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292)
“现在的孩子跟我们以前可不一样,读书多, 见识多,我们也不要用老想法约束他们。”
“小老弟, 你看我家这些个孩子, 是不是一代比一代出息?”
赵淩在边上端茶递水,瞥了一眼“小老弟”。
顾潥曲起手指就想敲他一个毛栗子,一想当着人家爷爷奶奶的面不好,收回手:“老大哥说得是。”
他大孙子就比他儿子强得多, 学走路就快, 也没平地摔,就是过年的时候刚掰断一根门槛,也不知道这父子俩究竟哪里跟门槛有仇。
或许他也该学学这位乡间的老大哥, 有些事情该放手就放手。
像他这次出来,交给太子监国,一路上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仿佛曾经对太子的猜忌统统都消失了。
他这一次出来,心里面想的最多的是,得亏太子得力,能够让他这样毫无负担地出来玩耍……不是,是巡视。
先帝驾崩的时候时年三十九,他距离三十九岁已经过了好些年。
就像赵淩说的,他能够长命百岁。
他的母后七十多岁依旧健康。
他可以趁着自己的母后尚且硬朗,趁着自己和皇后也身强体健,多出去看看。
他是天子,想多看看这个天下的样子。
皇帝的心野了。
赵淩倒是无所谓,反正不耽误自己的工作。
顾潥一家要旅游,他这个市舶司使今年的重点是在海州州府建造一个新的市舶司衙门。
窦荣也得顺势安排水军营地等等事宜,都需要到处跑,一伙人各忙各的,互不干扰。
赵淩和窦荣又一起改良了一下小船,让造船厂重新定制了一艘几乎相同的“小飞船”。
这次的小飞船增加了客房的设计,内饰更加精致豪华。
小飞船送到的时候,赵淩已经带着人在海州开始办公了。
海州水系丰沛,平原面积不小,物产丰富。
只是以前受限于距离神都太远,加上中间重重山陵阻隔,让海州这个地方一直被严重低估。
海州自然条件其实称得上优越,只是并入大虞的时间晚,距离神都太远,交通通讯不便,找朝廷要钱要资源,总是比较困难。
所以一直以来海州的官员哪怕有什么雄心壮志,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海州的物产又受限于交通,很难运输到更加繁华的中原地区。
哪怕是运到了,运费也特别贵,能够买得起的人家极少,销量自然也就那样。
物流条件的改善,尤其是海运航线的开通,海州的官员是最先感知到的。
他们看到赵淩简直像是看到了财神爷亲临。
至于皇帝……
真不愧是财神爷,连真龙都能招来!
赵淩感觉带着顾潥在身边还是很有好处的,起码他有事情直接找顾潥盖章就行了,单刷大BOSS速通模式。
顾潥感觉带着个赵淩在身边烦死了:“你就不能让朕痛快玩两天?”
天天找他,天天找他。
他早上出门吃个早茶要找他,下午在茶楼听个邸报要找他,晚上带着老母亲和妻子逛个夜市也找他,怎么臭小子钓鱼的时候不记得找他?
赵淩现在对顾潥越来越不敬重了:“您还是不是我先生了?学生在给您干活呢,您盖个章怎么了?”
他还准备了纸质版PPT呢。
顾潥直接把腰间的玉玺摘下来给他:“你自己拿去盖!”
赵淩差点直接给跪下了,也不说告退,拿着玉玺就脚步踉跄地跑出去,嗷嗷叫:“姑外祖母!您儿子欺负我!”
顾潥压根不虚。
切,他是他娘的亲儿子,亲的!
赵淩这个假儿子怎么可能取代他在他娘心目中的地位?
想让他娘为了赵淩来教训他,不可能!
他正盘算着下午继续去哪里玩,之前听海州知府说有人为了学手艺,刻意犯罪进监狱。
他想去看看监狱的作坊究竟有多好。
他正盘算着呢,就听到赵淩在外面喊。
“姨母!姨父欺负我!”
顾潥顿时浑身一僵。
他温柔端庄的皇后出了宫之后,杀伐之气越来越重,对他下手越来越狠,他的胳膊就没一天好过。
皇后说话的声音很轻,他不知道皇后说了什么,但很快就看到皇后带着赵淩过来。
顾潥感觉自己有些腿软,幸亏坐着。
不是,他堂堂天子,镇定自若面不改色,何惧之有?
皇后刚才已经听赵淩说了前因后果,满脸怒容,把玉玺先放到一边,接着抢过赵淩腰间装饰用的马鞭,手腕一抖,空气中就炸开一声爆鸣:“玉玺你都敢随便给人,你是想当昏君,还是想陷赵瑞瑞于不义?”
老头子岁数越大越不着调。
以前疑心病重得全家过日子都得谨言慎行,现在倒好,玉玺都能随便给出去了。
顾潥有些犹豫自己要不要跑。
跑了是不是有损天子威严?
不跑,皇后的样子着实吓人。
赵淩趁机跑了出去,不敢看皇后家暴皇帝。
侍卫们倒是已经习以为常,反正就是做做样子。
皇后顶多就是掐两下皇帝,那是家事,怎么可能真的用鞭子抽?
赵淩告完状,就颠颠儿地跑去太后那边:“姑外祖母,走,我们出去玩!去看衙门新排的戏。”
海州当地的教化不怎么样,但曲艺文化倒是很繁荣,且很有地方特色。
虽然只是在早期阶段,各方面比较粗糙,有些内容也难登大雅之堂,但架不住老百姓们爱看。
赵淩就整合了各种资源,搞了个“文工团”,把一些朝廷的政策、真善美的一些事务之类,编排成戏曲,准备到时候在海州各地到处宣传。
原本戏子属于下九流的人,要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没人家会愿意把子女送去学唱戏。
别看大家都爱看,一些名角还能受人追捧,但其实谁都瞧不起。
戏子本身也知道自己地位低下,没想到突然就有了编制。
按照官府现在的说法,他们现在的曲艺团属于直属于海州府衙的下属机构,负责宣传。
原先戏班子的班主,现在是吏员,包括戏子也算是小吏,正经有禄钱可以拿。
赵淩扶着太后从马车上下来,指着城内一处遍植花木的大房子说道:“这就是海州大剧院,以后海州的或者别处的曲艺团都可以来这里登台表演。百姓们也可以来这里听戏。等他们演熟练了,就去海州各地演,去县城、去集镇演。”
海州大剧院没有高高的围墙,花园简洁,基本只有平整的草坪和一些本地常见的果树,像是芒果、杨桃、荔枝、木瓜之类。
中间有一条笔直宽阔的水泥路,大房子门前是开阔的广场。
由于海州气候炎热,本地宵禁形同虚设,夜市文化比象州更甚。
大剧院的道路和园子里,设置了许多石灯幢,用于夜晚照明。
大剧院内不止一个曲艺团。
一下午,太后跟赵淩一起看了芒果团、杨桃团、荔枝团、菠萝蜜团的表演。
戏曲采用海州话和雅言两种方式,不过为了宣传效果,主要还是以本地海州话为主。
太后对简单的海州话能听懂一些,具体剧情有赵淩递过来的戏本子结合着戏子的表演倒是很容易就能看得懂。
表演的形式很新奇,为了传播效率,戏本子尽量诙谐幽默,太后笑得止都止不住。
一老一少回到海州市舶司衙门,顾潥板着一张晚娘脸,听两人说着木瓜、桂圆什么的,还以为两人出去买水果了。
海州水果确实好吃,只是距离神都实在遥远。
他以前吃着那些干果,感觉也不过如此,到本地之后才知道有多好吃。
“你们去玩了?”知道朕这一下午是怎么过的吗?
赵淩一本正经:“没有,我们是去办事,忙了一下午。”
配合本地官府,检查当地文化建设宣传工作,怎么就不是工作呢?
吃点心忙也是忙。
嗨哟,大剧院的零食能卖爆。
太后忍着笑,对自己的儿子说道:“是,没一刻空闲的。”看得目不转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