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267)

作者:星懒懒 时间:2025-03-08 11:14 标签:穿越时空 轻松 科举 励志

  比如王允知他爹,在清贵的翰林院待着,却是圣上的心腹,任何党派之争都不会轻易惹上他。
  小官选择中立,只会被边缘化,和陆川之前一样。
  陆川的新官职是户部的金部主事,主要负责库藏、市舶司、铸钱、茶税盐税等税种征收。
  陆川这个职位主要负责商科事务,主管商事,各个地方的商税征收。
  如今大安的主要税收是田税和人口税并收,商税在一国税收中并不起眼,商税税率低,能收上来的商税太少了。
  连带着掌管商税的主事也不受欢迎,因为没什么油水可捞。虽然都说户部是个香饽饽,人人都想进,但户部里面的职位也有高下之分。
  不过总归是升职了,陆川在家中设宴,请了几个好友来家中庆祝一番。
  陆川出京办差后,苏幕几人就没聚过了。
  唐政和工部的人一起研究能用水力带动的织布机,天天窝在工部里,最近好像有了突破。
  苏幕自从进了白枫书院教书,简直如鱼得水,不用再听那些他觉得枯燥无聊的四书五经,书院里还有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每天上完课,就和书院的几个夫子谈论诗词,过得好不快意。
  要不是苏夫人从中说和,苏大人默认允许他去教书,他估计还不想回家呢。
  至于席东,在苏幕离开国子监后,他一个人待着无聊,又想到陆川给他的建议,犹豫了几天,还真去庄子上研究怎么种地去了。
  把昌盛伯气得不行,不过冷静下来后,发现儿子还真在庄子上老老实实的,也就同意了,反正不出去乱搞就成。
  因为妇联的成立,谢宁和苏幕唐政的夫人接触颇多,如今关系还不错。
  今天宴请的都是熟悉的人,大家一点儿都不拘谨。
  席东说:“今年朝廷不是让百姓们种土豆吗?我家庄子上也买了种子去种,我分了四块试验田,不同条件种出来的土豆果然不一样,等我研究透了,把产量提上去,说不定陛下也能给我封个官当当!”
  苏幕说:“说到土豆,今年不少百姓种了土豆,白枫书院的山脚下有不少小摊贩支了个摊子卖土豆,什么炸薯片、炸薯条、煎土豆丝饼、烤土豆都有,我和几个书院的夫子一起去买过,味道还不错。”
  唐政说:“现在研究的织布机快研究出成品了,我在考虑下一步应该研究些什么。”
  陆川也说了出京这三个月的见闻,大家都在说着各自发生的趣事,没有一个人讨论前途。
  除了缺少向来寡言的刘扬,仿佛又回到了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无忧无虑。


第197章 丰收
  小溪现在已经不在报社卖报了,但还是住在报社里,和黎星一个屋子。
  他记录好今天来求助的哥儿的信息,准备明天报给总部,就和哥哥大河一起离开了办事点。
  之前卖报纸的时候,大河几乎跟小溪形影不离,不敢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现在也一样,每天都要把人安全送回报社,他才肯放心。
  小溪和大河一边走回去,一边看着周边热闹的街道。
  “大哥,我想吃土豆丝饼。”小溪突然停下脚步,驻足在一个摊子面前。
  大河直接拒绝:“不行,你昨天才吃过,吃太多嘴里容易长泡。”
  小溪扯着大河的衣袖,可怜巴巴地哀求:“我就吃一块,也不多吃,回去让星哥哥给我泡菊花茶喝,不会长泡的。”
  大河向来拒绝不了小溪的要求,他随便撒娇几句,大河就得缴械投降。
  大河上下打量了一眼摊子,还算比较干净,摊主是个中年妇人,衣裳洗得有些发白,手上也没什么污垢。
  行吧,晚上多喝点菊花茶也行。
  “老板,来一份土豆丝饼!”大河稍微提高音量,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数了五个铜板出来。
  摊主手上动作不停,头也没抬地给土豆丝饼翻面:“好嘞!您稍等!”
  大河手里捏着铜板,不确定地问了句:“是五个铜板吧?”
  “是的,还是五个铜板一份!”
  今年京城及周边的村镇,不少百姓都种植了土豆。因为有去年免费试吃三天的活动,加上报纸的不断宣传,好多百姓对土豆这种作物产生了兴趣。
  当然,他们还是不太相信土豆的产量能有一千斤,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若是在良田种植,产量能达到一千五百斤。
  这让大伙儿怎么相信,没有哪样作物有这么高的产量,他们就没见过。
  他们种的小麦,哪怕在良田里,伺候得好也才三百多斤。
  虽然百姓们不相信报纸上说的产量,但大部分百姓还是决定用一部分旱田来种植,因为好吃,也因为土豆的果腹效果好。
  总之,农司那边准备的土豆种子,全都卖了出去。
  从春天把土豆种下,历时四个月,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花溪村的陈村长,因为有陆川提前写信告知,还有自家儿子的保证,把家里的所有旱田,都用来种土豆了。
  当时村里的人还劝他:“土豆虽然好吃,但也不能把全都种了土豆,万一土豆的产量不好,这一年可就得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了。”
  陈村长笑道:“这土豆产量再低,好歹也能有些出息,总归是饿不死的。”
  村里人见陈村长不听劝,也只好摇摇头走了。
  其实陈村长心里也在犯嘀咕,但既然陆川都亲自写信说了,自家儿子又在陆川手底下办差,多少要给陆川一点儿面子。反正若是种砸了,也有二儿子的月钱补贴家用。
  陈村长担忧了四个月,在村里决定统一采收的那一天,转变成了狂喜。
  村里每家每户都种了一些,但种的都不多,只有村长家里种得最多,于是大家便先在村长家的地里帮忙,好第一时间知道产量是多少。
  村里的人都来了帮忙,大家一开始还嘲笑村长一家太过莽撞,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土豆被挖出来,大家的嘲笑都变成了震惊。
  尤其是挖完一亩地后,大家看着地上堆成小山一样的土豆,都不可置信,这么多土豆,是从一亩地里挖出来的?
  绕是陈村长阅历不浅,也感觉这场景有些梦幻。
  为了得知土豆真正的产量,大家纷纷给土豆装筐、称重。
  “九十七斤……一百零三斤……九十九斤……”
  “加起来一共是一千六百五十八斤!”陈青山看着自己手里的算盘,一脸不可置信。
  陈村长手里拿着一张纸,是他刚才写的每一筐土豆的重量,他的手哆嗦着,村里的族老一把抢过他手里的纸张,又从陈青山手里夺过算盘,自己算了起来。
  结果证明,一亩地的土豆产量真的有这么多。
  村里人震惊过后,都兴奋了起来,这土豆真的像报纸上说的一样,一亩地有一千斤到一千五百斤的产量。
  甚至村长家里良田的产出,还比报纸上说的多了一百多斤。
  村里人顿时生出一股劲儿,拿着铲子锄头来到各自的地里,喜滋滋地挖起土豆来。
  连村里的小孩子,在大人的感染下,都不去玩耍了,一个个积极地拿根树枝来挖土豆。
  陈村长喜得合不拢嘴,他一共种了六亩地,都是良田,加起来少说也有九千斤。
  按照陆川说的,除去交税部分,剩下的由百姓自行处理,朝廷会向百姓采购,采购价虽然和麦子差不多,但土豆的产量高,比种麦子可划算多了。
  土豆产量真有一千五百斤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京城,可惜当时陆川还在合水县,没能看到此等盛况。
  土豆刚收获的那段日子,百姓们言必谈论土豆,不管是家里有地种的,还是城里没地的小商贩,说起土豆都是一股子兴奋。
  京城里很快风靡起吃土豆,各种吃土豆的方式,去年的报纸上已经写了不少,大家纷纷翻出去年的报纸。
  有些人家看完报纸后,就拿报纸当窗纸、当草稿练字、或者拿报纸来如厕、烧火之类的,家里种了土豆或者买了土豆的,又没了去年的报纸,一个个不是找人借,就是到大安报社来,要求大安报社重新印刷出售讲了土豆做法的那几期。

上一篇:花田喜事

下一篇:皇子生活指南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