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137)
不喜欢归不喜欢,真让他参与其中去讨论去提意见,他都能完成得很好。
毕竟他也算是在御书房里成长起来的,听都听会了。
他也没表现得太过老练。
这次过来,主角是太子,他做点辅助工作就得了,真的什么事情都让他来干,他还不如在家写作业。
嗯,等会儿去三姑姑家看看表哥们,不知道上次布置的作业做完了没有。
等送走了周知府等一干人,赵淩把米希画的图给顾朻看,想起来米希的嘱咐,很随意地对闻公公说道:“闻公公,让人帮我买点笔墨纸。”
闻公公都不需要请示顾朻,立刻让人去采买,回来问他:“你什么时候回去?我让人给你一起送去。”
赵淩还没开口说话,顾朻说道:“一起用过晚膳再走。”他看着眼前的舆图,问,“巩盛现在也在军营?”
“在的。”
顾朻没犹豫:“晚膳后,我跟你一起去军营。”
赵淩立马一下蹦起来:“那你先看着,我去我姑姑家一趟,一会儿就回来。”
顾朻看他跑得飞快,赶紧吩咐闻公公:“找个人跟着,别又走丢了!”
闻公公赶紧领命而去。
这小祖宗,对自己的方向感一点数都没有,在城里已经走丢了好几次,郊外更不用说,考察个玉米地都能考察到另外一个山头,偏偏还爱自己一个人乱跑。
顾朻当天跟赵淩一起去了军营,叫上了米希、巩盛、余将军、李少保等人一起讨论米希画的舆图。
在这个人口紧张物资更加紧张的时代,国家养不活太多的职业军人。
完全脱产,专注于作战训练的精兵,数量比一般人想象中要少得多。
大虞各地边境驻军动辄三五万,多的像凉州那样的边境驻军有几十万,但其中真正能打的精兵,人数也就一万多。
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非常高了。
剩余的军队不是不能打,而是没那么能打,也就是比草台班子强一点,但不多。
现在粮食产量,不管种什么粮食,亩产也就是两百到四百斤,有些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只能种植类似荞麦这样的粗粮,亩产可能就几十斤。
税收不可能把地里的产出全都收上来,得给农民留出不说吃饱饭,至少也是饿不死的粮食,以及来年的种粮。
收上来的粮食,经过蹭蹭盘剥/合理损耗,送到一个个具体的士兵手上,能够剩下多少?
练兵,伴随的是大量的体力消耗。
肉蛋是必须跟上的。
另外还有这个年代最费钱的军种——弓箭手。
弓箭的磨损和损耗极大,都是钱。
这样培养出来的精兵,上了战场可不会百分百都能活着回来,是有损耗的。
哪怕活着回来了,缺胳膊断腿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像这次巩盛带队出来的百骑,是一人两马的配置。
太子顾朻的亲卫三百人,同样是一人两马。
这么一支四百人的队伍,在梁州城外的山林里,已经可以横行无阻。
赵淩跟着开会开到一半就撑不住睡着了,剩下他们说了什么,自己也不知道。
后来大概是开完了会,赵淩好像记得自己被叫醒,迷迷糊糊坐上驴车,被送回了营房。
过了五天,赵淩琢磨着吃嫩玉米的时候,顾朻带着人马出去“划线”。
“咦?我被丢下了?”赵淩听到消息太过惊讶,手上一个用力,真的掰下了一根玉米。
出去团建竟然不带他!
“哎!”来福看到像是一下掰在他身上,“你怎么把玉米给掰了下来?还没长好呢。”
还好是在自家院子里,没别人看到,不然又要被弹劾。
掰都掰了。
赵淩干脆把玉米叶子层层扒开,露出里面一排排整齐的小玉米粒。
这一穗玉米大概有赵淩的手掌长,白的粉的紫的颗粒排列紧密整齐。
赵淩用手轻轻掐了一下,破开的玉米粒爆浆,直接滋到他脸上。
“啊。”
“喵喵喵!”
抹布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站起来扒住赵淩的裤腿,嚷嚷着要吃。
赵淩把玉米掰断,自己试着啃了一口:“嗯,甜的。”然后把一小半给抹布。
怎么像水果玉米?
他只是悄咪咪把空间里的玉米和从京城带来的玉米种子混了混,还混成新品种了?
抹布闻了闻,小心翼翼用牙轻轻嗑了一口,吐掉了。
98号汽油猫猫,拒绝添加95号汽油。
赵淩就一个人蹲在玉米地前啃了一穗生玉米。
结论是:“太小了,再长几天。”
然后他第二天又掰了一根玉米,空间里的,蹲在玉米地里背着人跟抹布一起吃。
等来福发现的时候,只剩下一根玉米芯。
来福看了看小儿胳膊粗的玉米,很想也掰一根尝尝。
不不不,院子里满打满算就一亩多点的玉米地。
算了,摘玉米不行,还是去摘辣椒。
梁州温暖的气候,让作物成熟的速度飞快。
从第一个辣椒变红之后,菜园子里的辣椒就像是开启了什么竞速模式,飞快地红成一片。
常禾每天摘一点,根本摘不完。
他们摘下来晒干串成串,像晒柿饼那样挂在屋檐下,或者学本地做泡菜一样把辣椒泡起来。
辣椒的辣味很特别,刚开始吃的时候很多人都不习惯,但搭配梁州本地的酸口食物,做成酸辣口,就非常开胃爽口。
尤其是天气飞快变热,酸酸辣辣的口味更加下饭。
常威和来福只要空下来就在弄辣椒和辣椒籽。
泡好的晒干的辣椒,每次他们进城就要送一些给赵英娘。
来福很快就摘了一篮子,见地里还有红辣椒,准备把篮子里的放到水井边,再过来摘,路过玉米地的时候,发现赵淩和抹布还在啃玉米。
赵淩感觉背后凉飕飕的,看来福对自己怒目而视,瞧了瞧他手上的满满一篮子辣椒,不太理解:“你也来一根?”
来福看着赵淩手上超大的一根玉米芯,再看看地里明显短了一截的玉米棒子:“你是不是挑了最大的吃掉了?好的都要留种的知道不?”
赵淩赶紧把玉米芯掰断了,跑去厨房往灶肚里一抛,毁尸灭迹。
还以为外面有玉米了之后,他就能随便吃玉米了,没想到还是有破绽。
没晒干的玉米芯在高温下燎起一阵烟,幸好烟囱给力,并没有飘出来。
常禾正在炖鸡汤。
米家一群读书人,这一年来遭了罪,身体亏空,尤其是米希的父亲和两个叔叔。
三兄弟年纪已经有了一些,突然遭逢大变,还担忧家中老母亲和妻女,身体亏空得厉害。
米希的几个小兄弟正在长个儿。
以前在家怕是要吃成小胖墩,这会儿却是饿得压根没东西吃。
他们自己虽然垒了灶,但不能自由出军营买东西;让军中其他人代买,一文钱的东西恨不得收一两银。
米诏是老官场中人了,哪里会不明白这些人敲骨吸髓的习惯,只做家中没钱。
不然这一次给了,下一次人家要更多,还会觉得他们好欺负,更加变本加厉。
幸好本地野菜多,他们跟着这里的老牧监认了一些,自己牧马的时候看到,挖了一些移栽到房前屋后。
他们不会种菜,仗着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野菜天生天长的,倒还能有几分收成。
可是野菜哪里吃得饱?
他们能在军中过得还算有个人样,多亏了周毅过来探望的时候带些衣物粮食。
现在赵淩在,那就不用顾忌了,天天鸡鸭鱼肉不断。
军中其他人不敢惹赵淩,赵淩表现出一副混不吝的样子。
反正赵淩顶多待上一年就走,几个犯官而已,睁一只闭一只眼也就过了。
炖鸡汤只用看着,常禾坐在厨房里看书呢,突然见赵淩冲进来,放下书,好奇地看过去:“四郎,你干嘛呢?”
赵淩露出一个反派的笑容:“毁、尸、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