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315)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其实余琪的样貌算不上多出色,还因为喜欢经常往外面跑晒得偏黑,只是姑娘读书多,见识多,自信开朗,整个人的精气神就很足。
  别说是上了年纪的人,一般人都喜欢这种朝气蓬勃的人。
  有人问她:“小余姑娘参加这次科考吗?”
  余琪否认:“不参加。我没怎么学四书五经。”
  “咦?”众人非常惊讶。
  伴随着政令的颁布,现在神都的官家女眷们不管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赶时髦,对于科举的热情很高。
  甚至有一些类似科举培训班冲刺班应运而生。
  像余琪这样办事能力很厉害的姑娘,还是赵淩这种提出让女性参加科举的人的学生,他们想当然会认为余琪会参加,应该还会考取不错的名次。
  没想余琪到不但不参加,甚至都没学四书五经。
  哦,她说的是没怎么学,不是没学过。
  赵淩出去了一趟,回来就见一群人围着他学生:“怎么了?”
  一群人就叭叭地问他怎么不教余琪四书五经,不参加科举。
  赵淩明白了:“令仪有她的专业,在这儿不过是暂时帮我忙。”令仪是余琪的字。
  “什么专业?”
  余琪大大方方地说道:“我是研究抗生素的。”见一群人不理解什么叫抗生素,补充说明,“可以理解为效果更好的大蒜素。”
  大蒜素有不错的抑菌效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
  按照这会儿的理解,就是能够有效抵御外邪。
  但是大蒜素只能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效果,确实能够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但效果远不如真正的抗生素。
  虽然抗生素有耐药性之类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效果比大蒜素肯定要好很多。
  目前实验室已经能够生产一些青霉素,只是产量显而易见的低,实验效果倒是很不错。
  明白抗生素是个什么东西后,一群人敬佩之余,对余飞和赵文敏的专业也产生了兴趣。
  “陆离在研究石脂水,思睿研究的是植物杂交。”
  陆离是余飞的字,石脂水就是石油。
  他给国子监投钱研究石脂水的进度不太理想,余飞倒是已经在实验室把沥青搞了出来,只是对于剩下主要的汽油柴油煤油这些暂时还没头绪。
  因为国子监也在研究石脂水,吏部官员们有些是知道的,对此不算特别陌生,并没有多好奇。
  思睿是赵文敏的字。
  这孩子显然因为年幼时的乞丐生涯影响很大,对食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
  研究起吃的东西,尤其是甜甜的水果,那种研究热情谁也挡不住。
  “植物杂交是什么?”
  赵淩就说起目前赵文敏在研究的芸香科植物大混战,橘子、香橼和柚子进行各种乱七八糟的杂交,得到各种奇奇怪怪的橙子、柑橘、柠檬。
  赵文敏在海州有很大一片果园,自己都已经带了几个学生。
  余飞和赵文敏的研究成果没法展示,抗生素余琪是带回来一些的,交给了太医院。
  只不过数量真的不多,对于怎么从实验室进入工业化生产,还有待进一步的技术突破。
  听着赵淩对自己学生们研究内容的介绍,吏部的官员们大概明白了赵淩为什么没让余琪他们学习四书五经参加科举。
  其实最近几年在吏部的官员都知道,赵淩对用人的要求不低。
  他看似不要求功名,但在另外的方面要求很高。
  真要是要求低,那他也不会对算数和外语方面进行额外的考试。
  市舶司的差使对比其他衙门的确实待遇优渥,但这差使也得看有没有本事干。
  市舶司里的官吏们,每年都是要进行重新考核的。
  考核要是不通过,要么降职,要么直接走人。
  宁州和吴州的官员们也差不多。
  赵淩没几天就要离开神都了,跟吏部的官员们交接完手上的工作后,又去工部和户部待了两天,然后就带着庞大的船队准备返回了吴州。
  走之前他还特意跟景尚书要求:“您多给我留点人。”
  这次他虽然主持了春闱,但是春闱结束后,新科进士们有探亲假。
  赵淩走的时候,新科进士们的探亲假还没结束,他想抢人都没地方抢。
  景尚书很不高兴:“你想要人就留下来自己干,不行你就在宁州和吴州自己培养。”
  赵淩一想自己拿到了设立大学的圣旨,确实不用指望吏部,顿时就不跟景尚书说好话了:“那我自己弄了。”本来这些人也不太符合他的用人标准。
  赵骅看他这么跟景尚书说话,假假地批评一句:“怎么跟景尚书说话的?”
  好歹人家还特意来码头给赵淩送行了,多少得给点面子。
  赵淩道了歉,趁着还没上船的时间,跟两人一起聊了一些政务。
  没想到这么一耽搁,一封弹劾直接弹到了他脸上。
  “啊?我意图谋反?”什么时候的事情,他怎么不知道?
  特意给儿子送行的顾朻夫妻也是猝不及防,看着一群官员带着一大群学子被侍卫们拦在码头外面,高呼:“赵瑞、窦翊狼子野心,裂国分疆,意图谋反!”


第170章
  朝中早就有人对赵淩不满, 背地里骂得多脏的都有。
  说赵淩就是个奸佞小人,哄骗太后、哄骗太上皇、哄骗皇帝、哄骗太子。
  说赵淩以色惑人,让窦荣这么一位战功卓著的猛将放弃凉州主战场, 放弃镇国公的爵位, 转而去训练不知所谓的水军, 碌碌无为。
  说赵淩跟太监走得近, 奴颜谄媚, 没有节操。
  说赵淩大肆敛财,生活奢靡无度等等等等。
  其实归根结底, 还是因为赵淩升官太快,权力太大。
  他自己是不觉得自己的升官速度有多快, 毕竟他爹赵骅二十五岁就当上了户部侍郎。
  只是赵骅当年的情形和赵淩完全不一样。
  赵骅当年在神都,可谓势单力孤, 靠着自身能力被顾潥看重,又得到管博澹夫妻像对待亲子女那样教导, 才在神都勉强站稳脚跟。
  赵骅高中探花的时候, 顾潥刚亲政不久,要培养自己的班底,提升了大量的年轻官员,赵骅只是其中之一。
  当时还有如今的景尚书分摊火力。
  景尚书当年也是青年才俊, 家世好学问好, 办事能力强,行事高调张扬。
  赵骅并不算太显眼。
  赵骅行事相当谨言慎行,一直到现在, 赵家行事都很低调。
  赵淩就不一样了。
  赵淩从小开始的经历就有攀附的嫌疑,其后做出的功绩,难免带点神话色彩。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 那不就是运气嘛。
  赵淩只是运气好,所以什么好事都让他碰上了。
  读书成绩确实不错,但会试不过第五名,外面没有流传的诗作,连文章都很少,考上状元是因为赵淩跟顾潥关系好。
  至于赵淩一手把市舶司壮大,发展宁吴,那是他手上有钱有资源。
  有那么多钱和资源,谁上都行。
  总之,赵淩如今的成就,全是靠骗靠哄得来的,自身就是个不学无术天天招猫逗狗的纨绔子弟。
  一直到赵淩一力主张让女子参加科考担任官员,这下完全戳到了这群人的肺管子。
  只是平时他们闹不到赵淩跟前,更闹不到皇帝面前,现在可算是被他们逮到机会了。
  其实这些人不清楚赵淩具体做了什么,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层级不够,并没有够到权力的核心圈子。
  赵淩拿出一篇制作火药的小论文,给他们看,他们敢看吗?
  赵骅还把小论文挖坑埋在书房里呢。
  至于赵淩写的文章,参加科举的文章都是封存在翰林院的,一般情况下,除了翰林院的人和当时的考官,别的官员基本看不到。
  另外赵淩“找到”的牧草还能说是运气好,后头推广的玉米……象州外国商人又不是一天冒出来的,怎么赵淩能弄到香料种子和玉米种子?
  改良琉璃、制造蒸汽机、烧水泥这样的事情,他们全都是睁眼瞎。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