若拂晓之霞光,另一个则是山怪般的巨人,相貌古怪。
一方窄桌,上有纸笔、龟壳、铜钱、算盘和风水尺等。右侧支一杆幡,上书:山野半仙,奇人异相。上天入地,无所不晓。
叶星辞闲散地坐着,不时扫一眼大笨。
大笨的确“奇人异相”,人们一看他的样子,就觉得他必然有了不得的本事,这也是叶星辞想要的效果。大笨那懵懂的神情,恰如出尘的超然。
出摊一个时辰,吸引到一个路人驻足。
“无所不晓,都会什么?”那人问。
“这位是我师父。”叶星辞看向大笨,“会看相,测字,寻物。”
“用什么算,奇门遁甲、紫薇斗数,还是四柱八字?”
“靠天眼,他是半仙。”
路人询问卦资,叶星辞故作高深:“有缘分文不取,无缘只取分文。”
第322章 无关风月的吻
路人提笔,随手写个“心”字。
叶星辞将纸递给根本不识字的大笨,又将耳朵附在对方并未说话的嘴边,连连点头。
接着,他正襟危坐,脸色冷峻:“我师父讲:破锅自有破锅盖,傻人自有傻人爱。车到山前没有路,把车扔了去跑步。请阁下自悟。”
路人眉头微蹙,怅然望天,似乎在想当下的难处。良久,他点点头,说自己悟了,临走给了一把铜钱。
叶星辞将铜钱塞给大笨,小声说:“我帮你给你姐姐写信,用这钱当邮资。”
大笨羞赧地笑。
片刻,又一年轻男人停在眼前。愁眉苦脸,不住摇头叹气。
叶星辞试探:“兄台是有难言之隐?”
男人摇头。
叶星辞耐心道:“是想问事,还是算命?若是看相,你这样摇,我看不清你的脸呐。”
男人兀自摇头。
叶星辞困惑地咬了咬嘴唇,也跟着摇头:“你到底有什么事?”
“我就想算算,我这个摇头晃脑病,什么时候能治好?”那人边摇边说,声音都拐着弯,“都找不到谋生的出路,全靠父母养着。”
叶星辞心生怜悯,又将耳朵附在大笨嘴边,接着对年轻男人道:“我师父说,你该去看郎中。父母不易,夏天时,在头上绑个扇子,给他们扇风吧。”
他没收这人的钱。主要是,对方没给。
又坐了半个时辰,一袭飘逸的雪青布衫停在眼前,微风送来淡雅的熏香。
又来了。
叶星辞不抬头也知是谁。堂堂摄政王,一国柱石,竟然跑到敌军占领的城池,来算命。
“这位公子,想算什么?”他悠然抬眼。
“姻缘。”楚翊伸出手。
叶星辞扫一眼男人掌心的纹路,下了结论:“光棍命。”
跟在一旁的罗雨扑哧一笑,又紧紧抿起嘴巴,流露出心痛。楚翊淡淡瞟他一眼,绕到老婆身边,硬在摊子后的长凳挤了个位置。
叶星辞往大笨身边挪了挪。
“喂,有点挤,你站起来。”罗雨拍了拍大笨的肩,后者乖乖起身,如一座拔地而起的山。罗雨随之仰头,“真吓人,没有小鸟在你头顶筑巢吗?还是坐下吧。”
大笨温吞地微笑,砰的坐回长凳。这一下,使长凳如跷板似的猛然翘起!大笨滑跌在地,而另一端的楚翊被颠飞了。
“九爷稳住!”罗雨大惊,出手相扶。
楚翊平稳落地,重新端坐,说刚才那一瞬,自己看见太奶了。
叶星辞捧腹大笑,不觉间靠在前夫肩上,又悻悻地拉开距离。忽然腰间一紧,一条有力的手臂揽了过来,迫使他沿着凳面滑到男人身边。
“离我近点,这样能维持平衡。”楚翊低沉道,“你到底有什么计划,请教一下。”
“喵!”
迎着男人费解的目光,叶星辞纯真地耸耸肩:“你请我叫一下么,叫完了。”
楚翊单手捂脸,哑然失笑:“我很担心,毕竟你立军令状了。当然了,我不会让你脑袋搬家。”
“我会为我自己的行为负责。”叶星辞注视着街面往来的行人,“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固然辛苦,但永远不会被抛弃。”
眼前熙熙攘攘,口中许久无言。
大笨坐着睡了,闷闷地打鼾,像一口钟。
站在后面的罗雨打破沉默:“王妃,你想不想知道我的墓志铭——多谢祭扫,改日登门拜访。很有趣吧?掩护王爷撤退时,我以为肯定活不成了。”
这是在强调当时的凶险,叶星辞听出来了。他扭头笑了笑:“别叫我王妃,叫我骁武。”
“像一个口音奇怪的人,在喊小五。”罗雨精准地调侃。
叶星辞瞪去一眼,随之看向前夫:“对了,我决定让于章远他们回江南去。”
“那你会很孤单。”
叶星辞心头一颤。楚翊最先想到的,竟是这个,而非担心他们会做出不利于宁王府的举动。
迎着他的注视,楚翊轻笑:“前年,郑昆走了,我不许他们送骨灰回乡,多少有些过激。时过境迁,自两国纷争开始,这些事就不要紧了。”
想起逝去的故友,叶星辞叹了口气。他远眺长街:“你有没有注意到,那边有个‘济生庄’?”
楚翊微微点头:“江南各州府县都有,那是用于低息放贷的官署,助农户应急,以免动辄因高利贷而卖田。能提升国库收入,还能遏制土地兼并和豪绅放贷。”
他顿了顿,语气多了丝惋惜,“这是个一举多得的举措,很有开创性,但执行坏了。”
“执行坏了?”叶星辞不可思议。
“不信,你叫个路人问问。”
叶星辞扫视街面,起身叫住一位后背微驼、提着菜篮的老伯。老伯走过来,大笨刚好醒了,主动让出位子,站在罗雨身边。
面对老伯疑惑的目光,叶星辞友善地弯起眼睛:“老人家,你有没有向官府借钱啊,觉得这项新政如何?”
“哦,还好,不太懂……”
起初,老伯喏喏不言,叶星辞塞了点银子,说自己不是衙门里的,对方才拉开话匣子:
“老夫家境尚可,可胥吏非把银子借给我家,逼我写借据。过得好好的,凭空多出债务来了,每半年二分利!这不是变相加税么?”
叶星辞不解:“为何强行摊派?”
老人家缩脖摊手。
楚翊解释:“纸面上不允许,但是放贷数额,直接与地方官政绩挂钩,从巡抚到知府、知县,层层加码。父母官成了催税官,把百姓兜里的钱盘剥干净的人,反倒仕途顺。”
叶星辞讶异地吸气:“先前,我听齐国宫里的公公说,官府针对贫农放贷时,利息非常低,这不失为一种创举。”
“天上掉馅饼,先砸当官的!”老伯瘪瘪嘴,哼了一声,“那些低息的银子,都被当官的伪造农户的借据,给借走了!然后,拿着这些钱做生意、放高利贷,空手套白狼。”
叶星辞皱眉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