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254)
赵茂可不是一个人,还带着一个书童一个小厮,就是三个人的吃喝。
除了吃喝之外,另外还有各种人力物力的添置和消耗。
周彦红一看,赶紧推拒:“自家亲戚过来住几日,怎的还好收钱?”
赵淩直接把银子放在她面前:“这钱你一定得收下,不然赵茂不成了打秋风的了嘛。他们三个人的吃喝,就算一个月十两,还有马上就要换季了,还得劳烦表姐帮忙张罗几身换季衣物。”他特意叮嘱,“料子最好耐磨耐脏一些。”不用太好。
“哪用得着一个月十两?”周彦红说道,“你们表姐夫一个月俸禄算下来也就五贯,我们一家都能过日子呢。”
哪怕是知道些物价的赵淩都愣了一下,更别说赵茂和窦荣了。
赵茂一个月的月例也是五贯,但那是他单纯自己一个人的零花钱,家里吃喝、仆佣开销、四季衣物、读书之类等等的开支都是公中出的。
就这,他还经常过得紧巴巴的,买本书都得掂量掂量。
赵淩想到收拾整齐的小院,再看看大表姐一双保养极好的手,笑道:“那必然是表姐经营有方。”
一个月五贯不是不能过日子。
哪怕在神都,一个月五贯也能养活一家五口,日子过得还也可以了,前提是家里没读书的。
光是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束脩加上笔墨纸砚,一个月的开支起码也得二三贯。
周彦红家里还有一房下人,虽然房子小一点,但吃穿用度上并不显得拮据。
周彦红听赵淩这么说,顿时就笑了:“这都被你看出来了。我经营了一家绣坊,底下有二十来个绣娘,生意还不错。罗湖的水很好,我养了一些鸭子,专门腌咸鸭蛋。”
赵淩顿时就跟周彦红交流起怎么养鸭来。
窦荣和赵茂听他们从饲料配比,讲到疾病防治,再讲到鸭绒收集和鸭肉烹饪,一直讲到咸鸭蛋的时候,表姐弟两人“反目成仇”。
“咸鸭蛋就是最好吃的!”
“咸鱼才是最好吃的!”
窦荣绝对赞同赵淩:“咸鱼必须是最好吃的,区区咸鸭蛋……”咸鸭蛋虽然也好吃,但怎么能比得过咸鱼呢?
周彦红一撸袖子:“赵瑞瑞你等着!我给你用咸蛋黄炒豆腐,做一盘赛螃蟹!”
赵瑞瑞也一撸袖子:“大表姐你等着!我这就去钓一条鱼过来给你腌咸鱼!”
第138章
晚上是赵淩和窦荣摆宴, 请蔡县令喝酒。
周彦红不用自己做饭,但硬是吩咐酒楼多添了一道赛螃蟹。
赛螃蟹好吃。
赵淩语气还是很坚定:“还是比不上咸鱼。”
他甚至顾不上明天一早就要返程回神都,连夜去钓了几条大鱼, 一大清早就把陆家的门敲响, 二话不说就把装了鱼的大木桶, 跟窦荣一起合力搬进去:“我们走了, 有事写信!”看到赵茂, “六弟,你把鱼杀了腌起来吃!”
说完, 他就给拉鱼的牛车结了钱,跟着窦荣他们一起上了马车, 往渡口而去。
陆凤羽还想去送人,衣服还没穿好就不见了人影:“这真是……”
赵家有早起打拳的习惯。
赵茂平时打得不是很认真, 昨天见了表姐夫和四哥行走步态的对比之后,倒是端正了态度, 可惜还没来得及打拳, 就被这一大桶的鱼给绊住了手脚。
那么大个桶,他一下也不好搬,就叫了自己的书童和小厮,连着陆家的家丁一起, 先把木桶抬到后院。
赵茂说道:“表姐夫, 你先去洗漱,这些鱼交给我。”
周彦红也披衣起来,看到赵茂从木桶里捞起一条三尺多长的鱼, 吓了一跳:“这么大的鱼!一大早的,上哪儿买的?”
赵茂熟练地把鱼甩晕,还用刀背往鱼脑袋上补了一下:“不是买的, 应该是四哥晚上去钓的。你们忙,我一会儿就收拾好了。”
罗湖镇因罗湖得名。
除了最大的罗湖之外,还有大大小小许多湖泊。
大鱼很多,只是不好钓。
平时有人钓起一条七八斤的鱼,都能在县城里迷路两三天。
这木桶里的鱼,每一条都不止七八斤。
周彦红站在木桶边上往里面看了看:“真不用我帮忙?”
“不用。四哥经常钓鱼回来,我们全家都会收拾鱼。我腌咸鱼也好吃。”
赵茂的书童和小厮也特别会收拾鱼。
尤其是小厮,一手厨艺还不错,笑道:“中午奴做一桌全鱼宴。”
陆舟和陆蕊也起来了,过来凑热闹。
夫妻俩一看两个小的衣服单薄,赶紧给两人穿衣服去了。
赵淩和窦荣已经上了码头坐船离开。
赵淩还很可惜:“罗湖真好啊,鱼超大的。要是再给我几天,一定能钓起来更大的鱼。”
窦荣还是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一起钓鱼,怎么你就能拉起来那么大的鱼,我连一条小鱼都钓不到?”
赵淩得意地摇头晃脑:“钓鱼是有技术的~你不行。”
窦荣看他这个样子,突然耳根发烫,凑过去跟他咬耳朵:“瑞瑞教我磨炼一下很行的技术?”
赵淩:“……你看船上有这条件吗?”
他们这次没赶上葛家的客船,虽然现在的客船收拾的也很干净,有单独的双人床的客房,但空间小了很多,干什么都不方便。窦荣这么高的个子,睡觉都不能伸直脚。
窦荣看了看,只能无奈叹息:“那就只能等中间停靠的时候了。”
由于是长途航行,客船每隔三五天会停靠一次,时间长短不一,用于清理和补给。
很多乘客都会选择去岸上逛逛,买一些土特产之类的。
窦荣见赵淩默认,想着来的时候赵淩风寒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拉着他起来:“好了,今天放风时间结束。”
赵淩被暖风吹得懒洋洋的,不想自己走,就趴他背上:“等回去了,我造一艘自己的船,我们以后自己家用着方便。”
窦荣顿时就来了精神:“造!我们可以先画图纸,这次在水军营那边我就有了一些灵感……”
赵淩给窦荣找到了事情做,松了一口气。
倒不是他不喜欢,就是吧……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之间的体力差距,总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回程很顺利,两人到家之后,假期还没用完。
他们倒是不着急销假,但大老板是自家亲戚就是有这点不好。
顾潥身份地位最高,拜访还得排在第一个。
他们到家了,肯定得先去拜访一下长辈,赠送一下带回来的土特产,然后就被顺理成章逮住了干活。
小夫夫俩进了一趟宫,越想越气,一个跑去太后那儿,一个跑去皇后那儿,蛐蛐顾潥不当人。
蛐蛐完了也没用,他们该上班还是得上班。
赵淩早上被窦荣送到翰林院,跟他说道:“我下午去户部,可能要晚一点,你先回去吧。”
“去户部做什么?”窦荣下意识问了一句,还是说道,“大概多晚,我们一起回去。要是太晚的话,我让家里送点吃的过来。”
赵淩叹息:“昨天碰到祝尚书,说是我爹的一些活来不及干。意思是父债子偿。”
窦荣无话可说:“户部是没人了吗?大哥不是还在吗?”
然后两人下午就在户部看到了原本应该在吏部的赵辰。
赵骅一个人究竟干多少活,他不请假的话,其他人都没什么概念。
他自从上任至今,也没请过假,顶多偶尔有个小长假,去郊外泛舟之类的,完全不耽误工作。
现在他一走就是四个月,刚开始祝尚书和罗侍郎还能帮忙处理,但时间一长,工作越积越多,还涉及到开年的一些重要开支,明明他们心里面都有数,也不是没干过,但真的接手过来做的时候,才发现真是繁琐又繁重。
赵辰被抓壮丁也是无奈之举。
户部本来以为自己能搞定,可这不是连尚书加上侍郎一起都搞不定嘛,想着赵辰作为赵骅的大儿子,肯定尽得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