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323)

作者:星懒懒 时间:2025-03-08 11:14 标签:穿越时空 轻松 科举 励志

  临安府地处亚热带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稻。但山地较多,可以耕种的土地较少,每年交上朝廷的农税都是倒数的。
  府衙能够自留的税就只有人头税、户籍税和商税,其中人头税和户籍税每年都差不多,商税却是逐年递减。
  这足以说明了有问题。
  也不知道上任知州把钱都花在哪里了,才刚年中,府衙的库房就已经空了,账上只有五百两银子。
  这点银子够干什么,府衙的官员书吏衙差有这么多,发几个月俸禄就没了。
  不过这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今已经是七月,正是夏耕的季节,他得保证百姓们有饭吃,才能进行下一步计划。
  这天丁同知照常在他的房舍里琢磨陆川,突然进来一个人,是他留在陆川房舍附近的眼线。
  “大人,陆大人要出门了,他还让人去叫了周判官同行。”
  丁同知眉心一皱,不知陆知州为何不继续窝在房舍里看文书,他站起身来,在陆川出门前把人拦下。
  丁同知笑道:“听说大人要出门,不知大人所为何事?可要下官陪同?”他瞥了陆川旁边的周判官一眼。
  陆川抬眼:“没什么大事儿,只是如今已是七月,听说正是夏耕的时候,本官想到附近村落看看夏耕的情况,免得耽误了年底的收成。”
  说到夏耕,丁同知脸色僵了僵,这大热天的,竟然要到乡下去,还嫌不够热吗?
  但想到这是新知州来临安府的第一次外出,他还是咬牙坚持说想跟随。
  反正第一次只是探查临安府的种植情况,陆川无所谓跟多少人,叫上周判官,也只是因为他是负责农耕水利方面的。
  乡间多小路,陆川没坐马车,直接带着谢五谢六几个护卫骑着自己的马过去,府衙里的马不多,丁同知和周判官,一人只能带一个手下带路。
  一行人穿着官服和衙差服饰,策马出了城。
  陆川作为知州,有任命衙差的权力,为了谢五谢六他们办事方便,就让他们到府衙里领个衙差的虚职,也吃朝廷的一份俸禄。
  蚊子再小也是肉,银子再少也是钱,能抠一个铜板是一个铜板。
  这边陆川出了城,谢宁也带着人出了府,来到临安府最大的牙行。
  “我要买一间宅子,两进或是三进都可以,但要离闹市近一些。”谢宁说。
  接待谢宁的是牙行的掌柜,掌柜显然是个有眼色的人,一看谢宁是个陌生夫郎,又穿得华贵,身后跟着仆从护卫,就猜到了他的身份。
  新知州到任的消息,短短几天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临安府,凡是做生意的商家,就没有不想打听的。
  只是新知州的家规森严,打听不出什么来,只知道新知州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娶的是个哥儿。
  掌柜的态度很恭敬,听到谢宁的要求,脑瓜子很灵活,很快就找出了十几间没问题的宅子。
  “这位夫郎,您看看这几间宅子怎么样?离闹市很近,拐弯走一步就是闹市,却闹中取静,平时一点儿也不吵闹。”
  谢宁坐在椅子上,品尝着牙行端上来的特色点心,当地有名的鲜花饼,听说里面的馅儿是用百合花制成的。
  当地鲜花很多,智慧的百姓便想到了用鲜花做点心,谢宁吃着感觉还不错,入口有浓郁的花香,甜中带着一点鲜花的苦涩,但点心师傅把两种味道糅合得很好,吃起来风味十足,而且还不腻人。
  谢宁一口气吃了两块,才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茶,茶水也是当地特有的茶叶泡的,谢宁喝着不比京城的那些名茶差。
  没想到一个牙行,随随便便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东西,品质都这么好。
  牙行掌柜若是知道谢宁的想法,怕是得哭了。他们哪里是随便招待,分明是看出了谢宁的身份,以贵客相待。
  谢宁没有说话,站在他身后的白玉上前一步,接过掌柜手中的图纸,一一看了起来。
  “这间宅子虽然是三进,但是布局小了些,不要。”
  “这间宅子离青烟街太近了,也不要。”
  “这个倒是还行,虽然是两进的,但格局大,加上院子不小,还能接受。”
  “这间……”
  他挑挑拣拣,十几张图,被白玉挑得只剩下三间宅子。
  掌柜的抹了一把汗,还好没有把宅子全部筛了,还留了几间。
  知州夫郎身边的人果然不同凡响,一个哥儿小侍都有这般眼力,知州夫郎估计会更厉害。
  白玉拿着剩下的三张图,放到谢宁面前:“公子,您看这三间宅子如何?”
  谢宁没看图纸一眼,而是又喝了一口茶水,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衫,悠闲得只差没伸个懒腰了。
  “既然你选好了,那就去瞧瞧这三个宅子吧。”
  休养了两天,荷花已经大好,谢宁本来还想让他在府里再休息一天,但他偏要跟着出来。
  谢宁还没出门,荷花就已经打好了伞,随时为谢宁遮阳,谢十一他们紧随其后。
  一行人的动作快得掌柜都没反应过来,谢宁都出门了,他才回过神来,快步走到谢宁跟前,为他们引路。
  “客人请跟我来!”
  谢宁看房的速度很快,都是大致看了一眼布局,再结合来时观察的情况,很快就定下了一间二进的宅子。
  他跟着陆川来临安府,是有自己的事情做的,他之前就计划要办一个地方报纸。
  版面要有别于大安报纸,其中一半可以引用大安报纸的时策文章和朝廷颁布的政令,学习方面的文章,和大安报纸保持一致。
  至于小说板块和新闻板块,则让人投稿,实在不行,就让陆川再写两本小说大纲,他找人来编写;记者采访当地的新闻,写云南当地的故事。
  既然来到了云南,办的是云南报纸,也该适当调整成云南的内容才是。
  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解决,云南当地的百姓,不像京城百姓一样普遍识字,他们是普遍不识字。
  其实不仅是云南一地,其他省份其实也都是这样,只有江南一带,鱼米之乡,百姓富足,识字的人才多一些。
  地方报想要和大安报纸一样,被当地百姓接受,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识字率,买报纸的人才会多起来。
  所以谢宁在临安府办报社,一开始肯定是亏损的,不过这点儿亏损,他能亏得起。
  对此谢宁已经想好了法子,那就是说书,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先用说书把人吸引进来,再教他们慢慢识字。
  “公子,这是临安府里最有名的十位说书先生。”谢十一说道。
  谢宁坐在大堂的上首,打量着这十个说书先生,他们五个一排站着,有老有少,神色既有兴奋又有不安。
  他们被人找来时,并不知道是何人来找,直到来到府衙后院,才知道找他们的人是知州夫郎。
  能为贵人说书,自然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同时也惴惴不安,生怕言语不慎,就得罪了贵人。
  半晌,谢宁才开口;“你们可都识字?”
  十位说书先生纷纷开口:“自然识得”、“会一些”、“读文章不成问题”。
  谢宁一听,十个说书先生,各有各的口音,有说官话说得字正腔圆的,也有说官话口音歪得听不懂的。
  谢宁有些绝望,难道第一关就要倒在语言上吗?


第242章 梯田
  虽然口音各异,但文字是统一的,他们至少都识得字。
  谢宁拿了一本话本子考较了一番,确认他们都识字,便放下心来。
  “你们知道大安报纸吗?”谢宁问。
  这几天谢宁让人去调查了,大安报纸已经传到了云南这边,只是京城终究离得太远了,最新的一期报纸还是半年前的。
  也是这一次外放到云南,谢宁才发现,原来大安报纸有这么多的盗版,盗版也就算了,版面质量堪忧,一份报纸的价格竟然高达上百文。
  在京城才三文钱的报纸,来到云南,居然要上百文钱,而且看的还是盗版。
  听说是湖广那边的行商,来云南收货时,顺便带过来卖的。

上一篇:花田喜事

下一篇:皇子生活指南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