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280)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工部那边还在不断手搓机床,并且通过机床加工更加精密的机床,循环滚动提高精密度。
  窦荣听出赵淩语气中的不耐烦,作为被供养的吞金豆,不敢再继续这个危险的话题,说道:“这边事情差不多结束后,我让人去接了表姐一家一起回泸阳县过年?侯府也不知道造得怎么样了?都没空去看过。”
  赵淩封侯且食邑泸阳县,工部会派遣人员在泸阳县修建一座侯府。
  只不过两人到象州将近一年时间,忙得也就回去过三次,路过县城都不停,直接去的赵家村,每次也都来去匆匆。
  “花那么多钱造侯府做什么?还不如省下来造船。”造在泸阳县里,他这辈子也未必能住上一个月,完全浪费。
  “……”看来钱真的很紧张,他明年得算着花钱了。


第149章
  赵淩嘴上说着钱紧张不够花, 发起年礼来是一点都不手软。
  市舶司的官吏一个个鸡鸭鱼肉粮食布匹,手里提不下,得用小车来拉。
  这一年表现好的优秀官吏, 还有额外的奖励, 小车拉了好几回。
  这些目前官职只有从九品的官吏, 一个月到手的俸禄不到两贯, 另外有相当于三百公斤的米, 职田的收入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去岛上轮值的有点额外的津贴, 能稍微多一点收入,但真的就是稍微多一点。
  家中人口要是多的, 这点钱过得非常紧巴。
  要是人口少的,有一些别的开销, 每个月还得卖掉一些米,才能换到足够生活的钱。
  当然, 苦日子只有刚开始的两个月, 赵淩市舶司地事务理顺之后,市舶司的日子就很滋润了。
  赵淩对整个海外贸易的进出口设置了规范的关税,税收比例很少,还有一部分免税和退税政策。
  夷人商船需要缴纳的税费总体是很低的。
  税费其中的一部分还包含了隔离检疫的费用等等。
  这些走远洋贸易的大商人心里面也有一杆秤, 虽说现在看着杂七杂八的缴费项目多了不少, 但算下来比他们每年贿赂象州官员的少多了,交钱非常痛快。
  市舶司还给他们安排了统一售卖的商行,甚至允许留下几个人长期在象州停留负责经营销售。
  像雷奥那多, 如今已经正式带着妻子儿女开起了洋货行,在象州府内置办起了宅院,连孩子都送去了私塾上课, 就跟普通的大虞商人一样。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这些大商人谁差钱?
  要是能够在大虞这样繁荣的国家长期生活,谁愿意回到那个街道污水横流、头上爬满虱子、看病更是比等死还难受的地方?
  他希望自己子女们穿上华美的丝绸做的衣服,用上比少女皮肤还细腻的瓷器做的餐具,吃着花样繁多美味可口的食物,晚上可以点燃白蜡烛,用上最细腻的胭脂水粉……
  或许他的儿子也可以成为大虞市舶司里这样刚正不阿的官员,他们办事认真仔细,精通多国语言,耐心温和,从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故意刁难他们,就像一个真正的贵族的样子。
  赵淩大概能知道这些大商人心里面的盘算。
  人才引进、投资移民嘛,有什么不可以的?
  进行规范化管理,还省得他们闹出各种事情来。
  他还把账目放到明面上,看着收的不多,但养活他们市舶司的这些人绰绰有余了。
  哪怕今年花钱造了衙门、员工宿舍、家属院等设施,全都回本之余,还有些结余。
  结余的部分,象征性上缴了一些,另外“按照惯例”留下来自己花。
  海港有人开办起了商贸行,主要负责给洋人商船联系对应的官员和商人。
  还有开办旅行社的,其实就是购物团,带领洋人在象州府城内游玩/购物。
  这些商行有的是市舶司的家眷开的,有的是脑子快的商人开的,不管是什么来头,都少不了市舶司的好处。
  赵淩倒是不搞什么灰色收入。
  如今整个海港都是他的一言堂,他完全可以通过堂堂正正的收税来完成抢……增加收入。
  总的来说,市舶司的这些官员,日子都过得比在神都要好,且收入来源都正当,不用担心收了一点黑心银钱就提心吊胆。
  起码有赵淩盯着的时候,没人敢这么做。
  王家二舅舅在海港盖了个私塾,专门教外国语——教大虞人外国话,也教外国人大虞话;同时也教导外国人一些大虞的礼仪,也了解外国的一些礼仪和社会情况。
  赚钱的同时,还非常体面。
  那是真赚钱啊。
  外国人对一位真正的饱学之士、世家大族子弟传授礼仪,可太愿意花钱了,还是非得要送,不能拒绝的那种。
  赵淩看得都羡慕。
  伴随着商贸往来增加,洋人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以及语言沟通的逐渐通畅,在象州府城已经越来越少使用夷人这样带有贬义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洋人、外国人这样的中性词语。
  市舶司的年礼丰厚,水军和船厂的年礼也不差。
  水军这一年来清剿了多少水匪,匪寨里的钱多钱少还不是一支笔的事情?
  船厂除了对外卖船之外,还给外国商船提供维修保养(偷师)服务,虽说由于不赚钱的军舰建造和研发业务,导致还谈不上赚钱,至少有了不错的收入。
  这些年礼让对应的商户农民,赚了个盆满钵满,都能过个肥年。
  周彦红、陆凤羽夫妻带着一双儿女过来的时候,站在码头发了好一会儿的呆。
  “这也是渡口?怎么跟宁罗渡差那么多?”宁罗渡也算是个不小的渡口,但……算了,什么地方都不能跟这儿比。
  水泥地平整开阔,道路两边种着大量的花草树木,行人和车流分开。
  中间道路上车马川流不息。
  常禾引着一家人上了自家马车,指着来往的人流说道:“最近过年,不少城里人过来洋货行买些新鲜玩意儿。咱们不用看那些,家里有好的。”
  家里果然有好的,赵淩直接送了周彦红一筐石头。
  这些石头可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颜料的原材料。
  赵淩绘画虽然还可以,但懒得花大量时间去调制颜色。
  周彦红作为赵英娘和周毅两位绘画大佬的长女,在这方面的天赋不低,只是日常琐事加上家庭开支如今更加侧重在两个孩子身上,让她平时更多的只能画画水墨,对于这些昂贵的颜料已经很久没碰过了。
  两个孩子还不知道这筐石头到底是什么,窦荣看了看天色就说道:“赶紧喝口水就回去了。”
  东西是早就准备好的,一些人很快上了车,前往附近一个内河渡口换了船,往泸阳县去。
  周彦红很是吃惊:“怎么坐船?”
  窦荣轻描淡写地说道:“哦,我把泸江挖深了一点,现在能够行船,不过吃水不能太深,明年还得继续把航道加深一点。”
  当然不是挖的,是用火药炸的。
  泸阳县所在的位置,原来是泸江的主河道,只是淤积后,泸江改了河道,现在变成了一条支流。
  夏季丰水期的时候,倒是能够行船,但也只能走走小船,大船根本不用想。
  整个泸江河道工程,预计需要三年时间。
  周彦红头一回从这个角度看自己的家乡,更让她意外的是船竟然能够直接到……
  “这是外婆家?怎么感觉有点不太一样?”她下船看向码头边上的山,感觉山是对的,但村子感觉怎么不太对,又有点熟悉?
  这边的码头很小,铺了一些石板,装了围栏。
  赵淩刚才睡着了,这会儿走在后面,闻言说道:“不是,这是田家村,二姑姑家。赵家村的河太小了。”
  拓宽加深河道花费太大。
  反正田家村就在赵家村隔壁,赵淩就不费这个功夫了。
  “淩儿!是不是淩儿回来了?”
  他们正说着,山上突然传来叫喊声。
  赵淩抬头,循声望去,只看到一个男人正站在山坡上冲他们挥手。
  他赶紧挥手:“四叔!我们回来了!”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