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102)
可是阿略不知道,横在他们之间的,又何止是君臣这一条界限呢?
宗策忽然握紧了殷祝的手,将那苍白修长的手指送到唇边,用双唇含住,轻轻咬了一口。
“……干什么,还学狗儿咬人吗?”
殷祝抱怨着,却并未抽回自己的手。
宗策垂眸看着那指尖残留的浅浅牙印,他舍不得咬深,因此也无法在上面留下永久的印记,但宗策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渴望——一股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冲动。
他回新都,本想亲口问问殷祝关于年号的事情。
但这一刻,宗策又不想问了。
他只想知道一件事,确定一个答案。
否则,此生死也无法瞑目。
他抬起头,祈求般地望着殷祝,目光紧盯着对方脸上每一个微小的神情变化——
“陛下,”他轻声问道,“若是有朝一日,策名败身死……”
“到那时,您还会为我落泪吗?”
第60章
听到宗策的问题,殷祝的第一反应是——
谁欺负他干爹了!?
在这几个月与北屹的交战中,他也收到了不少弹劾宗策的折子。
一想到他干爹在前线拼死拼活,他们这些人不仅坐享其成,还在后面跟水鬼一样想要把他拉下水,殷祝就气不打一出来。
他一把火把这些折子全烧了,还在朝堂上大发一通雷霆,这帮人才消停了不少。
……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他反手抓住宗策的胳膊,急切问道,“要是碰到事儿了你就告诉朕,朕来为你做主!”
宗策没想到殷祝会是这样的反应。
但不可否认,看到殷祝全心全意为他考虑的模样,心中的确十分熨帖。
他忽然觉得,这个答案也不重要了。
假如真有那么一天的话,殷祝最好能忘了他。
因为他不愿看到面前这个人落泪。
……除了在那种时刻。
“只是随口一问。”宗策拍了拍他的手背,用轻快的语气说道,“陛下不必担心,策一切安好。”
如果真的一切安好,他干爹怎么可能问出这种问题?
殷祝见宗策不愿回答,也没有再追问下去,但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好好查一查。
难道,是因为民间谣言里说他叛国的事情?
殷祝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他越想越觉得,可能性很大。
“你放心,坊间那些子虚乌有的传言,朕是绝对不会信的,一个字也不会,”殷祝肯定地对宗策说道,还觉得很好笑地哈哈笑了两下,“爱卿对朕、对大夏忠心耿耿,怎么会干出背叛之事?这些人挑拨离间的计俩也太低级了些。”
话音刚落,殷祝就感觉到手腕上传来一股大力,疼得瞬间倒抽一口凉气。
宗策这才反应过来,立刻松开手,声音微颤着道歉。
殷祝以为他是被自己说中了心事,还好声好气地安慰他干爹:“不妨事,朕知道你委屈,莫气了,啊。”
听着眼前人一声声体贴的关怀和安慰,宗策只觉得满口苦涩。
仿佛又回到了前世的刑场之上,被人剥开衣服,于众目睽睽之下,一刀刀割开皮肉。
这种痛苦,甚至还犹有胜之。
可他却偏偏还要演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去欺骗那人的一颗赤诚真心。
“臣,”他喉结滚动,声线艰涩道,“定不会辜负陛下信任。”
在说这句话时,宗策甚至不敢直视殷祝的眼睛。
他不禁自嘲心想:宗策啊宗策,你自诩光明磊落,怎么如今也干起了这样可耻的勾当?
与那靠巧言令色上位的佞臣,又有什么分别!
殷祝听到“臣”字,顿觉大事不妙——
他干爹现在肯定是超级不高兴了!
是因为自己只承诺了口头支票,觉得不满意吗?
殷祝赶紧动用脑瓜子,思考到底该怎么才能让他干爹高兴一些。
兵部那些废物已经查了有一段时日了,但还是没查到战场上北屹所用神机的源头,为此兵部尚书的嘴上都起了个大泡,一说话就龇牙咧嘴的。
但殷祝直觉,这几架神机,应该不是从大夏偷渡出去的。
因为从飞鸟坊出来的每一批武器他都叫人打上了编号,派重兵严加看守,更别提全大夏也没几架的神机了,他干爹肯定看得比眼珠子还紧。
西南那边的几名将领也不太可能,他们也知道神机对大夏的重要性,假如真的背叛,肯定是连人带神机一起跑路,不可能还留在边境等死。
所以排除掉一切不可能后,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这些神机,是由北屹自己制造的。
但这个真相,甚至比前面几种还要让殷祝难以接受,因为这意味着这场战争中大夏仅有的优势也即将被抹平。
难怪他干爹这么不高兴。
一条胳膊揽住了他的腰,殷祝打了个激灵,忽然发现他干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把脑袋埋在了他的颈侧,高大结实的身躯紧紧搂靠着他,呼吸声沉重而压抑。
这是一个不带任何暧昧情愫的拥抱。
殷祝想了想,伸出手,修长五指轻轻摸了摸他干爹的头发。
和他细顺的长发不同,他干爹的头发又黑又粗,一看就知道营养很好,哪怕披散的时候也很有男子气概,叫殷祝十分羡慕。
“压力很大吗?”他垂眸问道。
“……嗯。”宗策轻声道,“总是在想一个无解的问题。佛曰‘三毒’乃痛苦之源,贪嗔痴,如今看来,却是占全了。”
“这世上没有真正无解的问题,”殷祝说,“或许在你看来的无解,在另一个人眼中,轻轻松松就能解决。”
他给宗策讲了那个一刀斩断绳结的故事,又说道:“贪嗔痴也没什么不好,你若真四大皆空,就该出家当和尚了——真和尚也不能四大皆空呢,你看了悟,还和太后行那种龌龊之事。”
宗策对那次行刺之事只是略有耳闻,后退些许,仔细观察了殷祝一番,见他面色平静,像是在诉说旁人之事,便知道他是当真不介意。
“了悟虽死,但陛下也要当心,”他提醒道,“他幕后之人尚未浮出水面,宫中人多眼杂,或许还有心怀不轨之人在暗中潜伏。”
殷祝点了点头。
“朕最近在派人查太医院,陈太医因意外不能再继续任职,一部分事务由他的干儿子汪迁替代,一部分则分散交由太医院其余众人,”殷祝皱眉道,“但朕听说,祁王当初除了在禁军耕耘最深,太医院那边也曾收买过不少人,然而他们无一参与过叛乱,所以眼下暗探无法轻易查证。”
宗策神色也严肃起来:“太医治病救命,干系重大,陛下身子先前本就亏空的厉害,难不成,是他们在药里动了什么手脚?”
“……这倒不是。”
殷祝心道那纯粹是狗皇帝自己作死,非要磕丹药。
但后面有没有他就不知道了。
他不懂医,只能尽可能地多做一些预防措施,比如试药,比如多叫一些人看方子。
然而就算是在现代,病人也常常碰到庸医,更何况是古代。
故意开一些不对症的药方,或是只能起到一些安慰剂的作用,耽误了病情治疗,这些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状况。
历史上还曾发生过太医联合起来坑害皇帝的事情,殷祝可不想师出未捷身先死——至少在他干爹收复山河十四郡前,他绝对不能死。
“陛下可以亲自从民间提拔几位医术高明的大夫,”宗策给出了一个建议,“这样被欺上瞒下的风险就会小上许多。”
“你可有人选推荐?”
“明仁药堂,不知陛下可听过?”
殷祝:“有所耳闻,他家不是为前线供药的吗?”
“明仁药堂的大掌柜,是前朝的老太医归仁,”宗策解释道,“他的儿子归亭同样有一手精湛医术,虽然说比他父亲还差了些,但策与他见过一面,品性能力皆是上佳,还有一颗为国效力之心,是个不错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