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81)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嗯!嗯?”赵淩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我第一?”
  他这水平还能考第一?
  哦,也对。
  考小学试卷,满分很正常。
  差役也是满脸不可思议:“我刚才打……咳。恭喜赵公子!赵公子真是少年英才!”
  来福和来俊这时候也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挤过人群,赶紧给报喜的差役塞了两个荷包。
  差役的手不带一丝烟火气地把荷包收下。
  他一个报喜讨红封的,见到县案首,先打了一下县案首的屁股……?
  赵淩倒是不介意,见气氛到这儿了,就报销了茶楼里人的消费,又让人买了米面粮油,送去慈幼院。
  赵辰考了个第二,完全不觉得高兴,见赵淩回了家又提溜着钓鱼竿和水桶,骑着驴子跑了,训斥的话到了嘴边,一个字都没吐出来,把自己气得胸闷,还得赶紧叫人:“常威!去跟着四郎!”
  “是!”常威赶紧牵了另外一头驴子,骑着追了上去。
  赵爷爷赵奶奶听见两个孙子两个外孙考过了县试,开心地话都要说不出来。
  赵田氏倒还算淡定:“早上就让人去采买东西,辰儿快和你大伯一起去请唐举人和他家人过来一起用一顿家常便饭。”
  县试只是第一场考试,严格来说还不算科举。
  县试、府试、院试全都通过之后,学子才算是拥有了参加科举的入场券。
  再过两个月,他们还得参加府试。
  府试根据各地条件不同,有些在府城考,有些在县城考。
  象州是在县城考,不过考题是统一由当地知府命题。
  县试过了之后,学子们身份上并没有什么改变,这时候不能隆重地举行谢师宴,但谢还是要谢的,于是赵田氏只说是家常便饭。
  唐举人欣然答应。
  赵辰、赵淩只是在他这儿借读,算不得他的学生,但与有荣焉。
  赵淩没抢到钓点,很快就回来了,看着家里还特意请了酒楼的厨子上门来做宴席,抱着三只猫坐在角落,看着厨房忙忙碌碌,很不理解。
  不就是小学毕业考试通过,有必要这么隆重?
  赵杨氏快步过来,大声问:“有没有看到淩儿?”
  一名丫鬟指了指:“在那儿呢。”
  赵杨氏一看,赶紧过来,伸手就把他拉起来:“快来,你先生一家都来了,你还在这儿蹲着干嘛?”
  赵淩努力把三只猫一起抱起来:“厨房里烧得太香了,我担心抹布它们去偷吃。”
  赵杨氏分不清哪只是抹布,哪只是小花,现在看爬赵淩头顶上的那只一定是抹布……不是,她不是来辨认狸奴的。
  她把小花抱在怀里:“走了,快去跟唐举人说说话。再过两月就要府试了,你快去跟唐举人讨教一下经验,别到时候两眼一抹黑。”
  赵淩考过一场之后,觉得已经摸到了一点底,感觉府试的难度可能就是中考。
  府试结束,相当于完成九年教育,得到一个童生的资格,相当于一个初中毕业证书。
  院试差不多就是高中毕业水平,通过考试的童生就是秀才。
  有了秀才身份就是有了功名,可以享受各种优待和特权。
  譬如见官不跪,一定数额的田地免税,免除徭役,都非常实用。
  赵淩觉得自己理解得很对,等宴会过后,就问赵辰:“我们是等乡试过了再回家吗?”
  院试过后就是乡试,乡试考过之后就是举人。
  举人已经能补选当官了,虽然官职低没前途,但可以到县学当个教谕之类,过上小县城公务员的躺平生活。
  院试、乡试都是在府城考。
  剩下的会试和殿试自然是在京城。
  赵淩的意思就是回老家太远了,考都考了,一次考完得了。
  赵辰刷新了对弟弟无知的认识:“四月考完府试,八月去府城考院试。明年八月才能考乡试。你是打算在府城住一年?还是在老家这儿住一年?要是在老家这儿的话,还跟着唐举人读书?”他感觉唐举人的水平差了点。
  要是去府城的话,去府学读书应该也不算难。
  赵淩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考试时间,毕竟在文华殿里读书的,基本都不用参加科考。
  需要参加科考的几个,年纪比他大很多,都不会跟他讲这些。
  毕竟太子伴读中,只有他可能考不上,其他人只担心名次不好看,可能会拿不到一甲丢脸。
  他有点想家,但想想京城中的氛围,觉得还是待在老家舒坦一点。
  读书什么的,他倒是不在意,像现在这样接受函授教育也挺好的,还没那么多人考考他,老家的水里鱼又大又多。
  不是,他不是想留在老家钓鱼。


第55章
  府试在即, 赵辰赵淩读书还是很用功的。
  他们热情邀请了八岁的戴凤一起读书玩耍。
  戴凤从小就居住在胶州。
  和赵家是本乡本土的泸阳人不一样,戴家是从戴凤祖父那一辈迁过来,虽说戴凤籍贯在这儿, 但本地并没有多少亲友。
  戴凤年纪小, 跟一群文人出去也玩不到一起, 连泸阳话都不会说, 难得有赵淩这样的朋友, 非常高兴。
  他这次考了个第四,在他前面的第三是个二十多岁的, 在本地学生圈子里小有才名的“才子”。
  休沐日,田学仁作为老大, 带着孩子们出门玩耍,听他们提起那个第三, 并不在意:“他跟你们不一样,不用在意。”
  泸阳县的读书人不多, 第三的这位叫朱承望的学子跟他年岁差不多, 他有过接触。
  赵淩给三只猫面前架好钓鱼竿,好奇转头过来问:“怎么不一样?”
  田学仁本人对朱承望没什么意见,但:“朱承望这个人怎么说呢?哪里都差了一点。”
  比起钓鱼,戴凤更喜欢放风筝, 摆弄着自己的纸鸢, 听到田学仁八卦,也凑了过来,大眼睛看着田学仁。
  田学仁只能继续说道:“家世差了点, 先生差了点,资质也差了点。”他笑着摸了摸戴凤的脑袋,“没有说他比你聪明的意思。”
  八岁的第四名, 和二十五岁的第三名,谁跟聪明,不言而喻。
  “嗯。”戴凤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田学仁继续说道:“他们家不算穷,但要供他读书比较辛苦,请的先生也普通,一直是一个老童生在教。”
  虽说会读书的人,不一定会教书,譬如赵骅,教孩子方面简直了;但先生的认知和眼界,也局限了学生的水平。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极度闭塞的年代,朱承望想靠着自己的努力改换门庭基本不太可能。
  别说是朱承望,就说唐举人,也是通过赵淩的作业本,才能了解最新的国家局势。
  而这些对赵淩来说,真的就是普通作业,是他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的东西。
  朱承望的资质绝对不能说差,但也绝对算不上特别好。
  资质特别好的,得是赵骅这样的。
  赵骅当年读书的条件和朱承望差不多。
  赵家确实比朱家有钱一点,但赵家读书的人多,而且前面两个哥哥已经耗费了太多资源,还没学出什么名堂。
  到赵骅这里,要是不够优秀,可能连参加县试的机会都不一定有,但他靠着自己的天赋,愣是能从泸阳县一路考到京城。
  对朱承望来说,三十岁以前能够考上一个秀才,就算是极大的成功。
  但是对赵辰、赵淩和戴凤来说,考秀才不过是他们必经之路上无足轻重的一环。
  所以,田学仁让他们不要在意朱承望。
  戴家的仆役们听着田学仁的话,也觉得有道理。
  他们自己是觉得自家小少爷天资聪颖,天上有地下无,百年难得一见,这次回老家考试小三元是稳的,没想到第一场县试不仅没拿到第一,连前三都没有,第一名还是一个年纪和戴凤差不多的小孩儿。
  看到成绩的当时,戴凤的心态其实还好,但他们的心态完全崩了。
  今天戴凤应邀出来玩耍,他们这些仆役还心存戒备,觉得赵家人不怀好意,看出他们家小少爷是个有力的竞争者,想要通过下作手段来清除,没想到人家压根没……不不不,不能掉以轻心!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