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110)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而赵淩这个孩子,给顾潥带来的利益太大了。
  别说是顾潥,就他一个太监,都觉得这是老天庇佑。
  闻公公不再说这些,转而说起庄子上的事情,重点还是在于那一沓卖身契上:“这些人都是我筛了一遍的。这个蒋五,是原先庄上的管事,对整个庄子都很清楚。蒋家这一房人,还有这三房人,都是原先庄上的老人,为人也算忠厚老实,四郎可以放心用。剩下的这些是另外买的,都教了些粗浅规矩……”
  赵淩听他一样样讲,认真记下。
  两边庄子离得近,以前顾棱到小庄这里来读书的时候,经常走路过来。
  今天赵淩也就是不想走路,才坐的马车。
  眼看着那边庄子要到了,闻公公停下了话头,等赵淩抬眼看过来,才说道:“当务之急是……”
  “是什么?”
  闻公公说道:“是您得给这儿起个名字。”见赵淩低头看窝在他身边的大花猫,“不可以叫抹布庄。”
  “咦?不行吗?”赵淩觉得他家抹布这么可爱漂亮又有气势还威严,可盐可甜,竟然不能叫抹布庄?“那叫猫……”
  “也不能叫猫猫庄。”
  赵淩觉得闻公公无理取闹。
  马车停下,赵淩和闻公公依旧在车内对峙。
  闻公公目光炯炯:“您高低也是个解元,这两个庄子还是娘娘给您的,就不能起个漂亮点的名字?”
  赵淩嘀嘀咕咕:“猫猫庄怎么就不漂亮了呢?回头我找石匠雕两个大猫猫镇在路口,多气派。”
  他一个理工科转文科的,学到现在这样差不多是极限了,还能让他多有文化?
  闻公公觉得石头大猫猫无所谓,但名字一定得起好,方便他回去交差。
  赵淩绞尽脑汁,看到来福过来掀门帘,灵机一动:“那就叫福满庄吧。”
  闻公公把福满庄三个字细细品了品,感觉这名字称不上雅,却也不失为一种没好的祝愿,跟着下车:“行,就叫福满庄。”


第67章
  两个庄子合并成一个庄子, 回头要在衙门那儿重新上一下契,更新信息,当然可以改一下名字, 也方便管理。
  赵淩在庄上待了十天, 闻公公全程陪同着, 看他把事情全都安排妥当。
  赵辰和米氏他们也全程跟着, 学习怎么处理, 以后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也好有个经验。
  本来最麻烦的是衙门那边,总得托关系塞钱请喝酒等一系列动作做完, 才能把上契这样的小事情办完。
  但闻公公跟着,谁敢收钱?
  什么人敢收一位身边有公公伺候的贵人的钱?
  不想活了。
  对赵淩来说, 耗费最大精力的,还是庄子的人员安排。
  庄户、佃农、仆役、管事, 他都得安排明白,做到心中有数。
  留在庄上的人员不够多, 主要是现在由于教育的缺失, 管理人才普遍达不到赵淩要求的水准。
  请了人牙子带了人过来,把庄上的家里的正好一起该招的招,该买的买。
  今年天已经冷了,明年开春之后种树养鱼的事情也得安排。
  另外原先惠王这边庄子也有一些不好种东西的贫瘠荒地, 既然都是一个庄子了, 自然可以引种牧草,顺便扩大养殖规模。
  养羊的技术,包括从羊毛到羊肉的一系列处理现在已经很成熟了, 不需要操心。
  他准备先试试养点鸡鸭。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养羊养猪的成本还是太高了,鸡鸭会更方便一点。
  当然养殖最大的问题是怎么防疫病, 避免全军覆没,更要避免一些人畜共患病。
  赵淩本来是打算逃课的,没想到在庄上的十天时间,比上学还忙,带着厚厚的一摞纸,回来就到处翻阅宫中藏书,找各种关系问各种官员相关知识。
  米希天天被他缠着,找这个官员问养鸡,那个官员问种树,觉得刷新了对官员们的认知:“以前只知道他们在地方上做出过不少成绩,没想到他们还会给鸡看病,会腌咸鸭蛋。”
  赵淩想着,他爹还会缫丝织布呢。
  这也是管过织造局的人。
  现在地方官,被百姓叫做父母官。
  称职的父母要帮助孩子们成长,教会孩子们谋生的手艺,指点孩子们的前路。
  一些先进的耕作、养殖等等技艺、工具,都是通过官员来普及传播的。
  在神都的有两种官员,一种是已经外放过回来的,一种是还没外放的。
  只要是外放过的官员,想要重新回京,问鼎权力中心的,都得在地方上做出许多功绩来。
  不管他们是真的心系百姓,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起码得做点事情。
  写在档案里,就是——
  瞧,在我的领导下,田亩增产了!
  瞧,通过我改进的技术,老百姓们吃上肉了!
  瞧,在我的教导下,我这儿今年出了多少名进士、举人、秀才!
  总结——给我升官!
  只不过官员们外放的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哪怕同样养鸡,也有不同的情况。
  赵淩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搜罗了许多养鸡养鸭的知识,又搜罗了京畿地区几乎所有品种的家养鸡和鸭。
  顾潥看着御书房里埋头书写的小少年,很好奇他在忙什么,故作小声吩咐:“李伴伴,给朕看看水灵在写什么?”
  “是,陛下。”李伴伴立刻走下去,从赵淩的桌子边上拿起一叠明显像是整理好的资料。
  赵淩浑然不觉,继续埋头书写。
  倒是顾潥大致扫了一眼通篇的鸡鸭,表情有点微妙,提高了一点声音叫了一声:“水灵。”
  “嗯?”赵淩抬头看向顾潥。
  顾潥一点都没觉得被冒犯,问:“朕让你考试你不考,说了认真学习也不学,在这儿研究养鸡养鸭?难道你觉得养鸡养鸭比当官好?”
  “没有啊。学生正在努力学习怎么当官啊。”赵淩把养鸡鸭怎么跟百姓民生有关,做了个简单解释,“鸡鸭的饲料在农村唾手可得,只是养少量的三五只鸡,对普通农户的负担很小。鸡蛋可以拿出去卖钱,一年的针头线脑就有了。”
  顾潥下意识问了一句:“不自己吃?”
  赵淩觉得顾潥需要去学农,认真道:“他们舍不得。村里面的产出,能够拿来换钱的太少了。地里面的粮食产出少,交税交佃租,剩下的未必够自己吃饱。”
  别以为村里面粮食蔬菜自给自足就不用花钱了,穿的用的哪一样都要花钱。
  至于村里面自己种的蔬菜拿出去卖钱?
  除非大老远跑去城里卖,不然附近的集镇上,蔬菜根本卖不上价。
  就算是城里,一板车的蔬菜,也只能卖上少少几文钱。
  如果只是自己背筐去卖,那更少。
  这年头的种菜也不比后世。
  后世有众多农学家研究的高产高抗病的各种农作物,肥料和农药价格低廉高效。
  即便如此,农业也是一项重资产低回报且风险很大的行业。
  大虞虽然也有不少农学家在努力,但一来知识的传播效率极低,二来缺乏工业基础,别说化肥了,生产工具都匮乏,生产效率低下。
  现在的农民必须依靠大量的劳动,才能换取少量的收益。
  有些城池还要收入城费,不管是沿街叫卖还是摆摊要被地痞流氓或者差役收保护费。
  别说是蔬菜了,就是赵淩这种开了挂的钓鱼选手,那么大的鱼也卖不了多少钱,想多割点猪板油还得靠偷藏的金叶子作弊。
  做豆腐虽然辛苦,但豆腐是真能卖钱。
  哪怕一个小集镇消化不了很多豆腐,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大概只能挣出全家人的衣服,也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收入。
  所以孟家人学会了这门手艺,全村人才会羡慕。
  顾潥听着赵淩三言两语讲他听来的和实际的见闻,有些感慨,没有再多说什么,倒是没再阻止他继续研究养鸡养鸭。
  赵淩不清楚他这个皇帝,到底是有所感触却没有能力改善百姓生存现状感到无力,还是和很多只会高谈阔论的文人一样只会逼逼两句好可怜,但总之结果都一样,就是没什么作为。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