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39)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来福顿时说道:“好,我这就去找来。”
  说着,来福就去库房搬账本,还叫了常威和常禾一起。
  三个人在炕上另外支了一张桌子,一个翻一个记一个凑热闹。
  没一会儿,许娘子也搬了账本过来:“哟,你们这儿已经开始忙了?”
  她也不客气,直接在炕上划了一块地盘,跟手下的管事娘子一起把赵淩要的数据整理出来。
  家里账目清晰,找起来很快捷。
  赵淩很快就掌握了资料,又问许娘子:“许妈妈知不知道普通人家一个月要买多少柴和碳?”
  许娘子笑道:“知道你要用,我已经让我妹妹把账本送来了,过一会儿就能到。”
  许娘子的妹妹嫁给了一个小货郎,在家也是记账的。
  赵淩想着样本有点少,但只是用来驳斥弹劾他的内容,已经足够了。
  等赵骅下了班回家,见赵淩还在写字,就去撸他脑袋:“咱们家淩儿出息了,七岁就被人弹劾了。”太子都没这“福分”。
  能说这话的,不愧是亲爹。
  赵淩给了他一支笔:“爹!”
  赵骅听到这种铿锵有力的叫法,就心头一颤:“怎么了?”为父这个月的零花钱已经快空了。
  “陛下让我写奏折,我不会。你帮我写颂词。”
  赵骅拒绝:“不行。我写的,陛下一看就知道了。你自己写,反正陛下知道你的,写差一点没事。”
  “噫——”什么破爹,连篇颂词都不愿意捉刀,要来何用!
  赵骅监督他写颂词,想着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就吩咐:“来人,去把大郎、三郎、六郎都叫来。”
  等孩子们都来了,赵骅一看刚开始认字的赵茂,就抱着他坐着,盯着另外三个儿子一起写颂词。
  赵缙:不是,他一个书都还没背全的,让他写颂词是认真的吗?
  他瞪圆了眼睛,看赵辰已经提笔开始写,再看赵淩也在那儿似乎写了不少字,眼睛里的震惊转为疑惑。
  一件事情,哥哥会,弟弟会,那他应该也会?
  颂词他知道,就是换着花样夸夸夸,感觉应该不难。
  片刻后,赵骅收到了三份各有各的支离破碎的颂词,看得眼前一黑,心里面默念三遍亲儿子亲儿子亲儿子,才呲着牙开始教。
  赵骅是属于那种典型的自己读书很行,但不会教人的类型。
  他自己读书的时候,先生一点就通,立马就能举一反三,完全不明白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怎么还能不会呢?
  赵王氏遣人来叫晚膳,没见到人,只能自己过来喊人,见三个儿子在跟颂词死磕:“是不是平时听惯了别人对你们的好话,不知道怎么夸别人了?写个颂词就这么难?”
  半天憋出三个字的赵淩,哭唧唧:“娘~超难的。”
  赵王氏还以为是赵骅给布置的作业,提笔就写了几句:“喏,这种话随便写写就好了。”
  赵骅不等墨迹干,拿起来看,顿时觉得被三个儿子砸碎的心得到了修补:“娘子文采斐然。”
  赵王氏笑:“是夫君教得好。”
  三个儿子把脑袋垂得低低的。
  赵茂合群,把脑袋也低下去,顺手把怀里大胖的脑袋也往下压了压。


第32章
  学渣三兄弟面面相觑, 不过好在晚膳顺利吃上了,赵淩的奏折也写完了。
  烛火映照下,赵骅阴沉着脸检查儿子的奏折:“行了。”
  赵淩平时再怎么对老爹没大没小, 这会儿也不敢造次, 偷感很重地摸走被赵骅放到桌上的奏折:“那……孩儿告退了。”
  赵骅一听, 差点翻白眼。
  怎么说话的这是?
  他刚想骂人, 就见赵淩跑得比狸奴还快, 身后跟着一串真·狸奴。
  “……都什么时候进来的?”
  等在书房外面的来福见赵淩跑,赶紧提着气死风灯追了上去:“四郎, 慢点走,小心地上滑!”
  “啊!”前面赵淩已经摔了个屁股蹲。
  还好他现在海拔低, 身上穿的衣服厚,没摔疼。
  他把以为跟它们玩耍扑过来的五只猫抱开, 才爬起来,拍拍屁股跟着追上来的来福往小院走。
  第二天, 赵淩在午饭前, 把自己的奏折递给了顾潥。
  按理来说,奏折肯定得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递到皇帝手上。
  但按照正常途径,赵淩压根没资格写奏折。
  他的这份奏折, 说白了就是皇帝给赵淩布置的作业。
  学生把作业交给先生批阅, 属于理所应当。
  王太后见状,好奇问道:“皇儿让淩儿写了什么?”
  顾潥快速把奏折看完,笑着把奏折转交给王太后:“喏, 这小子不老实,作业还让人代写。”
  王太后对姜皇后招了招手,两人一起看。
  作为掌管宫中开支和各种天家产业的人, 两人对其中的数据连连点头。
  姜皇后只知道赵淩在文华殿读书,是自己儿子的名义伴读,还是王太后当半个儿子养的学生,但对赵淩究竟学得怎么样并不清楚。现在看着眼前数据详实条理清晰的奏折,她觉得这小孩儿未来能成为自己儿子的助力,说不定就是将来的赵侍郎。
  王太后可太了解了,目光落在奏折前后的颂词上,笑问一句:“颂词谁帮你写的?”
  顾潥说道:“瞧着倒不像是赵侍郎的手笔。”有点影子,但不是,猜,“是你大哥的?”
  他记得赵骅的长子今年应该有十几岁了?
  能把颂词写出这样的水平,赵侍郎倒是会教孩子。
  在大虞最尊贵的几位大家长的注视下,赵淩老实回答:“不是,是我娘写的。”
  他那一生要强的嫡母,学什么都很认真,干什么都想做到最好。
  他都怀疑,按赵王氏这种学习的劲头,过几年赵王氏就能武艺超群。
  他爹本来就菜,将来日子可怎么过?
  这答案显然出乎意料。
  姜皇后对王太后说道:“母后家中重视女子教养,果然名不虚传。”
  王太后和赵王氏同是王氏女,虽说已经出了五服,但姜皇后这一句马屁显然很让王太后高兴,感觉午膳的味道也格外好一些,下午上课的时候,给赵淩多讲了一些内容,还拖了堂。
  赵淩回家吃了饭就去做作业。
  赵骅昨天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觉得孩子们的课业不能放羊,规定了作业都得在他眼皮子底下做。
  赵淩奋战完自己的作业,又去整理自己的战马小论文,感觉他爹干嘛要跟自己的血压过不去。
  全天下的父母都知道,子女教育这种工作,最好就是推给另一半。
  赵淩的问题是写文章词句不够优美,赵辰赵缙的问题在于压根还没把四书五经都粗读一遍。
  在赵骅这种几乎过目不忘理解力又超群的学神眼里,他们的学习进度简直不可理喻。
  赵茂本来就小透明,听着赵骅的怒吼,鹌鹑似的缩在赵淩身边,一笔一划地写大字,大气都不敢喘。
  赵淩见赵茂握不动笔,就把毛笔放下,小声教他认字。
  赵骅好不容易让自己勉强接受两个儿子比较笨的现实,回头看见赵淩,稍微缓过一口气,对赵淩说道:“你那奏折给陛下看了?陛下怎么说?”
  “陛下没说什么。”赵淩老实回答,补充,“陛下看出颂词的部分不是我写的,我说了是娘写的。皇后娘娘夸王家会教女儿。太后娘娘很高兴。”
  这句话不知道戳中了赵骅哪个点,赵婉蓉、赵婉清两姐妹也被提溜到了书房,跟着一起学习。
  赵王氏对此非常满意,丢开了子女教育问题,整个人都有些逆生长,显得格外青春活力。
  不多几日,就到了来福的大喜日子。
  迎亲的队伍不好在宫门口吹吹打打,但来福也是骑着马,雇了轿子,迎到了新娘子,离得稍微远一点就开始热闹起来。
  赵家隔壁坊的小院修葺一新,各种大红喜字贴满。
  喜庆的窗花剪纸随处可见。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