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339)
收到来自陆离的文书,曹操忍不住陷入了沉思,子脩啊,他倒是没有忘记,就是一时之间没有顾得上而已。
曹昂:真的吗?
曹昂本人倒是不知道这种事情,对方还在江夏那边跟蔡瑁一起处疫病结束之后的清除与安置工作。
而陆离在将提醒送出去之后,很快就收到了相关答复。
最为重要的当然不是有关曹昂之后如何安排,而是相关人员的功过奖惩,有一些属于陆离自己就可以安排的,但也有一些是必须由曹操来处的。
考虑到得到荆州没多久,当然还是全部都由对方来更有利于收服人心。
虽然说如果陆离想要进一步掌握实权,培养属于自己的“门生故吏”,是应该自己处一部分才好,但陆离没有这个需求,所以全都交给了曹操。
本来就已经铁面无情的在疫病方面用了对方儿子一次,在这种权力相关的事情上,就没有必要伸手了。
陆离想的很清楚,做的也不犹豫。
曹操的文书在相关奖惩之后,才是有关曹操自己亲儿子的安排。
明明距离事情发生还没有过去多久,曹操却好像已经将有关陆离将自己儿子往疫区安排的记忆全都一键删除了,不仅相当放心的将儿子往陆离手头上继续一丢,还表示让对方继续跟着你历练就行,从文从武伯安你随便安排。
陆离:……
这是可以随便安排的吗?
通俗意义上来讲,绝对不行。
毕竟要是安排到军队里面去,会不会让人误会这是某种子对父的夺权行为呢?
可是考虑到陆离都将对方往疫区丢了诶,这在很多人看来妥妥的是得罪死了,似乎做什么都没有勾结的担心必要。
曹昂要是还是一个少年,这种丢过来的行为其实挺让人抓瞎的,毕竟万一一个不小心将人给教歪了,算谁的?
但曹昂已经是一个有着明辨是非能力的成年人了,基础塑造早已完成,个人的基底也大致定性,在应对接下来的打磨上,曹昂是绝对具有自主应对性的。
左挑右选一番后,陆离很是痛快的将对方丢到了吕布那边,子脩啊,你只要能够跟你岳父这种老大难打好关系,我相信以后几乎没有能够难倒你的人。
之前跟着陆离干活就对于吕布的一些行为有所建议的曹昂,面对这种安排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而吕布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伯安你放心,这可是我亲女婿,我外孙的亲爹,我是绝对不会害了对方的。
曹昂的去处解决了,曹操那边却还有一些东西需要处。
对方没有对自己将他儿子往险境里推表露出任何不满,但人家解你的心之所向,你也不能就真的将这件事情这般放过去了。
作为心系百姓的陆伯安,你做出那样的选择自然无可厚非,可作为曹孟德的友人,你难道不该为此给出应有的反应吗?
你对百姓有心,对友人难道就全然无愧吗?!
你的“大公无私”结束后,难道就没有“私情”方面的内容要交流吗。
或许真的没有,但你不能让对方也觉得你是真的没有。
人家认为你们是交心交情的好友,而那般的好友可不该是这般的态度。
曹操是个很聪明的人,他不会被虚情假意随意蒙骗,而陆离本也全非虚情假意。
这个时候,于公于私,都是要有所答复的,哪怕对方根本没有要这份答复。
可有的时候纯粹虚情假意或许好应付,没有那么虚情假意,下笔反而艰难起来。
该如何说呢,纯粹的歉意不对,不够纯粹的歉意似乎也欠着几分。
也许该写“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但不知道为什么,陆离这个时候反倒是想起了王昌龄的那首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此为借鉴,陆离用这个时代诗句的格式给曹操回了一封。
要是后世要做诗词赏析,来自作者本人的解读是,本诗创作于陆离将曹操儿子置于险境之后,是作者借着女子心意的变化,侧面表达自己的部分后悔之意,抒发了自己为公全然无悔,为死心中有愧的思想感情。
陆离写文章也好,写诗也好,从来走的差不多都是一个为国为民的路子,现在突然来上这么一出,创作者本人完全不以为意,倒是收信人吓了一跳。
伯安,你这是找到代笔了吗,一定是吧,不就是将子脩丢出去历练了一下吗,咱们没有必要这样,让人怪害怕的。
曹操一边“害怕”,一边还提笔就回了两首诗,每一首都是陆离前世没有见过的。
孟德,你是很闲吗,怎么还有空搞诗句创作呢,而且你的灵感是没有枯竭的吗,我写一首都要绞尽脑汁,你倒好,回上两首看起来游刃有余。
第257章 明见万里
曹操在得到荆州的过程中跟孙、刘打了一场,在得到益州的过程中又跟孙、刘打了一场。
这不知道的看了这种简单概括之后,怕还以为孙权跟刘备才是荆州牧、益州牧呢。
非常可笑的地方在于,真正的荆州牧与益州牧,在关乎自家地盘归属的问题上,几乎可以说是全程隐身。
前者是心加身体素质双重不佳,都没来得及斗,就直接躺在病床上了,后来更是一步到位,直接躺进了棺材里,埋入了墓地中。
后者身体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现在还活蹦乱跳着呢,奈何本事不济,占据一州之地都压根挤不进高端局里面去。
潮水退去,有人在裸泳,也有人在冲浪,有人展示了自己的无能,也有人展示了自己的本事。
孙权、刘备,这将是曹操如今天下一统道路上最大的两块绊脚石。
有关这一点,经历过这两州的争夺之后,终于不再是只有一小部分聪明人才能看出来的了。
虽然曹操依旧维持着他的强势与胜利,可孙权与刘备的表现也确实不容忽视。
而且曹操看似强势的背后,反而透露出些许较之从前的稍有不如,荆州好歹还是全都得到了,可是益州呢,硬生生被刘备虎口夺食。
有些人真的半点忽视不得,一个注意不到,就会迅速成长起来,然后越来越难对付。
陆离处完公文收拾自己东西的时候,看着那封自己在荆州的时候写好的,却再也没有机会送出去的拜帖,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好像突然就明了为什么人总是容易为自己得不到的人发疯了,尤其是在别人得到且获得幸福之后。
没有多少心情让陆离花费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上,战争暂停后的短暂发展期,是要争分夺秒的,毕竟关乎再次打仗的时候粮草能否充足,装备能否精良,士兵数量如何,百姓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看起来很重要的时期,陆离虽然没有大多处于一个清闲状态,却也没有忙碌到头脑发昏。
该安排下去的都安排好了,你既不能在这个时候过度吹毛求疵,也不能玩什么朝令夕改,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工作的细致化,并且起到应有的监督以及表率作用。
陆离从来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比起在乐安郡的时候,他可是进步了太多太多,比如说这次他就没有落下大家的团建活动。
被州牧拽出来体验农耕生活的众人对此有些许看法想要表达——
首先,我要感谢来自州牧的大力栽培,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最后,乐安郡的朋友们你们都教了些什么,这种团建是非有不可吗?
不过别的不说,陆离这个带头作用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你可以说他改弦更张、三心二意,有负汉帝,但人家也确实是廉洁奉公、重视百姓,哪怕这是做戏呢,你找不到人家有别于这一面的证据,那这就是真的。
陆离身上有太多可以说道的地方了,他的仕途走的那般通顺,好似半点怀才不遇的坎坷都不存在。
可人生又是这般无常,一个人的死亡就能给无数人的命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无数人会对陆离的选择进行攻击,说他背弃君主恩德,可偶尔的,也会遇到那么几个为他感到可惜的人,他们会为他假设若是没有选择曹操,他如今依旧是多么高洁的陆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