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164)
所以参加宴会的时间他是有的。
看出陆川眼中的犹豫,苏幕赶紧保证道:“你放心,大家都是在正经场所,只谈文章诗词,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苏幕知道,很多自诩风流的才子,经常会约在秦楼楚馆这种地方,他倒是觉得没什么。但陆川不一样,但凡沾了一点儿不正经的事儿,他能当场走人。若是提前说明在秦楼楚馆这些地方,他更是从来不会赴约。
哪怕同窗们都嘲笑他胆小、是个妻管严,陆川仍然守身如玉,不沾一丝胭脂。
陆川不去那些地方,主要原因是因为谢宁,他已经成亲了,就要管好自己的下半身。两人之间出现第三者,感情就一定会出问题。
在这个纳妾纳通房都很寻常的封建社会,陆川哪怕高娶了永宁侯府的哥儿,出去狎妓也不会被人指责。反而是他成亲快三年,膝下未有一子,不曾纳妾,也从不去秦楼楚馆的行为才更让人费解。
面对这种情况,众人表面上会说夫夫俩感情好,背地里早就说谢宁的闲话了。
比如“永宁侯府的哥儿果然彪悍,出嫁前便敢随便打人,没点礼数,出嫁后更是个母老虎,他夫君聚会都不敢去那些地方”,又比如“自个儿生不出孩子来,竟也不给夫君纳妾生子,可真善妒”等等。
明明是洁身自好的好事,在这大环境下就是不合群,骂名都被谢宁一个哥儿背了。
陆川没办法改变别人的想法,而且谢宁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若是为了名声故意装大度,只怕谢宁才会更难受,他一向不做让自己难受的事情。
苏幕他们一开始也是不理解的,他们这种家庭,三妻四妾都是正常的。对于陆川的洁身自好,他们还以为陆川是怕永宁侯府。
后来相处下来,也到陆家做过几次客,见到他们夫夫之间相处的模样,才信了陆川是真心实意不想纳妾。
被陆川和谢宁之间的相处所影响,他们也逐渐改变了观念,没有妾室通房干扰,和妻子的感情愈发融洽,有种相濡以沫的感觉。
陆川这一点倒是和他的老师很像,钟博士一生只有一个夫郎,即便年过四十无子也没有纳妾。
之后苏幕他们邀请陆川去聚会,都会提前告知场所,不让陆川为此烦心。
见苏幕都这样说了,陆川只好应下。
苏幕和席东怕陆川会临时反悔,第二天一大早就来了陆家,要跟陆川一起去醉香楼。
唐政被唐大学士留在家中出不来,刘扬是自己不想出来,他成绩比陆川差,要很努力才有可能考上举人。
苏幕和席东这两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家里人还以为他们出门是为了和书生交流学习,才把人放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真的是交流学习。
也就苏大人最近不在京城,才被苏幕给蒙骗过去,自由进出。昌盛伯自己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就更加不懂这些。
三人到的时间不早,整座醉香楼,应该是被包下了。
陆川环视一周,除了穿斓衫的书生,剩下的就是酒楼小二的身影在其间穿梭,楼上楼下各处都有人。
他还瞧见了不少认识的人,之前在平云山见过。
三人一路走进来,一路都有人打招呼。
“苏兄来了?可是许久不见,希望一会儿能见到苏兄大放异彩!”
“没想到陆兄也来了,还以为你不会来呢!”
“咱国子监的人在二楼左侧,几位可以直接上去。”
“……”
三人一一回礼应答,苏幕的人缘还是挺好的。在外面,苏幕的名气比席东大,打招呼的人基本都是冲着来的。
好不容易穿过人群,来到二楼左侧,陆川用手摸了摸额头,果然已经是汗珠琳琅。
陆川掏出手帕,擦拭着脸上和脖颈处的汗珠。
苏幕和席东比他好点,一路拿着一柄折扇,在这夏日正好合适。
陆川最近极少出门,没有随身带扇子的习惯,干脆直接夺过苏幕的扇子,兀自扇了起来。
“这大热的天,怎么不上点冰?”凉风袭来,陆川心情也没这么烦躁了。
早知是这情况,他不如在家躺着,在树底下都比在这地方闷着好。
苏幕被夺了扇子,却是敢怒不敢言,是他们求着陆行舟来的,自然要满足他的一切需求。
苏幕凑到席东旁边,蹭他的扇子,他说:“你都多久没出门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已经是秋老虎了,冬季存的冰大多数都用完了,现在一盘冰贵了七八倍,这座酒楼这么多人,哪个买得起这么多冰?”
陆川想想也是,他这段时日忙着学习,都没注意到这些,家里用的冰好像是没这么频繁了。
“那你们还这么积极参加各种聚会?也不嫌热?”陆川不理解,这么热的天,他都不想动弹。
席东嘿嘿一笑:“在家也是这么热,不如出来看看热闹。你是不知道啊,最近京城里可热闹了。”
陆川左右看看,找了个有窗户的地方坐下,窗外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也带走了陆川心里的烦躁。
席东和苏幕跟着一起坐下,周围还有桌子,但没什么人坐,大家都在外面跟人闲聊,等待约定的时间到来。
这个雅间里大概设了四个小桌,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壶茶水,陆川摸了一下壶身,是常温的,茶水已经晾凉,现在入口刚好合适。
陆川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补充一下刚才出汗蒸发的水分。茶比较一般,但大家都不介意,最主要的是解渴。
苏幕拿回陆川搁在桌子上的折扇,一边扇一边说:“给我也倒一杯,刚才寒暄说了不少话,渴死我了。”
席东也说:“我也要。”
于是陆川给两人都倒上了茶水,两人喝了茶水,整个人都舒服不少。
陆川不解:“都这么热了,不能换个地方吗?”
他觉着之前那个平云山就挺不错,比城里凉快了不少。
苏幕叹气:“这平云山不是太远了吗?一来耽误时间,二来那些外地学子也不乐意去,所以就安排就在这里了。”
行吧,看来以后参加聚会,也要看时候。
几人在这雅间里喝茶闲聊,时间很快就过去,到了约定的时间,有人跳了出来,在一楼大厅讲话。
陆川几人循声走出雅间,那人是明德书院的一名学子,正在讲着开场白。
趁着这个空隙,苏幕凑到陆川耳边,小声地给他说话:“这次就跟之前在平云山聚会差不多,出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给大家点评,看是哪方学子更胜一筹!”
陆川点头,表示知道了。
第124章 溜走
“……藏富于民,国家之富强也……故国家之强盛,必使民强也。”
“好!陆兄这篇《富民论》,写得真是好啊!”
“早听闻陆行舟擅文章,今日一瞧,果然不负盛名!”
“强国之道在于富民,民富则国强也。这句写得太好啦!我白枫书院甘拜下风!”
“这篇《富民论》,当得今日的魁首!”
“……”
今日这场宴会,除了三大书院的学生和外地学子外,还邀请了一些有名气的夫子和官员来此,比试的题目便是由他们所出。
策论的题目是:今国库空虚,百姓积贫,何解?
陆川就这个试题,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富国富民,国库之财取之于民当用之于民,发展科技让百姓富起来,再发展商业让百姓手里的钱流动起来,从而增加税收流进国库,以达到富国富民之效。
陆川前世时,接触的信息比较繁杂,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一定的了解,超前的知识,让他在一众人中脱颖而出。
有别于大安读书人的超前思想,让陆川屡屡被称赞,也经常被责骂。
基于前世基础做出来的文章,虽然有些超前,但仍然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钟博士经常因为这样的文章而拍案叫绝。
可也正是这样超前的思想,平等的人权,犯了这个时代的忌讳。在这个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时代,超脱于外的平等人权,简直是离经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