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57)

作者:叶悠悠 时间:2024-06-08 09:26 标签:无CP 轻松 天之骄子 东方玄幻 三教九流 异想天开

  李复听着昀哥儿的话,虽然之前昀哥儿跟他说过这个事儿,他也勉强被昀哥儿说通了,但真听到昀哥儿说出来李复还是有些心惊。
  可昀哥儿说眼光要长远,主要是创收而不是死盯这帮穷鬼把他们榨得骨血都没了。
  因为李复不放心,所以昀哥儿又说可以搞试点工程。所谓试点就是堎底下乡这个地方,按照昀哥儿的说法先看看堎底下乡这儿发展得如何,最后再考虑向不向整个陇县推广。
  李复也是想着反正就一个堎底下乡七八百人口,要是真闹出事也不怕。再则凉州山高皇帝远的,这破地方谁来管啊。
  想到这儿李复重新激动起来,再次感叹昀哥儿的脑子真的不知道怎么长的,有各种治民想法就算了,还有魄力。
  得此麒麟子,李复觉得他此生是无憾了。
  倒是昀哥儿心里一叹,他已经看到堎底下乡这儿的人那种先是不可置信然后逐渐压抑不住兴奋起来的模样。
  其实梁朝的开国皇帝人还算不错,他在位时是没有口赋的,只有算赋,也就是说只向成年人收人头税。
  可后期梁国税收越来越少,于是增加了口赋。一开始的口赋是从七岁起征,现在规定是三岁起征。但政策到了下面,那就是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就开始起征了。
  这跟梁国的税收一样,是三十税一,可在下面的加税之下,有些地方是十五税一,更糟糕一点的地方更是到了十税一的程度。
  那些小农民有什么说法呢。
  就算遇到有几个较真的,真去研究了一下梁国的税收,说皇帝是三十税一。那些收税胥吏也会将他暴打一顿,然后喊,“皇上给各州规定了税收,谁收不上来谁就吃挂落!你说是让咱们州牧大人吃挂落好还是你吃挂落好?收不上来税,别说十税一,全拿你的你也没话说。这事儿告到皇帝那儿去,也是你这种刁民不肯交税,揪着自己的便宜不肯让天子省心!”
  昀哥儿讲了半天,旁边熬的粥也飘起了一阵阵的香味。还有临时从流民堆里找来的十几个妇女,这会儿揉面蒸饼,更是一阵阵的面香飘向四周。这可都是一袋一袋的精面,堎底下乡的人哪能这么奢侈吃过这样的蒸饼。
  里面有不少稚子拖拉着鼻涕吞咽着口水,他们虽然日子苦难,但还没有被打磨的习惯苦难,唯有成年者或老年者开始红了眼眶。
  这…他们是盼来了小神仙了?
  刚刚那个小福娃一样的孩子说的话,是真的?
  昀哥儿特意等了会儿,又道:“咱们这次分田之后不仅是算赋口赋免了,咱们的熟田以后的税收是三十税一!多一分都不会向你们征收,大家伙儿都听到了!
  另外以后服陇县徭役者,你们不用自己带口粮,县里至少给你们提供一顿午食。如果以后陇县财政收入可以,会酌情给予一定报酬,但这一点还需要缓缓。”
  昀哥儿越说,堎底下乡的那位三老手都哆嗦了起来。
  仁政啊,这是自古未有的仁政啊。
  自打他出生到现在七十年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仁政过。
  “现在说完好事儿,咱们就说说‘坏事’,听到名字的这些人出来。”昀哥儿跟着簿册一个个叫,人群就稍微骚乱了起来。
  可叫到名字的人不敢不出来,大概一百多个。
  这些人哆哆嗦嗦且惊恐地站了出来,他们跟其他六百多个人泾渭分明。可是昀哥儿刚才说的话已经起到了作用,这些乡民们早就被这个时代驯服。
  他们认定了李家是一个好的统治者,于是开始无条件地信任他们。
  于是他们大部分根本不会去辨别是非,只是天然地为统治者摇旗呐喊,他们看向那一百多个人,带着一种他们必然做了坏事的眼神。
  这其中也包括三老。
  他甚至想这些人难道跟那伙骗子贼人有勾结?如果是,那就把他们逐出堎底下乡。
  昀哥儿摇了摇头,民智未开就是这样。
  “是这样的,咱们这次分田是按照人头分,那就是统一分。你们一百多人是因为在堎底下乡这儿还有田产,所以你们的田地根据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也由李家出资统一购买归入公有,你们意见如何?”
  重新分田是必须要经历这一步的。
  至于不让买卖,主要还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否则今天一个赵家倒下了,总会有人投机取巧,过几天就会有另外一个陈家站起来,那这样这次的分田试验毫无意义。
  这一百多人中自然有不愿意的,但他们也知道他们被架在这儿了。
  不卖,那很可能不给他们分田。再则不卖,如果县长跟这位小福娃恼羞成怒,也很可能断了其他村民分田的路。要是这样,他们这些人在村里就根本待不下去了。
  一乡人虽然会排斥外地人,可同样也会排斥本地人啊。
  这些人犹犹豫豫,昀哥儿赶紧让李复开口,把打算买田的费用说出来。
  这回虽然是阳谋,他们必须得卖,但收购田地也不会亏待他们。而且买了他们的田,再分田他们只会只多不少,说白了就是白赚一笔。
  别说,李复一说银钱数额,那百来个人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眼睛都亮了。
  而人群中有不少人则是满脸懊悔之色,他们中有人被赵家把田卖走,那价格跟现在的比简直就是沙子跟石头的区别!
  不过这么一来,这李大人一家真是好人啊。这回就连那些被‘强卖’田产的人都笑了,至少大部分都是一脸喜气洋洋的。
  刚好这会儿有粥熬好了,昀哥儿就开玩笑让他们派个人回家,去把家里的碗筷拿来。
  他只有锅跟米,可没有碗筷给他们。
  那些乡民这回才彻底轻松了下来,然后一个个一拍自己家大一点的小孩儿快回家拿碗筷。
  晚了,他们怕分光了。


第47章 功德碑跟村庄养成
  等那些半大不大的小孩儿嗷嗷叫着抱着碗筷回来的时候,昀哥儿就让那些妇人开始分粥跟饼子了。
  这些都是淡口,因此昀哥儿还准备了一些腌酱菜分给他们。这些腌酱菜大多口感不是很好,有些苦涩,也是今天县丞他们从陇县而来时带来的。
  不过这对堎底下乡的乡民来说,这些腌酱菜可一点不差。盐价不便宜,平时家里用的盐那都是小心又小心地拿,盐罐子更是放得高高的。
  现在就着这一小块腌酱菜喝一口粥,还能咬一口大白蒸饼,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
  这样的光景要是能长长久久好了。
  昀哥儿自己也端了一碗白粥,看那些乡民一个个席地而坐呼哧呼哧地吃着,他都冒出了不少胃口。
  “阿爹、姜叔、狗子你们都一起吃嘛,这粥也不压肚子。”昀哥儿笑道。
  李复这人平常很注重礼仪的,还是第一次站着端着碗吃饭。
  边吃昀哥儿边说道:“咱们这次多了不少流民,堎底下乡这儿也是地多人少的,到时候会从流民里面编入大概五百人左右进入堎底下乡。
  这些人来了,明年开春熟田种好了之后,咱们全村得组织一起帮他们开荒。开荒出来的土地也是一样的,全部属于县里公有,然后分给这些外乡人。”
  随后,昀哥儿把上次开荒生田的税收制度又说了一遍。
  然后昀哥儿再次强调,这些流民并入堎底下乡后,就会上堎底下乡的簿册,一定要将他们视为同乡人,不允许排外。
  其他事情昀哥儿倒是很放心,唯独这件事估计后面还得继续强调,还得想个口号来让堎底下乡本地人真正接纳他们。
  从大学生昀哥儿的记忆来看,这个时代的人对外乡人真的很排斥,别说一代人,几代人想要真正融入都有些悬。
  就像是大学生昀哥儿那儿的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当时在广西爆发就是因为土客矛盾到达了极其尖锐的地步。其中太平天国的领军人物石达开等人都在当地生活了有三代人的时间了,可当地人依旧视他们为外乡人,并且仇视他们。
  有了历史的前车之鉴,那这里就更需要好好引导了。
  随后昀哥儿又告诉他们,冬季虽然开不了荒,不过秉着自愿原则问问大家愿不愿意加入卫瓘老头的工程队。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