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33)
赵淩倒是没想到这个,大方道:“好啊。豆豆外祖父外祖母能喜欢就再好不过啦~”后世烂大街的蛋糕配方,能有什么好保密的?
他这话说得亲近,没说什么大义,听着反而觉得顺耳。
窦荣尤其,立马呲牙一笑:“姨母,我就说水灵不会小气。”
姜皇后立马瞪了一眼窦荣:“淩儿大方,但也不能不问而取。”又对赵淩说道,“不能白要你东西,淩儿想要什么?”
赵淩想都没想,就说道:“白糖。您能给我点儿糖吗?家里糖快用完了,嘻嘻。”
这段时间又是饼干又是蛋糕的,白糖的消耗量唰唰的。
姜皇后想过他要各种东西,甚至想过他是不是会提议让自家兄弟进文华殿念书,但没想到他只是想要一些白糖。
这算什么要求?
赵侍郎家又不是买不起白糖。
她和赵淩打交道少,不由得愣了片刻,才笑着颔首:“好。”
赵淩虽然才七岁,但在文华殿里已经学了四年,功课向来很好,要说完全不通人情世故,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对于这么一个价值千金的方子,真就这么大方。
窦荣说道:“水灵早就把方子给我了,姨母你就……”注意到姜皇后犀利的目光,他顿时噤声,把自己的饭桌往赵淩身边靠了靠,恨不得跟他换一个位置。
宫人们把菜上齐。
王太后笑道:“好了,用膳吧。”
她第一个动了筷子,其他人跟着吃饭,都住了嘴。
几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面前,比其他人多了一碗炖肉。
帝后吃完饭离开,顾朻倒是跟着几个伴读吃过饭一起遛弯。
“水灵,你可真大方。别人给我爹娘别说是进献东西,就是说几句好话,都想着要多少赏赐,你怎么什么都不要?”顾朻身为太子,知道赵淩进献的东西,什么烤炉、饼干、蛋糕、芽苗菜的都不值一提,最重要的是牧草。
这东西要是好好弄,不说能够影响大虞版图,也能够保障边境安定。
好的牧草几乎就代表了好的马匹。
好的马匹,就代表了骑兵。
骑兵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四年下来,骑兵数量的增加已经初见成效。
赵淩听得十分困惑:“就那么点吃的。”
顾朻想着这小豆丁连那么重要的牧草都想着养羊来吃,思绪一下就飘散开去:“你这么爱吃,总不能将来给我当个御厨?”说着他就哈哈笑起来,“你还是太小了,不然得带着你一起去马场瞧瞧。”
赵淩顿时就不乐意了:“我不小了!七岁了!带我去马场,我也要去!”
他是太子伴读,太子读到哪儿,他就伴到哪儿!
带他去玩!
他想看成群的马,想看真·万马奔腾!
窦荣也摇头:“不行,起码得长到跟我一般高才行。”
赵淩咂摸出一点味儿来:“你们马上就要去?去哪儿的马场?”
“凉州。”
第27章
凉州, 是大虞的西北边境,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是顾家和窦家一代一代打下来的最大的牧马地。
对于凉州, 赵淩在书本上, 在图画上, 甚至在自己老爹的口中都知道不少, 最多的是窦荣给自己讲述中。
凉州在他的想象中, 比赵家老家象州更加具象化。
赵淩很想跟着顾朻和窦荣一起去,但没人同意。
他还太小了, 哪怕身体强壮,大人们也会觉得小孩子抵抗力弱, 远行容易出问题。
顾朻和窦荣还真是说走就走,下午的课也没上。
赵淩出宫地时候, 要不是梓萱送他出去,差点把来福交给她的银锁给忘记了。
梓萱原本忐忑不安的表情, 在看到银锁的时候直接高举起来转了个圈, 揣好银锁,又把赵淩抱起来往上抛了好几下。
赵淩在空中都懵了。
啥?
发生了啥?
他飞起来了?!
“哈哈哈!”梓萱察觉自己的失态,把赵淩放回到地上,给他整理好衣服, “多谢四郎!奴这就去求太后!”
话是这么说, 脚步轻快的姑娘还是把脚步飘忽的赵四郎送到了外面。
今天赵骅下班略微晚了一点,差点没看到蹲在守卫脚边装石狮子的儿子,下车尴尬地跟一脸严肃眼中带笑的守卫打招呼, 把石狮子(伪)提溜上车:“耳朵呢?我叫你好几声,怎么没答应?要是我先回去了,看你怎么回去?”
赵淩习惯性地在加宽的座椅上一横, 把书包枕在自己脑袋下面,脚就要蹬到他爹的官服上。
赵骅眼疾手快,往自己官服上面铺了一块布。
他这也是练出来了。
把儿子的脚好好摆正,又没好气地拍了一下,他问:“怎么了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平时赵淩放学也是一条死鱼,今天这条鱼格外死。
赵淩不开心:“太子和豆豆要去凉州。我也想去。”
这事赵骅知道:“哦,太子殿下是代表陛下去劳军,你去做什么?凉州又不是什么好地方,风大得很,蚊子还多,听说树都长不像样。”
他是去旅游,又不是住那儿。
赵淩内心不服:“想看万马奔腾!”
赵骅一听,他也想看!
算了,想了也是白想。
他叹气:“想点别的。”
赵淩扭头:“切~”没用的老爹,抱不动宝宝,也不能带宝宝去玩耍。
哦,对了!
“爹!跟你说个事情。”赵淩把梓萱和来福的事情一说,接着说自己的打算,“我想把来福的身契放还,在家附近置办个宅子。”
赵骅一听,重点一偏:“你都置办得起宅子了?!”
赵淩一个小孩儿,哪里有什么正经进项,无非就是几个零花钱,哪怕多了太后那一份,又能有多少?
他的零花钱确实是几个孩子里最多的,但开销也大啊。
别的不说,就他那小院里天天又是肉又是糕点的,花的就不少了;还有一匹马、五只狸奴要养;更别说还有一些同窗之间的人情往来。
赵淩的同窗都是一些什么人?送的礼能轻了?
“我又不怎么花钱。”赵淩觉得自己花销挺节省的,能存下钱一点都不奇怪,“像家里那么大的肯定不行,买个小院子还是可以的。”
占地面积百来平米的那种。
京城偏一点的地方大概两三百两。
考虑到来福每天通勤方便,宅子不能离家太远。这个地段的房价就高出很多,得五百两左右。
现在房子修缮费用也不低,还得算上来福成亲的一应置办的费用,估计还得有个二百两。
预算放宽一点,八百两应该能搞定。
赵骅对儿子拿钱买房不反对,给来福放身契也不反对,倒是对儿子的日常开销很感兴趣:“你娘一个月给你五贯;太后娘娘给你二十两银子;你那山上卖果子,一年能赚个十几二十两?还有你魏伯伯一个月给你五百文房租……”咳,这房租是纯占小孩儿便宜。
像这样的房子,市面上房租一个月起码两贯钱。
当然,魏学海是他师兄。按他本意是不收房租,这部分钱由他私底下给儿子,但这不是他的零花钱捉襟见肘,给忘了。
赵骅老脸一红,倒是不记得自己给儿子买山头和果树苗的事情。
“你就这么点钱,平时笔墨纸砚买买就差不多了,还哪儿来的钱?”
赵淩奇怪:“笔墨纸砚是姑外祖母给的。”
“那你的点点呢?”
“姑外祖母帮我养的。”
“那你搞的那么多吃的玩的?”
“我自己画图纸,奶娘和大力叔帮我做。”自己做,不用花很多钱,倒是之前买工具花了不少,“试出来好吃的方子给娘做生意,好玩的可以分给同窗。哦,娘年底还给我大红包!”
“多大?”这个赵骅还真不知道。
“一百两哟~”不对比他那些同窗,他也是超有钱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