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16)
“到底是一起长大的,肯定好。”王太后觉得这样很好。
将来的事情不好说,但小时候能有这么个玩伴,肯定很快乐。
她的视线落在书房里的桃花上,笑骂一句:“我还以为那臭小子会给我带一条鱼回来,结果就带了几枝花。”
清瑶笑着回道:“带了的。只是昨天送过来晚了,您已经歇下了。厨房拿着腌起来,过几天正好试试淩儿说的咸鱼蒸蛋。”
“还真送来了?”
“真的,好大一条呢。”
王太后很感兴趣:“我去瞧瞧。”
宫里头没人敢跟王太后说合不合规矩。
清瑶出了书房,见王太后轻快的脚步,想着四年前那会儿,还以为太后要不好了,没想到现在上得了马耍得了枪,瞧着精神头比陛下还好些,说话的时候也不怎么自称哀家了,显然是不“哀”了。
那边赵淩出了宫,也是脚步匆匆。
他今天提早了,想着今天赶不上他爹下班,得靠自己两条腿走路,自己家那么远,倒是镇国公府不远,他可以先去看豆豆,再从豆豆那儿借一辆车回家。
再一想,他全家都还在小湖村里玩呢,早上还是常大力送他来的,都给忘了。
等出了宫门,却见常大力驾着一辆驴车等在门口,见了他就招手:“四郎,这儿!”
赵淩赶紧快步过去:“大力叔,你怎么这么早就到了?”
常大力笑道:“家里没事,我就早些过来等着,刚到没一会儿,凑巧你就出来了。”
赵淩快步踩着凳子上了车:“大力叔,先去镇国公府。”
“行。”常大力收了凳子,见他坐好了,才赶着驴车往镇国公府去。
窦荣满七岁后,就和赵淩一样成了走读生。
赵淩和窦荣关系好,镇国公府的门房也和赵淩熟悉,见他坐了驴车过来,不由得多看两眼,倒也没说什么,赶紧打开大门,只说了一声:“六郎在他自己院里呢。”
赵淩“哦”了一声,就一阵风一样跑了进去。
留下门房领着常大力牵着驴车进门,一脸稀罕地看着大青驴子:“大力兄弟,你们家养牲口有一手啊。怎么马儿也漂亮,驴也那么漂亮?”
这大青驴子,瞅着比一些马还神俊。
大青驴子像是听明白了话,昂首挺胸地走进马厩里,低头看到面前的草料和水碗:“tui!”啥玩意儿,不吃!
第13章
镇国公府上下都认识赵淩,见他飞奔,都纷纷避让,并没有阻挡或者感到奇怪。
赵淩跑得太急,直接冲到窦荣的小院,差点就被迎面一鞭子,立马在院门口立正。
窦荣也吓得不轻,扔了手上的九节鞭,蹿到赵淩面前,跟提溜小猫小狗似的,掐着咯吱窝举高高,打量:“赵水灵,你没事吧?”
打是没打到,看样子是吓到了?
赵淩跟被举起来的抹布一样扭了扭,下了地,想摸摸自己被撑痛的咯吱窝,又觉得不雅:“你才是不是没事。”
“我能有什么事儿?”窦荣明白他想什么,拉着他往屋里走。
边上有小厮过来捡起地上的九节鞭放到兵器架上,见窦荣摆摆手,就去叫来几个健仆,把沉重的兵器架搬进室内。
又有侍女端来茶水糕点,放到厅内。
赵淩顾不上那些,却被窦荣又提溜到椅子上坐下,喝了一口水,眨巴着眼睛看他:“真没事?”
窦荣接过小厮端过来的脸盆洗手洗脸,才说道:“没。这三天先生到我家里来给我上课。唉,还以为能休息三天呢。你说我们这书念的,比当官的还累人。”
官员的休沐日比他们要多多了。
休沐了也不像他们这样还有功课要做。
起码赵淩从能提笔写字开始,每天都得写几张大字,雷打不动。
要不是上辈子有经验知道怎么拉伸保养,悬腕悬得都快腱鞘炎了。
赵淩跟着他的脑回路走,突然觉得:“咦?那你就是换了个地方上学?”甚至还不用去学校,好爽啊。
他也想在家里躺平了,等先生上门来教。
他现在走读的路还是有点远的。
见窦荣真没的一点沮丧的心情都没有,他下意识朝他伸了伸手,很快就被窦荣抱起来:“那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来看你。”
单独住的小朋友并没有给配置专门的儿童家具。
像窦荣摆在厅里的椅子,都比寻常椅子要高,成年人坐着还得脚下垫个脚踏。
赵淩坐着,更是悬空着半条腿。
以前没人帮忙,他得爬上去。
在家里还好,身边总少不了仆佣。
在宫里头就不行了,尤其是在文华殿里的时候,谁能来伺候他一个旁听生?
窦荣就很自然而然地承担了这份工作,抱着他上下椅子,跨过门槛之类的。
“时间还早呢,你这么着急回去干嘛?要不你这几天都跟我一起住?反正你家里也没人。”
“不了。我家里还一堆事情呢,走了!”
赵淩说得很干脆,实际上却是被窦荣一路抱到门口。
常大力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就出来,早知道就不把车卸下来了,现在眼看着车装不回去:“四郎啊……”
赵淩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就见马厩里一屁股坐成三角形的大青驴子:“怎么了这是?”
大青驴子看到赵淩过来,顿时就站起来,“昂嗯昂嗯”地哭哭啼啼,把脸怼到赵淩怀里,一副受了大委屈的告状精模样。
窦荣替他把驴脸推开,看向自家门房。
门房一脸忍俊不禁:“没什么,它挑嘴不喝水不吃草料,被大力兄弟给扇了。”
赵淩不站驴子,教育:“你要听大力叔的话,不听就骟了。”
此骟非彼扇。
人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大青驴子已经反应了过来,尾巴也不甩了,老老实实地让常大力给套上车,脑袋都比平时低了三分。
常大力已经习惯了,见赵淩被抱上车,跟其他人道别后,就驾车离开了镇国公府。
家里的小动物都听赵淩的话。
想起动物,常大力跟赵淩说道:“刚才元武阿叔说想从我们家抱一只小狸奴。”
“豆豆也跟我说了。”赵淩奇怪,“他们家不是有两只?”
现在大户人家养猫的挺多,都是工具猫。
像狗给人看家护院协助打猎一样,猫的主要职责是抓老鼠。
老鼠这东西祸害大,不仅毁坏粮食,而且还会啃咬布匹和家具,挖掘洞穴。
大户人家物资充沛,深受其害。
加上现在的猫养起来比较粗放,寿命都不长,谁家猫大了肚子,便早早有人预定。
抹布的前两窝崽都是这么样的,一只都没留住。
这一窝,赵淩是想着自己留下的。
但窦家要,只能给了。
“元武阿叔说,他们家的两只狸奴,一只去别家吃了被药死的耗子,没了。剩下一只不够抓的。”
他口中的元武阿叔是镇国公府这边的大管家。
赵淩听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有人养猫抓老鼠,也有人直接下耗子药,都不能说错。
赵淩只能说:“改天让豆豆过来挑一只吧。”
驴车的速度比马车慢,但是在城里走嘛,再快顶多也就是20码。
虽然现在没有什么道路安全法,没有超速监控,但是但凡敢超速一点儿,明天就能有人弹劾纵马街市。
赵淩回家的时间和平时差不多。
现在家里能称为主人的,除了他,就只有虚岁五岁的六郎赵茂。
当初他母亲千方百计生下他,并没有让自己的日子好过多少,到现在别说是妾,就是通房的名头都没一个,连带的赵茂也不受赵王氏待见。
这次全家去小湖村踏青,别的妾室子女都带了,就单独漏下了赵茂母子。
赵淩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赵茂母子在赵家的日子再怎么样,也比一些穷苦人家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