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309)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而科举……
  “考试考不过,不怪自己蠢笨,倒是怪别人是个姑娘?怎么不去怪别人比你年纪大,多读了几年书呢?”
  “朝廷科举是选拔优秀的人才,难道放着优秀的人才不用,去选些不那么优秀的?”
  “谁说女子就该待在后宅,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来!站出来!你出钱养她们!让全天下的女子都不用出去耕地劳作,可以‘安安分分’待在家里相夫教子,不用为生计发愁。”
  “一个个眼睛长在头顶,有多久没看到百姓们了?”
  “还父母官?谁家摊上你们这样的父母,怕不是早就饿死冻死了。”
  “女子不行?女子怎么不行?你母亲生出你这么个当官的儿子不是很行?只是她大概不知道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竟然会看不起自己的母亲。”
  “哦,你是你爹教的。也对,子不教父之过。怪不得养出你这么个不敬母亲的人,令尊确实有不教之过。”
  “不像我,我长于妇人之手,我母亲教我教得好,我先生教我教得好。”
  “母亲、太后教养我长大,有什么可羞耻的?您为您的母亲感到羞耻吗?”
  “我父亲当然也教养我了。我父亲是官员,所以我母亲也有当官员的才能啊。难道您只孝顺您的父亲,不孝顺您的母亲吗?”
  “女子参加科举怎么就动摇国本了?”
  “太后带兵救下先帝的时候,怎么就不动摇国本了?”
  “大虞国本岂是几个人能够动摇的?”
  “如今宁州和吴州的女官共计八人,这八人目前全是从九品。什么时候国本是八名从九品能够动摇的?诸位高居庙堂,倒是可以试试自己能不能动摇国本。”
  本来大朝会大概会开上一两个时辰,基本就是把这段时间全国发生的大事说一遍。
  今天赵淩火力全开,一直叭叭到了中午。
  顾潥是个孝子。
  他很清楚自己的母后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
  明知道赵淩这时候把太后拿出来说事,是为了达成他自己的目的,但赵淩说错了吗?并没有。
  尤其说到国本,没有他母后当年去救他父皇,如今大虞在不在不好说,起码坐在这个皇位上的不会是他顾潥。
  什么是国本?
  这才是国本。
  如今整个大虞有大量的作坊,产生了大量的女工。
  这些女工通过自己的劳作,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更有大量的女性在田间劳作,在城里从事各种行业的工作,在家操持家务。
  绝大部分普通的大虞百姓,男性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优秀的男性可以当官,优秀的女性不能当官呢?
  同样是考试嘛。
  不用开后门,不用降低要求,就比谁的题答得好,谁的文章写得妙。
  女子的才学武功真的不如男子吗?
  未必吧。
  咋?还不敢比?
  本来还有许多人是站在赵淩一边,想要给赵淩帮腔的,没想到赵淩一个人就能把一群人给喷到哑火。
  没错,对于女性当官这个事情,虽然有很多人反对,但是赞同的人也有,最多的是观望的。
  赞同的人就如景尚书这样,觉得谁有能力谁就上,管他是男是女。
  这种是对自身实力非常自信,底气足,且想法比较开明的。
  观望的其实也分成两派。
  一派是觉得不管有没有女官,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地位,自己不会因此多领一文俸禄,也不会因此少领一文。同僚就是同僚,只要能干好活就行。
  另外一派是觉得女官究竟会如何不好说,女子要怀孕生子,期间不能好好工作,具体怎么样,现在女官的数量太少,官职也太低,等真出了问题再说,现在讨论再多也没什么用。
  真要统计的话,朝中对此持不反对意见的官员居多。
  赵淩把一群老古板怼到集体失声,确定没人撞柱子,恭敬道:“臣有本启奏。”
  顾潥看得津津有味,大概能猜到他想奏什么:“准奏。”
  “臣请允许宁州、吴州、海州和神都官学试点招收女性学子;国子监招收女性学子;在吴州设立国子学,以便学子就近入学。”
  顾潥:“……”小子要求还不少。
  赵淩:你就说同不同意吧?
  顾潥没当场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而是说道:“赵瑞,一会儿来御书房一趟。”
  没错,赵瑞,你的名字不叫赵瑞瑞。
  赵淩:“……”
  他都二十七了,现在已经没什么人叫他赵瑞瑞了好嘛。
  说是去御书房商量事情,但去了之后先吃饭。
  吃完饭也不说事,赵淩就这么出来了,被等在翰林院的赵骅第一时间叫去了户部。
  赵淩看着老爹:“咋?”
  赵骅没好气:“陛下跟你说什么了?”
  赵淩“哦”了一声:“陛下让娘考个状元。”


第165章
  “啊?”
  “然后让娘当个大学山长。”
  “啊?大学是?”不是四书五经里的大学吧?
  赵淩解释:“之前娘编的教材设立的学校不是小学和中学吗?对应小学和中学, 设立大学,培养一些适应大虞需求的专业人才。现在的学堂和国子监培养的人太少了,我们需要一些专门搞研究的人。娘的水平没问题。”
  “你娘的水平肯定没问题。”赵骅下意识附和, “不是, 你娘都五十的人了。”
  “那有什么?五十岁的山长不是挺年轻的?”
  赵骅整个人都傻了, 算了算时间:“那也来不及考试啊。明年三月就是春闱, 你娘明年开始考, 怎么也得下下科了。”
  “新帝登基不是会开恩科嘛,到时候出个新政也没什么。”赵淩回来的路上就写了详细的奏折, 刚才去御书房已经交给顾潥了,“我回去跟娘说。”
  赵骅拉住他:“你这就回家?”
  “对啊。我留在衙门里等人过来骂?”他才没那么傻。
  赵骅就说:“你知道家门在哪儿嘛你就回家。”
  “我还能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儿?我从小到大, 从宫里到家里的路还能走丢?”他熟得很!
  赵骅就知道他会这么说:“儿啊,咱家搬家了。”
  “……哦, 对。”差点忘了,“原来祝尚书家嘛, 我知道的。”跟侯府同在桃溪巷, 也就隔了两栋宅子,怎么可能走丢。
  “你这会儿回去,你娘也不在家。现在管家的是你大嫂,你娘比我还忙, 我也不知道她白天待在哪儿。”有可能在弘瑞学堂, 也有可能在国子监,或者在和朋友们逛街,或者是在蔷薇汤泡澡或者别的什么地方, 反正大概率不在家里。
  “哦,那我先回家待着。晚上到我家来吃饭,接风洗尘。”赵淩说完就想开溜。
  赵骅也不留他, 说道:“你有空去看看你师公。他致仕了,应该在家。”
  “好的。”
  赵淩飞快跑回了家,没想到赵王氏在侯府,管博澹也在侯府。
  “娘!”
  “师公。”
  “裴先生。”
  “汪先生。”
  另外有几个自己不认识的夫人和长者,还有几个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自己最早的三个学生也在。
  一群人纷纷介绍见礼,原来是神都和京畿地区比较有名的学堂、书院的山长,以及他们的得意门生。
  这次聚会也不是第一次,而是准备进行一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弘瑞学堂教授的内容,涉及科举的很少,但学问过分实用。
  将来不管是当官还是谋一份差使,都是很有用的。
  尤其是阿拉伯数字的引入后,采用的新式记账法,如今学子学习的教材都是弘瑞学堂出的。
  神都和京畿的这些书院和学堂,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已经算得上是优异,但有多少学子将来能当官?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