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边关开荒致富指南[种田](147)

作者:颜汀芝 时间:2023-05-10 10:31 标签:甜文 种田文 美食 布衣生活

  两人收拾好回到客厅的时候,浓郁的香气已经从屋里飘了出来。
  野山鸡肉质紧实筋道,佐以上好的香菇一同炖煮一个时辰才能将鸡肉炖得软烂,使其肉香四溢。而香菇口感爽滑弹嫩,浓香醇厚,两者搭配在一起,滋味何其妙哉。
  “香,太香了,比酒还香。”钱三称赞连连。
  晏宁:“喝酒伤身,三爷公务繁忙四处奔波,不如喝碗鸡汤好好补补?”
  钱三大笑:“我一个大老爷们喝什么鸡汤,倒是你这小身板子要多喝几碗鸡汤补补才行,免得隔三差五就病恹恹的。”
  晏宁:“………” 啧,好心当成驴肝肺,不喝拉倒。
  几杯酒下肚,唠了一会儿家常之后,钱三状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你种的玉米快收成了吧?”
  “山坡上的那块玉米地快了,估摸着再有个二十天就能摘。”晏宁笑道:“怎的,三爷馋玉米啦?”
  “哈哈,那可不。”钱三拍拍肚子,又问:“你今年还想同去年一样,摘玉米来卖?”
  晏宁答:“一部分拿来卖,一部分留着自个吃,最后剩的留来当种子卖。”
  钱三:“那你打算留多少种子?”
  “一两亩地左右吧。”晏宁疑惑道:“三爷问这个做什么?”
  “嘿嘿。”钱三竖起手指做了个“嘘”的动作,压低声音道:“听你大哥我的,一个都别摘,所有玉米都留做种子卖。”
  晏宁愣住,“……呃?这是为何?”
  钱三神秘兮兮地看他一眼:“放心,大哥不会害你,还保你赚得盆满钵满。”
  晏宁想不明白。今年的旱情势必会使玉米减产,农户们种的玉米勉强能够糊口养活一家老小,再交了税之后基本就没多的拿出来卖了。
  而眼下陎州城在闹粮荒,城里多少老百姓就等着这一口玉米续命,他却叫自己不要卖,全留来做种子?
  那陎州城里的百姓怎么办?不管了吗?
  “恐怕不行……”晏宁皱眉道:“先不说我们一家六口人已经没有存粮了,作坊那边也得管劳工吃饭啊,肚子吃不饱哪里有力气干活?何况我前两日刚答应了冯掌柜,等玉米收成后就给他送三百根过去,庆阳茶楼想尽快恢复营业。”
  钱三:“粮食的事儿你不用担心,很快就会有的,届时保准挨家挨户都能吃饱肚子。”
  “真的假的?”晏宁持怀疑的态度。因为他实在想不出能有什么办法能够在短时间解决粮荒的问题。
  从别地运过来?那只是杯水车薪罢了,远水救不了近火,更何况别的地方可能比陎州城还惨呢。
  “当然是真的了。”钱三一看他不信,无奈道:“你就算不信我,也该相信我家大人吧?”
  晏宁一惊:“你是说……这是大人的意思?”
  钱三:“大人自有对策,只不过现在还不能透露给你,你只管按我说的做就行。”
  嚯——听着口气,陎州城将有大事发生啊!
  “别吊我胃口了,快跟我说说?”晏宁八卦之魂熊熊燃烧,连忙追问。
  钱三别有深意地笑了笑,“别着急,很快你就知道了。”
  作者有话说:
  来晚了~


第106章 刘庆被活活打死了
  果然, 钱三没有诓他。
  晏宁的确很快就知道了。而且不光是他, 整个陎州城的人都知道了。
  那是平平无奇的一个中午,日头高悬,马路被太阳晒得焉焉的,路上空无一人, 只有一条瘦骨嶙峋的野狗趴在路边, 有气无力地吐着舌头。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车轮声由远及近,从它身边飞快驶过。
  野狗被吓得睁开眼, 惊慌地循着声音看去。
  那队人马约摸有三十多人,二十名护卫位于两侧,骑的是高头大马, 穿的是铁靴鳞甲, 腰间佩着刀, 气派威严。富丽堂皇的马车位于队伍中央, 车旁跟着几名随从,前头是马夫, 后边儿是驮着行李的马匹。
  马车很快停在官府大门前。
  一侍卫翻身下马,几个大步走到大门口, 沉声喝道:“钦差大人已到, 官府主事速速出来迎接。”
  府内, 知府大人董元卿身着绛紫色锦衣官服,腰系金饰鱼袋,头戴绣金幞头, 英姿笔挺地走在前头, 带着黄主簿, 张经事与何典史一同出府恭迎钦差大人到来。
  车帘掀起, 车内走出一人。此次奉命前来陎州城巡访的不是别人, 正是皇帝的心腹之一——海公公。身为常年伺候于皇帝左右的宦官,皇帝命他出任钦差,足以见得对此次陎州之行的重视。
  “微臣(卑职)拜见钦差大人——”
  “起来罢,不必多礼。”海公公掸了掸拂尘,笑吟吟道:“久违了,董大人。记得上次一别还是在两年前董大人奉旨出任陎州城知府的时候。不知这两年来,董大人是否别来无恙?皇上可是十分记挂着大人您哪。”
  “谢陛下抬爱,微臣一切安好。”董元卿回道。
  张经事恭敬道:“大人一路车马劳顿,卑职等人已备好酒菜,敬请大人入府歇息。”
  “好好好,咱家这会儿也是饿得饥肠辘辘了,等酒足饭饱之后再同董大人叙叙旧,哈哈。”
  这旧怕是叙不起来的,所有人心知肚明。谁不知道董大人少言寡语,性子又冷,说话办事都是一副公事公办毫无私情的态度,这能聊得起来才怪了。
  几人一同走进府内,海公公笑道:“进入陎州城地界后咱家就瞧见官道两边的地里都已经种上了玉米,看来今年陎州城的百姓都有口福了。”
  “回禀大人。”张经事道:“去年年底时知府大人就已开始筹划此事,并在开春时向所有农户发放了玉米种子并且将玉米的种植方法张贴在公示栏内。直至今年春末,陎州城辖内地界均已全部种上了玉米。”
  “如此甚好。皇上对玉米能否广泛栽种一事相当重视,更是对董大人您给予了厚望,特命咱家前来帮助和督促大人。如今看来,以董大人高瞻远瞩因势利导的能力,咱家怕是要提早回京向皇上禀报这一喜讯了。”
  "大人过奖。"董元卿淡道:“玉米能短时日内在陎州城地界内全面种植,府内官员与官差皆功不可没,卑职不敢贪功。”
  “哈哈,董大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淡泊名利啊。殊不知,皇上最赏识大人的正是这一点。若是大宋官吏人人能与董大人一般坦荡无私恪尽职守,那我大宋必能国泰民安,千秋万代啊。”
  “大人所言甚是。”
  “卑职谨记大人教诲。”
  众人纷纷附和道。
  走至府衙内堂,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家常菜,鸡鸭鱼肉——那是一样都没有,只有几个煎蛋勉强算得上一道荤菜。
  董大人一向奉公廉洁,即使是钦差大臣来了也无法破例让他铺张浪费。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海公公的目光落在桌子中央的那一篮带着苞叶、散发着清香的玉米上。
  去年董元卿命钱三拉了两车玉米回京,这玩意自打被尚书大人董学林上贡给皇上,被皇上赐予一句“惊为天人,珍馐不换”的评价之后就成了皇亲国戚们趋之若鹜的抢手货。像他这种身份低微的宦臣自然是无福享用的,只能过过眼瘾,看着皇帝如甘如饴地尽情享用。
  “这是……” 海公公按下心头的狂喜,面上装作波澜不惊的模样,施然入座。
  “回大人,这便是玉米。”张经事回答。
  钱三心想老狐狸你装什么装,天天伺候在皇帝跟前,怎么可能没见过玉米。
  你没吃过玉米,还没剥过玉米叶?打死老子都不信。
  “据咱家所知,这玉米还未到收成的时候罢?”海公公疑惑道:“那这篮子里的玉米又是从何而来?”
  “回禀大人。”钱三回道:“篮子里这几个玉米是卑职在玉米地里摘的。大人有所不知,这玉米好种得很,有土有水就能种活,所以卑职就在府衙后院放耕具的那片地方沿着围墙也种了十来株玉米来玩玩。那十几株玉米种得早,按理说此时应当是能采收了,正好摘来给大人尝尝鲜。”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