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209)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伴随着梁州纳入大虞的版图,芙蓉关不能说年久失修,而是已经从一个军事重镇,演变为一个大型驿站。
  现在这座驿站有将近一小半的建筑被掩盖在山石泥土之下,还是在驻守芙蓉关的军民已经抢险了将近两个月的前提下。
  当地主事是一位姓马的七品校尉。
  他一眼就认出了赵淩,得知他是这次朝廷派来的钦差的时候,他……不是很高兴。
  得知队伍中还有二皇子的时候,他……也不是很高兴。
  两个加起来瞧着还没三十岁的小破孩子,别的地方凑凑热闹得了,现在这种时候还来,不是添乱吗?
  不过好歹也当了许多年的官,马校尉只在刚开始的时候面上有些错愕,接下来的接待完全没问题。
  赵淩就开始主持工作。
  由于能够施工的位置有限,他们先把带过来的中小型工程器械组装起来。
  同时组织匠人们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开始修复芙蓉关。
  医疗组进行卫生消杀工作。
  派遣人员前往相邻的西州、池州和奉州调度粮草……
  所有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效率更是出乎芙蓉关所有人的意料。
  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
  道路就那么窄,哪怕再多的人,能够施展的空间也有限。
  这一群人来了之后,也就是第一天速度慢了点,主要还是因为时间都浪费在组装那些看不懂的器械上。
  后续每天都以将近二十里地的速度往前推进。
  按照现在的速度,总长六百里的芙蓉道,一个月的时间就能修通。
  其实赵淩现在让人做的只是清理掉道路上的障碍,一部分路面都没了,得重新规划修建,事情复杂得很,完全不是他在神都的实验室里捣鼓两个东西就能搞定的,很多情况都得在现场才能见到。
  而一旦进入到赈灾的节奏中,队伍中原本对赵淩的专业能力有所怀疑的人,全都迅速闭嘴。
  没办法,赵淩实在是太好用了。
  队伍中无论发生什么问题,只要去问赵淩,都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原本拥堵在春熙驿的商队和旅人看到了进入梁州的希望,也纷纷加入进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共耗时比赵淩预想中要快几天,因为在他往这边清理道路的时候,对面也在双向奔赴。
  只不过对面的效率比他们低得多,也是人手不足,纯下死力气搬运滚落的几吨重的山石。
  赵淩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听到对面动静的时候,大疆终于像一只鸟了,连蹦跶带扑腾翻过一段滑坡的山体,站在上面很神气地咋呼了两声。
  赵淩在下面喊:“你上去干嘛?下来!”
  对面大概是听到了声音,大喊:“对面是不是有人?”
  声音通过山壁反射,乱七八糟地传到赵淩这边,其实压根听不到具体在说什么。
  顾枋心里神会,长啸一声。
  别说,还真别说,顾枋叫得比大疆好听。
  这是一段将近两里地的塌方。
  赵淩试图在大疆的腿上绑上信,给对面传递过去,没成功,最后是宇树仗着灵活轻盈的身体,以及聪明的脑袋,把信带到了对面。
  信上能承载的信息很多,对面得知是朝廷赈灾的队伍,还有钦差和皇子,很快就把梁州现在的情况简单写了信过来。
  赵淩这边看到信松了一口气:“梁州几城只有少量房屋坍塌,受灾严重的是东部和南部一些山村。”
  山村如果面临这种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塌方,可能整个村子都掩埋在下面。
  顾枋把信拿过来看了一遍,询问:“是不是我们需要救灾的地方少了很多?”
  赵淩的脸色不太好看,让人保持现在的工程速度,转身示意顾枋跟着他走,叫了马校尉、阎旭等人到自己的临时营帐内,说道:“我们现在需要担心的是匪患。”


第111章
  在梁州这种地震多发带, 能够建城超过百年的城池,基本都不会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的概率或者说受到地震影响较小。
  但是梁州最大的问题是茫茫多的山林中生活着不少“野人”, 也可以说是黑户。
  这些人的来历和成分很复杂, 有可能是历代逃入山林中的普通百姓, 或者是穷凶极恶的盗匪, 也有世代生活在山林中的原住民, 这些人不仅仅是来自于大虞,也可能来自于前朝余孽, 还有曾经本地梁国人,更有来自山林对面的济国人。
  当初顾朻带着巩盛等人重修梁州边关, 把山里重新梳理一遍,把愿意归顺的山民编民入户, 但他们当初针对的就是其中一片区域。
  边境修筑关隘城防也不可能一天就修好,就算是物理屏障修好了, 对面的人真想过来, 也不是不行,无论是正规的商品买卖人员往来,还是不正规的各种手段多了去了,只不过人数肯定更少, 比起以前要艰难一些。
  芙蓉关军队编制一千人, 实际在编七百人。
  赵淩在意识到可能要打仗后,就决定把手头的军事力量训练起来。
  只是他没料到还没开始训呢,吃空饷的问题就摆在眼前。
  这种时候他也不说什么:“马校尉?”
  马校尉哪里会想到竟然会出这种纰漏?
  别跟他说一个赈灾的钦差管不到他头上, 人家钦差赈灾拿着皇帝的便宜行事的指示,就是有权指挥一切赈灾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
  更何况,钦差身边还有个二皇子。
  他一个小小的七品校尉, 在芙蓉关可以一言堂,出了芙蓉关谁认识?
  再说,他难道还能把这一行人全都留在这儿?
  别说他没这个胆子,就算是他有这个胆子,也没这个能耐。
  赈灾队伍中有一支两百人的军队,全都出自禁军。
  七百对两百,优势在我?
  不不不。
  人家那是真正的精兵强将,他们算什么?
  位处大虞腹地,山贼也不会来招惹他们,平时的训练都懈怠。
  这次听从赵淩调度,协助清理修复官道,体力还比不上一些工匠。
  别说那些正规军,就是几个商队里的力士和护卫,他们都不一定能打得过。
  赵淩看他这幅样子,直接把他的军权接管到自己手上,让阎旭带着手下的人去查账:“把亏空能找出来的都找出来,正好用于赈灾。”
  这种事情没查出来还好,查出来,他也不能当没看见。
  至于马校尉怎么处置,跟他一个负责赈灾的钦差没什么关系,写了奏折上报,看朝廷怎么看吧。
  阎旭趁着晚上找到赵淩,小声劝:“赵郎中,您这样插手管军队的人,不太好吧?”
  “没事。我和梁州的余将军相熟。”他是太子伴读,余将军是太子妃的亲叔叔,关系不熟也得熟。再说他好歹也在余将军的军营了住了小一年。
  阎旭本来不想和军队方面的人产生什么龃龉。
  在朝中是一回事,朝中争执几句,人家也不可能真的派兵攻打他们家。
  但在外面,军中很多人胆子都大得很。
  现在赵淩这么一说,阎旭也明白过来,但还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们就这样把灾给赈了,回到朝中把功劳分一分多好。
  赵淩把扑腾到桌上,跟他讨要食物的金雕球推开:“我心里有数。”
  段侍卫长没什么事情干,就接手过来开始练兵。
  官道最后一段挖通花了三天时间。
  芙蓉关的这些驻军不能说训练成个什么样子,至少能够做到听话,能排整齐队伍,出操不会再打马虎眼。
  段侍卫长并没有留下来继续训练,其实军队怎么练,都是有章程的,只不过像芙蓉关这样已经缺乏军事意义的军队,并不会照着遵守罢了。
  赈灾队伍很快进入到梁州府城,在见了忙到胡子有些凌乱的周知府了解了情况,三姑姑匆匆过来见了一面后,赵淩就写了公文和家书,让驿站送出去,开始进入赈灾的环节。
  梁州炎热,哪怕是冬季,气候也很温暖。
  白天要是出太阳的话,气温能够轻松达到二十度以上。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