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149)
可对方既然已经下场了,大家自然也不会跟自家明公抢戏份,不少张开了嘴巴的人,都默默闭上了。
陆离来之前还特意将对方这里的人员情况了解了一遍,却不曾想袁本初这边竟然是领导亲自下场战斗的。
这样也无妨,反正他对袁绍又不是不了解。
陆离:“明公因两家相互托付故而信重,遇事不曾欺瞒,立刻派遣我前来相告,却不想冀州牧疑心至此。”
“此等之事需看天意、本也无法定论,我代我家明公言尽于此,信与不信全凭州牧自决,若是不信也尽无妨,只但有蝗祸来,勿谓言之不预也。”
回来了、回来了,这一言不合就要掀桌的熟悉感回来了。
袁绍看着陆离,只觉得对方现在的情况实在让人很难判断。
你要说他在曹操那里过得好。
不说前面发生的事情,要知道如今他们两人是众所周知的决裂状态,曹孟德要是真的对他好,怎么会让他来自己这里出使。
再看看陆离身上的衣料,倒也不能说不好,却也并不算特别好。
总之别问,问就是玩过奇迹陆离的袁绍见不得别人胡乱搭配。
陆·搭配者·离:……
可你要说对方在曹操那里过得不好。
对方现在又说甩脸就甩脸,语调虽然并不尖锐,语言本身却足够强硬,好像半点不担心将事情搞砸了回去后要怎么面对曹操。
而且只从精神面貌来看,这实在是不像郁郁不得志的模样。
最最重要的是,那一句句“明公”可真是有够刺耳的。
这个时候,你倒是不为先帝守着了。那曹孟德莫非是有三头六臂吗,就这么值得另眼相待?
也就是陆离不知晓袁绍在想什么,不然他高低得要劝上一句的。
活人真的没有必要跟死人争,不是争不争得过的问题,而是死人压根不会跟你争,事实上死人的地位如何,反而正是活人硬要争给争出来的。
陆离不知道袁绍在想什么,袁绍也不清楚陆离在想什么,他只觉得自己有一肚子话想说,却尽数被对方那句不冷不热的“袁州牧”挡住了。
对于对方所说的蝗灾问题,袁绍最终没有拒绝也没有赞同,只说已知晓、会考虑。
而陆离在得到这个答案后也没有继续劝说,在这方面他其实还是相信袁绍的,就像曹操说的那样,对方还是明大义的。
他这次来袁绍这里,看起来感动了这个又触动了那个,还接了一堆谈判与试探任务,可实际上陆离也不是全然没有私心的。
这私心与袁绍无关,与刘协有关。
聪明人都能看得出来,迎奉天子的时机已然近在眼前,可陆离不愿再去当那个前往游说的人。
他跟刘宏一家子的关系已经牵扯的太深了,如今曹操还把自己当做汉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
可若是他有朝一日心态变了呢?
陆离这次选择来袁绍这里,其实就存了避一避“风头”的想法。
因为他跟袁绍之间的不睦同样出名,这个决定倒也确实起到了不小的转移视线的效果。
在说完蝗灾问题之后,还不等陆离说什么,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了陆离i人本质的袁绍,主动cue起了话题:“我闻伯安去年前往长安拜见陛下,前不久刚从长安回来,不知如今陛下如何?”
对于对方主动cue话题,这也属于俩人的惯常相处模式之一,陆离没有太过惊讶,最多就是觉得对方哪怕如今身份不同,可还是一如既往,赞一句初心未改而已。
但底下其他人就不这么想了,明公,你要是被威胁了你就眨眨眼。
他前面还跟你说“勿谓言之不预”,现在才过去了不到一刻钟,你就这样宽容的将他原谅了?
嘶——
这事,就很难评。
看着这俩人一个面上稳稳,姿态较之以往却在放低,一个面上淡淡,实际上却在不自觉骄矜。
众人想想自己当初还觉得这白月光会见光死,可实际情况呢,感情小丑竟是我自己。
他们看向陆离的眼神变了:之前官宦都说你是狐狸精,我们还不相信,觉得他们是败犬的狂吠。现在看来他们虽然不是东西,但在这件事情上还真的没有说谎冤枉你啊。
不同于其他人的惊讶点,陆离惊讶的是对方竟然会对他问起刘协的事情。
陆离清楚袁绍对刘协的态度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怎么看得上,毕竟当年他是跟何进一起推刘辩上位的,后面董卓言及废立的时候,他也是竭力反对。
甚至大家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对方都想要玩一手换个皇帝。
哪怕刘虞当时拒绝三连,都差点没拦住袁绍的强人所难。
而他们两人之间的决裂,这件事情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陆离看向袁绍:“董卓虽死,除恶却未尽,朝中仍有奸佞,便是上天庇佑,陛下又如何能够称好。”
袁绍意有所指导:“到底陛下年少,纵然提前加元服,亦难亲政,以至于大权旁落,祸患繁多,此实为我大汉风雨飘摇之祸根。”
这话听起来有点不臣之心,但也可以解为在期盼陛下长大亲政。
陆离笑道:“袁州牧此言差矣,陛下固然年少,可少年总有长成之日,纵然几经流离,到底本心未改,君不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有苦在先,加以磨砺,方成大器。”
事实上要不是陆离还有点礼貌,不想拿着已经死去的人说事,这个时候拿出对方曾经想要立的刘虞来说事,绝对能够将袁绍堵个半死。
毕竟陛下年少,几番在奸佞手中挣扎,但现在还活的好好的呢。
反观本初兄你之前想要选择的刘虞,他倒是老大不小的一个成年人了,现在都已经埋到地里去了,杀他的人还正是如今跟你战个不停的公孙瓒。
本初兄,这事你怎么看?
第109章 惊世骇俗
继含含糊糊的蝗灾问题,相互“刺挠”的皇帝话题之后,陆离跟袁绍两人不由有些冷场。
虽然陆离的谈判任务压根没有进行完,但有些任务属于隐藏款的,不可能上来就大大咧咧说个明白,而且大老远来一趟,也不是只见这一面的。
如果此刻只有他们两个人,这场子可能还不会这么冷,可因为除了他们外还有不少其他人,这反而是热闹不起来了。
而有的冷一旦开始了,就只会越来越冷。
众人想象中的破镜难圆是真的,但相看两厌却不曾真正上演。
或许是因为彼此都有所克制,两人表现出来的大体就是一个买卖不成仁义在的体面。
面对这份体面,袁绍帐下不少人都放下了心。
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的,你们情绪激烈的大吵一架,那是还余情未了,你们体面了,实际内里反而是真的不体面。
眼看着自家明公的热乎劲在对方的冷淡下也跟着冷了下来,大家心里都开始热乎了。
白月光马上就要成为过去式的了,好耶!
眼看着俩人都不用别人掺和,就非常自觉主动的从余情未了走向了冷冷淡淡。
大家都在心里击节称赞,这就对了,这就对了,不要搞什么藕断丝连,纠纠缠缠,男子汉大丈夫,就是要干脆利落的一刀两断。
不少人正在为不用继续听自己明公闲来没事叨叨两句的美好未来而喜悦,可这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几乎陆离刚一离开,他们明公就重重叹了一口气。
他们明公这是在叹气吗,这分明是在朝着他们热乎的内心吹冷气。
好了,那些美好的期待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这熟悉的节奏……明公,请开始你的表演。
袁绍这次的表演的开头是点名式样的:“友若。”
被点名的荀谌侧身向着上面的袁绍拱手应道:“明公。”
因为跟陆离的那份亲缘关系,这种环节上,他也算是被点名大户了。
习以为常,习以为常就好。
只听袁绍看着他温言道:“我知晓荀氏与陆伯安有亲,尔等尽可探视交往,无需顾忌。”
荀谌闻言不由一愣,对方这话显然是给他开了个方便之门,让他们之间放心交往,袁绍不会在意,其他人也不能拿这个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