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66)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小郎,你莫不是赵骅的儿子?”
  赵辰内心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英俊,但被人说长得像爹还是很高兴的:“是。我叫赵辰,这是我四弟赵淩。”
  他现在还没长开呢,等过几年,也考个探花郎,一定比他爹风光。
  赵爷爷赶紧说道:“孩子们还没来过老家,先回去喝口水,一会儿再聊。”
  族人们纷纷让开。
  赵辰、赵淩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族人的话题度。
  尤其是赵辰,他今年已经十六岁。
  这个年纪在村里,早点的已经成亲了,哪怕在城里,也已经定好了亲事。
  赵辰和赵淩刚回到家里坐下没一会儿,就有人问上门来,要给赵辰说亲。
  赵辰赶紧说道:“爹娘已经为我订下了亲事。”
  赵淩倒是没有,但他还是个刚满十岁的小孩儿呢。再说爹娘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和大伯敢给他做主定亲试试?
  赵大伯娘田氏是个很温和又很强大的人,不容拒绝地把族人请出去,回头对俩兄弟说道:“别去理睬那些拎不清的人。”
  大门一关,赵复不再装作若无其事,哎哟哎哟的哼唧起来。
  赵田氏一个眼神都懒得给他。
  赵复听赵田氏说拎不清的人,感觉是在指桑骂槐:“我这么久没回来,你也不说给我倒杯水,问我一声!”
  赵田氏瞥了他一眼:“你回你自己家,又不是做客,还需要把你当客人招待?”怼完赵复,她温和地拉起赵辰赵淩的手,“来,饿了吧?我们先去吃点东西垫吧一口,晚上再吃好吃的。”
  赵辰和赵淩顿时像看到了另外一个版本的赵王氏。
  相对于年轻一些更加凌厉的赵王氏,赵田氏更加温和,但同样强势。
  对于赵复这么个人,她懒得搭理。
  赵爷爷赵奶奶习惯一日两餐,中午在车上已经吃了两口点心,这会儿并不想吃东西。
  “先吃饭,你们几个堂兄弟姐妹都还在学堂上学,得晚点再回来。”
  赵田氏给他们准备的是婴儿拳头大汤圆。
  他们在神都不太能买到糯米,在象州这里就有很多糯米做的点心。
  赵淩就很喜欢各式各样的糯食,在上辈子有一阵甚至觉得糕点都得是糯糯的。
  赵辰很喜欢。
  甜的咸的汤圆,一口气吃了十个。
  赵淩恍惚看到另外一个窦荣,在他还要让人盛的时候,赶紧制止:“停停停!别吃了!”
  在边上伺候的是这边祖宅的仆役,对两位小郎君不熟悉,见他们爱吃,还很高兴。
  听到赵淩制止,这位妇人才反应过来:“确实不能多吃,小心积食。我去泡一壶茶来。”
  赵辰吃的时候觉得好吃极了,停下来之后才发现自己有些失态,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哎呀,实在是太好吃了。爹娘怎么以前不在家做?”
  这个答案赵淩知道:“糯米产量少,难买。这次我们在这儿多买一些,让人带回家去。”
  “好~”赵辰眯着眼睛,笑得跟大胖似的,“我记得爹说这儿有早茶,这两天没去,亏了啊。”
  赵淩恨不得给他递镜子:“收收。被人看了,还当爹娘在家没给你吃饱饭似的。”
  赵辰认真想了想:“那还是大伯娘家的饭好吃。”
  象州沿海,又靠近南方甘蔗产地,甚至本地也有少量甘蔗种植。
  州府就是大虞最大的糖的集散地。
  糖和盐的购买相对北方大部分地区要容易得多。
  象州又比较温暖,粮食一年两熟,物产丰饶,本地的食物也更加精细。
  当然,这只是有钱人的生活。
  普通百姓的生活都大差不差。
  赵淩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吃饭上,稍微收拾了一下,就拉着赵辰去送礼物。
  赵家祖宅是赵家村里最大的。
  族老们已经聚在了正堂,围坐着一起说笑,眼睛时不时看一眼就放在正堂的高高堆起的礼物上。
  被赵田氏气得饭都没吃的赵复,这会儿像个没事人一样,一脸笑呵呵地跟族人们聊着天,见赵辰赵淩两个出来,一副慈祥长辈的样子招招手:“辰儿、淩儿,来。大伯给你介绍,这位是……”
  赵家不算特别兴盛的家族,大部分族人都住在赵家村里。
  兄弟俩挨个认过去。
  来俊来福在后头跟着名单,把准备好的礼物交给兄弟俩奉上。
  礼物算不上贵重,重要的是心意,让族人们知道,哪怕赵骅远在京城,多年未归,根还是在赵家村。
  族老们都很高兴,赵复让仆役们帮着把他们的礼物送回去。
  等他们都走了,赵田氏见他们想给其他人送礼物,笑道:“你们四伯四伯娘应该在山上茶园里,兄弟姐妹这会儿都在族学里读书呢。族学上半天课,上午家里事情多,都是上的下午。”
  象州妇女普遍养蚕织布缫丝刺绣。
  类似赵家这样靠山的,还种植了茶园。每年采摘茶叶,妇女都是主力军。
  当地妇女参与大量的经济活动,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比较高,并没有某些腐儒们规训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
  这里的腐儒,特指他们的外祖父,赵王氏的爹。
  族学里男女一起上课,完全不算惊世骇俗。
  赵辰赵淩和其他堂兄弟姐妹间,就更加没有那么多破讲究。
  赵复虽然年纪比赵骅大了许多,但他年轻那会儿一门心思想着一朝中举飞黄腾达,瞧不上村里的姑娘,只想着中举之后娶个官家娘子。
  等他认清楚现实后,成亲的时间也拖得晚了。
  他有三子四女,年纪倒是和赵辰赵淩差不了多少。
  老大赵厦,今年十九岁,在府城书院上学,也还没参加县试,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成的亲,娶的是他先生的女儿,现在就住在府城,并不在家。
  赵厦是这一辈里唯一已经成亲的。
  剩下的孩子们岁数大的已经说亲了,年纪小的也和赵淩差不多大。
  赵辰一听就开始羡慕:“怎么你们都上半天课,就我在书院上全天。”偶尔还要被先生留堂。
  赵田氏轻轻拍了拍他:“书院是这样的,你大堂哥也是上一整天的课。”她听赵辰话里的意思,看向赵淩,“淩儿是上半天?”
  赵淩把跟过来企图往桌上跳的大胖一把抱住放在自己腿上:“文华殿里是上半天。”
  文华殿是比起赵骅这个户部侍郎听起来更加遥远的名词。
  不仅赵田氏感兴趣,就连赵爷爷赵奶奶和赵复都让赵淩多说一些。
  赵淩就给他们随口说了一些相对比较有趣的事情,像是平时的骑射课啊,出去军训、学农,暑假在小庄上学养羊收麦子什么的。
  赵淩的课程显然要比他们认为的四书五经要丰富多彩。
  他们嘴上不说,心里面也悄悄认定赵淩目前的学识肯定不如赵辰。
  一天到晚学这些跟科考无关的内容,可能是这会儿年纪还小,还玩呢。
  聊了一会儿,赵爷爷他们今天一早过来,马车颠了一路,显然是累了,回去休息。
  赵田氏就让人带着兄弟俩在村里面转悠。
  这个月份的稻田里已经半干了,稻穗金黄低垂,茎秆还能看到一点绿。
  赵辰和赵淩就蹲在地头,开始研究起水稻来。
  从水稻什么时候开始收割,到亩产量,再到种植时间、种植方法,具体到病虫害、杂草、使用的农具等等。
  给他们当向导的也是赵姓族人,父母早亡,说是在他们家做长工,实际也是当半个儿子养的,不过农忙的时候一样得下地干活,本来以为自己还能不懂种水稻?
  结果被他们一连串问题,问得脸都空白了,只能叫了在田间劳作的几个族叔过来。
  一群人从田间讨论到祠堂。
  赵家的祠堂很大,还有戏台,平时族里头有什么重要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
  等过一阵水稻收割后,祠堂宽阔的场地也是翻晒稻谷的重要场所。
  赵家的族学也在这里。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