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40)

作者:叶悠悠 时间:2024-06-08 09:26 标签:无CP 轻松 天之骄子 东方玄幻 三教九流 异想天开

  “姜叔,停一停。”昀哥儿赶紧让马车先停下来。
  大概看到马车停了,说话得那人先是一愣,然后就跑了过来。等跑进了,这回昀哥儿看清对方了,是个面相很淳朴的中年人。
  这人在马车前五六步的地方停住了,虽然是个还算健硕的中年男人,看着昀哥儿的时候却略微低着头,神情透着谦卑。
  “你是?”
  中年男人立刻回道:“我叫吕头,就是那次李府施粥,小哥儿你让李大人选了好些人出来点着一点队伍里面的人数,里面就有我呢。”
  说起这件事,吕头虽然没敢像是跟别人说起来时那样露出明显的神采飞扬之色,可隐隐的自豪还是谁都能听出来的。
  当时李小哥儿率先选了八个人,这里面就有他哩。
  他这辈子都没感觉到这么出息过。
  昀哥儿之前也没仔细看人,只记得八个人里面有一个半大的少年还有一个书生,这俩因为比较特殊才有点印象,别的没了。
  吕头又喋喋不休道:“李小哥儿,要谢谢你哩,李大人说都是你出的主意,让我们组队给县城里面清扫街道还有修葺那些倒塌的房屋,每天管我们一顿饭还给十个大钱铜币。
  我是领队的,比其他人还多两个铜币。托你跟大人的福,我带着老婆孩子在陇县城外住下啦。
  你看,那一片都是我们造的屋子哩。屋子是小了点,可是我们用黄泥糊得厚实,大冷天风也吹不进来,而且每天还都有得吃。
  大家都说逃难出来是来对了,不然咋能遇到李大人跟李小哥儿哩。等春天了,我们把攒下来的铜币用了买点种子,到时候外面开荒。等交了税,应该还会剩下一些,这一年就过去了。就到了明年冬天,李小哥儿,你还会叫李大人让我们清扫街道不?”
  吕头说了很多,其实主要想问的还是最后那个问题。
  要是明年还让他们干活,吕头就觉得日子有了盼望。就算交税之后就剩下勉强让肚子混个水饱的粮食,可到了冬天他们也饿不死啊。
  而且还有铜币攒下来,而且明年就不用用铜币买粮食了,税收之后的粮食他再省省,留出一部分作为种粮,这样他每年冬天都能攒一点攒一点。等他儿子大了,也能在冬天开始攒钱。
  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他们的日子就会好过起来了,而这一切最重要的事就是李大人还让他们干活。
  吕头一时半会儿没听到昀哥儿的回答,于是就忍不住有些局促地搓起手来。
  渐渐地,他就有些慌了。
  其实不用十二个铜币也可以,五个,五个也行。明年就五个,一天五个也能攒不少呢,而且还能管饭。
  吕头更加不安了。
  他又想,可能李小哥儿觉得他太过分了,李大人难得的青天老爷,愿意给他们一个活路,他还想明年的好事哩。
  大冬天的,吕头额头出了些薄汗,他觉得他应该给李小哥儿道个歉,刚才还站直得腿也有些弯了下去。
  “当然可以啊。”昀哥儿终于回了神。
  其实他刚才是在想其他事情。
  最先看到这片难民区,昀哥儿就知道一定是城外的灾民搭建的。
  之前昀哥儿就担心灾民的事,后来因为过年他就暂时放下了。过完年他是抽空问过李复的,李复当然也知道灾民过多涌入陇县会给陇县带来怎样的破坏。
  于是他跟昀哥儿说不用担心,一来他已经开始控制灾民进入陇县的数量,二来也不知道怎么了,本来每天都有数百来到陇县的灾民开始大幅度减少了。李复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陇县来说是好事,李复也就懒得管了。
  新涌入的少了,而最先来的那一批就在陇县外安了家。
  昀哥儿本来看到环境糟糕透了,生活在这里的灾民会表现得十分困苦抱怨。可从吕头的表现来却恰恰相反,他们很满足,甚至脸色浮现出了一种期望跟幸福的神色。
  施粥的时候昀哥儿看到过灾民。
  他们几乎是痛苦、扭曲,甚至浮现出了人性的恶跟麻木。
  可现在只是简单的一顿饭,甚至因为前段时间天天扫雪跟修缮房屋,估计还有其他什么重活也都让他们干了。这个吕头穿着单薄,寒风中有些发抖,手上都是冻裂的伤口。
  可是他竟然有些高兴,是看到希望的那种高兴。
  这种纯粹的高兴甚至让昀哥儿有些不知所措。
  昀哥儿看了看自己白嫩嫩手,他都不知道如果是他生活在这里,他会不会这样就满足了。他估计会愤怒、不开心,绝对不会像是吕头一样谦卑地高兴着。
  所以昀哥儿有些回不过神来。
  这些人让他看到了绝望之中的残忍跟恐怖,却又让他看到了人性之中驯服跟纯粹。
  这些人…这些人……
  可吕头不管昀哥儿在想什么,他只听到了昀哥儿说可以啊。
  他只觉得刚才的担心一下随风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热流从脚底升到头顶。他就知道…李大人的大大的好官,李小哥儿也是心善的人。
  因为昀哥儿地答应,他为此生出莫大的感激。
  昀哥儿轻轻叹了口气,他掠过吕头往后看,他这一行人是很吸引人注意的,其实好多人已经从矮小的灾民方中探出脑袋。
  真是奇怪,他们真的一个个饱含着驯服跟期望,出奇的没有任何不甘与愤怒。
  他还是一个这么小这么小的孩子,这里一大群的灾民却又都敬畏又感激地看着他。
  这时候,昀哥儿看到又有人来了。
  这人走得有点慢。
  不过很快昀哥儿也看清了。
  是一个老头跟一个书生。
  那个老头是学过一点账房技术的老头,书生那天领粥的时候还有点遮遮掩掩的不好意思,不过现在看起来接地气多了。
  “李小哥儿,真的谢谢您跟李大人了。不是您给李大人提的建议,我们这群人都活不到这么久。”老头到了跟前也是先一顿感谢,然后顺带介绍了一下自己。
  老头叫卫瓘,是有正儿八经名字的。这名字据说还跟古代一个大人物一样,是卫瓘的阿爹当初花了一百个大钱铜币专门托人起的。
  当时给他取名的人说了,取了这个名字他以后一定大器晚成。
  为了这句话,他阿爹还送他去学了几年私塾学字,最后实在读不起又送去学账房这个技术活儿。可惜么,他家实在没钱了,那个账房先生没有好处也不愿意多教,最后更是给他扫地出门去了。
  之后他浑浑噩噩一直到现在六十三了,全家更是只剩下了他跟自己八岁的小孙子。
  大器晚成个屁。
  他都一只脚踏入棺材了,以后死了去自己祖先那儿舞,去祖宗面前大器晚成!?
  那破算命的快还他家一百个大钱铜币。
  每次快要饿死的时候,卫瓘就要骂一遍,然后嘴里不断念叨着一百个铜币,一百个铜币啊。他还小的时候,大钱铜币还没像现在这样贬值呢。


第34章 这里出什么事了?
  他们一群人都是外地逃难过来的,之前刚好有契机被昀哥儿筛选出来暂时数一下灾民队伍。于是这个人老成精的卫瓘就在那三天的施粥时间中,拉拢书生把其他几个人都团结在了一起。
  他们在陇县这儿属于人生地不熟,小民也有小民的生存之道,拧成一股绳肯定比游兵散将要好得多。
  果然在他跟书生的带领下,他们一群人自发挑选身强体壮的灾民进入队伍,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去扫街道、修房屋,不仅自己得了好处,县衙那儿也觉得他们有点组织觉得很好用。
  别看他们一群人生活在难民营,可人汇聚起来了就是一个小型社会。
  卫瓘很会做人,向他们几个靠近的灾民,他基本都会每家选一个人跟他们去干活。人如果太多,大家就轮流出工。还真别说,现在这附近的灾民看到卫瓘都得喊一句卫老。
  日子是有盼头了,卫瓘他们这几天也在为明年的冬天有没有活干这事儿闹心呢。
  这种事对李复跟昀哥儿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再说他们干一天也就管中午一顿米糠饭,大钱铜币更是不值钱,多大点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