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173)
看完最后一页,谢宁合上书页,手掌一把拍在躺椅的扶手上。
“我决定了,下一本接档的小说,就让这本《锦云城》接档!”
“太好看了!到时候肯定很多人要追着看!”
陆川扯了扯谢宁的袖子:“等一下,宁哥儿,你要不要先问问荣斋先生?”
谢宁扭头看向陆川:“这么好看的书,荣斋先生肯定会喜欢!”
陆川无奈:“我不是说好不好看,而是让你问他能不能登报,会不会犯忌讳?”
谢宁这才想起之前《珍娘传》发生的事情,还真得找人好好问问。
万一犯了忌讳,让人给封了,他后悔都来不及!
第131章 乌龙
严阁老皱着眉看完手中的奏章,一言不发地把奏章递给旁边的白阁老,白阁老看完,脸上的表情跟严阁老一样。
这本奏章传了一圈,在所有人都看完后,整个文华殿内陷入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发言。
“这事儿,众卿怎么看?”圣上看众人都不说话,只好开口问。
严阁老闭了闭眼,开口道:“此事究竟是不是试题被泄露?还得仔细查过才能确认。”
白阁老说:“严大人此言差矣,如此明显的证据,早已显露在考生所答的卷子中,此事定是舞弊无疑!”
谁人不知严阁老的孙子参加了这次乡试,为了避嫌,严阁老及他的门生,一个都没有担任主考官和副考官。
此事一旦被定性为舞弊,即便他孙子没有参与,很大可能也会被取消本次考试成绩。这一届的考生,不管成绩好坏与否,名声都会蒙上一层灰。
严阁老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受此牵连。
严阁老面上没有什么表情,目光淡淡地扫过白阁老:“科举乃国家大事,仅凭柳元旭的一封奏章,怎可轻易下此定论,白大人慎言。”
“严大人此言有理,臣提议,先把主考官柳元旭和一众副考官扣下,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御史王大人提议道。
白阁老赞同:“正如严大人所言,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乃是国家大事,是该慎重,臣附议,确实该由三司会审。”
殿内的几位朝廷大臣,除了严阁老挣扎了一下,没有一个人反对。
这次的主考官柳元旭,是钟阁老钟首辅的门生。钟阁老年纪大了,这些日子为了秋收,累出了病,这几天都请假在家休养。
圣上表情也很不好,他登基四年有余,自认从未有私心,每日战战兢兢打理国事,最近才刚坐稳皇位,就出了这种事儿,怎能不让他愤怒。
先帝留下来的这帮臣子,果然是以前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他这几年清了不少,竟还有人不懂得夹着尾巴过日子,就别怪他不留情面。
圣上登基以来,提拔了不少新人,但老臣还是重用的,新势力以都察院的苏元为主,与白阁老一派和钟首辅一派,形成三足鼎立。
如今看来,又得削一批老臣了。
在几位大臣的讨论下,定下了以刑部尚书为主审官,圣上正要下旨,王勤从殿外走进来,在圣上耳边说了几句话。
然后几位大臣便看到本来眉头紧锁的圣上,脸上好像浮现了一抹尴尬,紧接着便是羞恼,要下旨的话迟迟说不出口。
就在众人疑惑王勤说了什么时,圣上挥了挥手:“此事稍后再议,朕还有事情要处理,众卿退下吧。”
说完圣上便离开了文华殿。
众人惊愕,白阁老还想上前说些什么,被王大总管笑眯眯地拦下。
王大总管表面笑眯眯,实则内里早就要把牙齿咬碎了。
出了这么大的篓子,让圣上丢了脸面,一会儿他还得去向圣上告罪呢。
王禄这个小兔崽子,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几天病了。
幸好圣上还没下旨,否则就真的是丢了大脸了。
白阁老问:“王公公,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其他几位大臣也看向王勤,刚才大家都看到了,圣上是因为王勤的几句话,才突然变了脸色,改变主意走人。
王大总管苦笑,给几位大臣解释,圣上把他留在文华殿,就是让他把事情说清楚。
“柳大人奏章里所写之事,乃是一场乌龙。”
王禄是王大总管的干儿子,除了在文华殿当差,还负责对接大安周报的审核工作。
在乡试前,各方学子在醉香楼举办的宴会,大安周报的记者本来是想写成新闻登在报纸上。稿子递到王禄那儿,王禄觉着乡试在即,大安报纸将此事登报,容易激化学子间的矛盾,为防那些学子惹出事端,便让大安报纸把稿子撤了。
所以那天宴会所出之题,只有参与宴会的学子和夫子官员们知道,很多大臣和百姓都不清楚。
主要出题者是礼部侍郎卢忠夙,早在在乡试开始前半个月便被关起来出题,直到考生们考完最后一场考试,他们才被放出来。
至于乡试试题和那天宴会所出之题为何会一样,纯属是巧合。因为朝堂上这几个月里,对于国库空虚的问题,讨论了不下百次,自然就联想到了。
出了考场后,很多学子都在讨论这次乡试的时策题,王禄正好生病了,没能及时上报给王大总管知道。
而柳元旭等一众考官早早进了贡院,至今还未能出来,不知详情,自然就想到了试题被泄露。
圣上一收到柳元旭的奏章,意识到问题严重,第一时间召集了重臣来商量,没想过要找人提前查问。
幸好王禄今日病好了,销假来文华殿当差,正好撞上,赶紧拉着他干爹出去说明实情,及时拦了下来。
听了王大总管的解释,几位大臣也是满脸尴尬,他们算是知道了,方才圣上那一脸尴尬和羞恼,是因为什么。
虽然都是阴差阳错,到底是让圣上丢了脸,几位大臣也只能当做这场谈话没发生过,没人敢在圣上提一个字。
至于在那场宴会上出席的官员,尤其是出题的大理寺少卿游广川,更是被几位重臣在心里暗暗记下一笔。
身为朝廷命官,还有空闲参加学子们的聚会,显然是事情还不够多。
于是参加了那天宴会的官员们,发现上官布置下来的活儿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加班到深夜才能完成。
连英杰最近新纳了个美貌的妾室,几乎天天在这个妾室房中歇息,宠得这妾室气焰嚣张,还有胆子和正室夫人作对。
自从工作量增加后,他就没再去过那妾室房中,天天歇在书房里。那妾室被冷落了,连府后宅都安生了不少。
在文华殿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个人外传,有手下官员来问,几位大臣也是缄默不语。
大家还以为圣上召集大臣们去商议什么不得了的要事,竟然一点儿口风都不漏。
纷纷感叹,几位大臣不愧是朝中重臣,果然受圣上器重。
钟首辅养好病,销假回来,发现几位同僚神神秘秘的,他作为当朝首辅,竟然还有事情是不能知道的。
陛下果然是看他老了,想换了他!
在贡院中惶惶了一天的众位考官,得了圣上的旨意,才终于安心下来,有心情去批阅试卷。
圣上的旨意只有一句话:无任何问题,正常改卷。
王大总管特意派了王禄来传旨,让王禄把事情说明白,好让这些考官安心批改试卷。
柳元旭等一众考官知道原因后,顿时哭笑不得,他们提心吊胆了这么久,到头来不过是一场乌龙。
缓过劲儿后,心里便开始骂起了那天去参加宴会的官员,此时他们的想法倒是和那几位大臣空前一致。
考官们不仅骂那些官员,还对那些考生苛刻了几分,凡是内容雷同的卷子,不免多挑剔了几分。
陆川可不知道这些,最近秋收已过,庄子上种植的土豆又丰收了。
种植一样新的主食,不可能说产量高,就要立马推广,况且种子也不够。
陆川从那个弗朗机商人手中买了土豆后,经过两茬种植,永宁侯亲自确认产量,才把土豆这种新粮种上报给圣上。
圣上当时颇为震惊,将信将疑,把土豆种子和种植土豆的老李头都收了,让人到皇庄上种植,他要亲眼见过才肯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