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347)

作者:叶悠悠 时间:2024-06-08 09:26 标签:无CP 轻松 天之骄子 东方玄幻 三教九流 异想天开

  “盛世…盛世啊。”岳虞的话让曲行长长一叹。
  他们都是从梁国末年的动乱过来的,在那个冰天雪地中,曲行也看到了极致的恶与惨。
  他有时候看到洛京的繁华,看到田间稻荷连绵,看到书生赶考,听到书声琅琅…他都会有种恍惚。
  这是盛世,盛世。
  喜悦幸福的同时,曲行又会有种心酸。
  二十几年的乱世死了太多人了啊,洛京更是几经焚毁,十室九空。祝阿史为了填充人口,还强行迁徙乡民。
  “陛下真是圣明之君啊,有生之年我能看到这样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景象,也算是无憾了。”
  岳虞忽而举茶而起,笑道:“敬盛世,有此盛世,才有你我耕种田地的悠然生活。敬陛下,有陛下的圣明,才能大破天下桎梏,让有才之人才得其用!”
  曲行也大笑:“敬盛世,敬陛下!”
  他二人品茶言欢,倒是成了忘年交。
  时日一天天过去,九月份的科举时日终于到了。
  大清早,天微微亮,曲行特意早起煮了浓浓一锅粟米粥还有好几个鸡蛋,等张任二人起来的时候就叫他们安心吃早饭。
  外头他托人找了一辆驴车,一会儿送他们去洛京。
  “半个时辰你们也别走了,坐驴车放松一下。科考心态要平稳,就算考得不好,你们都还年轻,下次再考就是。”
  张任赶紧道谢,他来这儿曲行真的照顾他很多。
  吃过早饭,俩人上了驴车,在清晨雾气中向着那座大城慢慢而去。
  此刻城墙上。
  李昀正在看着一个个学子有顺序地进入城中。
  因为今天是科考,所以对进城入城的商贩、行人都做了一定限制,还额外派了重兵维持秩序,就是为了防止出乱子。
  “科举制度真是一项利国制度啊,有此为根基,天下英雄尽揽陛下囊中,谁还能与陛下为敌,谁又还能撼动陛下的江山?”陪同在旁的姒琎书不由感叹道。
  马上三十的李昀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纪。
  此刻的身姿挺拔,面容五官极为英俊。站在那儿不言不语,无形中的气质便让人觉得他尊贵异常。
  “科举制度早有雏形,我也不过拾前人牙慧罢了。再则,哪有不灭的王朝呢,姒公,平常心看待吧,后人自有后人福。”
  姒琎书笑而不语。
  陛下什么都好,权势隆重到他这个份上也还是秉持初心,真是难得到了极点。就是一点,有时候适当也适当放纵一下嘛。听说陛下小时还很喜欢马屁话,如今反而不怎么爱听了。
  君臣二人看着鱼贯而入的学子,忽然姒琎书惊叹出声。
  “怎么?”
  姒琎书笑道:“陛下,那驴车上那两人,一人头顶气运如书,可见其人文思泉涌,乃是内政大才。另外一人有意思,其头上血气翻涌,呈凶猛突进虎豹之形,这是破军之相啊。”
  李昀好奇张望去。
  他划分阴阳后,如今阴庭不出,鬼神也无法降临阳世。阳世气运这一块,如今大多人也渐渐开始不显了。除非是气运很是厚重之人,倒还能察看几分。等再过个二三十年,恐怕姒琎书这样的气运精通者也要看不到了。
  姒琎书跟崔定知道了李昀在阴庭所做事后,他二人大为欣赏,对气运不显一事并不纠结。
  人定胜天。
  气运终究依人而起,人不能依运行事。
  如今姒琎书看气运也就是看个热闹。
  若是天下未定,出现驴车上这样两个少年,他必然要担心了。若不能为李昀所用,肯定也不能让他们离开。依照他们的本领,乱世肯定要搅动出几分风云的。
  可现在明朝盛世,别说贪狼已死,七杀早已投效陛下,区区一个破军压根闹不出什么幺蛾子。就算这会儿杀破狼三星齐聚,陛下不用他们,他们也只能老实去种田,有时候时势才能造就英雄。
  李昀也是面色轻松,笑道:“甚好,这二人回头让范旭留意一下。”
  李昀又看了会儿学子入洛京,这才转身道:“姒公,回去吧。休养生息六年时间,今年之后,明国的军队也该动动了。”
  姒琎书自然应喏。
  李昀脑子里则开始在盘算着先往哪里动手好呢,这次兵策跟文考上,他都有类似的问题提问,希望今年的考生们能给他一些惊喜。
  不过吴期、孙亚、宋继、邓羌、谭德甚至还有他舅舅宪嚠跟李翊这些武将,琢磨出他要动兵后,这半个月来谁都想做开疆扩土的第一人,请战奏折都快把他书案给堆满了,头疼。
  休养生息六年,明国发展文化、经济的同时,士卒与将军没有被繁华的生活给磨平了战意,如今依旧保持着热切的征战之心,武德充沛。
  李昀对此相当满意。
  改变命运的小人物们
  “老师,研究院那边改良了一台好大的织机,张博士他们叫您去看看呢。”几个年轻的学生跑进来,提高了嗓门对正在教染织工艺的一位老妇人喊道。
  老妇人年纪不轻了,即使每年都有大夫来替她体检,给她调理身体。可年轻时候吃过太多苦,还是让她头发花白,背脊佝偻,甚至听力也下降了不少。
  听到几分动静。
  老妇人拄着拐杖扭头,四五个学生已经欢喜地走到了她身侧。
  “轻声点,毛手毛脚。”老妇人笑道,“我听得见。”
  早几年刚被三老从家里请出来的时候,她慌张极了。现在都记得第一次见陛下的时候,她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浑身吓得都快晕过去。
  说起来,那时候陛下还没登基呢。可要不说陛下是天生的圣人降世呢,当时陛下那么年轻就已经颇具帝王威严了。
  说话间,老妇人慢吞吞要起身,她身侧的孙子跟孙女立即起身跑过来扶她。
  “奶奶,你当心。”
  孙子长得有些虎头虎脑,搀扶的动作却十分小心。
  一群人把老妇人扶着往外走,等出了教学楼,外面已经有马车在等候了。
  她年纪实在太大,如今也走不了多少路。
  等被孙女搀扶上马车,老妇人示意孙女把马车里头的帘子拉开。这会儿九月底了,天气凉爽了不少,所以学院里面不少学生老师有工夫都愿意到外面散散步。再则,九月刚刚过了科举大考,不少人也都在讨论到时候榜上有名者是谁,热闹得很。
  “奶奶,您在想什么呢?”孙女看老妇人虚着眼走神的模样,忍不住抱住了老人的胳膊好奇道。
  “我在想啊,临了临了,竟然还能过这样的日子呢。”
  老妇人摸了摸孙女的头发,笑道:“你要努力,这些天在学的蜡缬、夹缬和绞缬你上点心,别听你爹的什么早点嫁人生孩子。
  我十三岁的时候,你爷爷家用了三只鸡跟一筐鸡蛋就把我从爹娘那儿带走了。我做这蚕博士之前,在你爷爷家低头说话了一辈子,这嫁了人的日子好不好过我最清楚。”
  “奶奶,我晓得。读书我是读不进,可您这织锦的手艺我最是喜欢,以后我也一定会成为蚕博士,像您一样被叫老师的。”
  老妇人熨帖地点点头,跟孙女一路回忆往事中也到了目的地。
  等下了马车,外面已经有另外一群学生在迎接她了。
  “吴博士,这边走,您慢点。”
  老妇人很快就看到了那台最新改良出来的织机,整个织机有两米多了,整个构造比原来的织机复杂也精美了很多。
  她不懂织机制造工艺,只能赞叹地看着这台器械。
  “咱们造这台织机可是费了好大工夫,里头的构件就高达一千八百多个。造好了之后,咱们已经实验过了,比起普通的织机,它不仅效率高超,更关键的是它能织出更华丽与复杂的丝织品。”
  张博士笑着拍了拍这台织机,笑得满脸褶皱。
  陛下这几年对格物越来越看重,对学院的发明创造更是上心。
  张博士原来是个匠户,从梁国开国那代起,他上的就是匠户籍。这本来还算一门不错的吃饭手艺,因为朱渊规定拥有这种工籍的人不准拥有土地,可他们每年都有朝堂分派下来的打造器械之类的任务。只要任务完成了,朝廷都会给他们一定的粮食跟银钱。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