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193)
袁术后背一凉,却不知凉意从何而来。
袁术意识到这次真的有危险,天命也没有那么可靠后,立刻做出了应对,但前面的不作为带来的影响,并非一时振作便可迅速填平的。
虽然刘表有几分出工不出力,孙策按来说因为曾经父子皆在袁术处效力过,也不好将事情做绝,可偏偏孙策没有讲这个道,而攻打袁术的主力军曹操更不会手下留情。
第140章 三封信
“啪”地一声,一份战报被袁术扔在了地上。
他拍案而起,恨道:“曹操当真欺我太甚!”
怒极之下来回走了两圈后,袁术开始翻起了“陈年旧事”。
“那曹阿瞒不过是宦官之后,昔日于我袁氏都不配登门,如今一朝得势,倒是人模人样起来了!”
这种打不过就拿家世说事的做派,委实不是明主所为,别说明主了,都称不上有素质的人。但都到了这个时候,谁还看不出袁术并非明主呢。
麾下有谋臣向前谏言道:“如今我军几战几败,士气大损,明公与其在此拍案发怒,不若冷静定夺战和之事。”
“战和之事?”袁术拔剑走向对方:“大敌当前,尔不思忠君报国,却要劝上投降,汝岂非乱臣贼子!”
对方闻听此言,不退不让,拱手行礼的姿态立刻结束,直面来自袁术的剑刃却毫无无惧色:“据玺不还,妄自称帝,诛杀忠良,真要论乱臣贼子,此处舍明公其谁。”
他的毫不畏惧,换来的是砍向脖颈的一剑。
众人大惊:“明公!”
虽然大家都做好了这人不会活下去的准备,毕竟在袁术不曾称帝的情况下,反对就已经给不少人召来了杀身之祸,而在袁术已经称帝的情况下,再说这种话那就更加要命了。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袁术会直接自己动手。
杀完人后,袁术提着沾上了鲜血的宝剑,环顾四周:“曹贼于农耕之时妄动兵刃,此乃不仁,派人调拨我与臣子关系,此为不义,无视天命,此取死之道也!”
“天命在我,岂是虚言。”
“一时胜负,不过是我未尽全力,若再有丧气者扰乱军心,当如此人!”
袁术自信满满的宣布了接下来自己将亲往前线,不胜不归的消息。
这年头大家其实都是这么干的——势力的领头人亲自上阵,曹操便是如此。
袁术也不是什么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尤其是对方这又是杀人,又是自信满满的发言,看起来还真的有那么几分样子。
有的时候自信是真的能够感染他人的,底下也不乏有人在见到袁术如今的模样后,心中升起了几分也许明公真的能够胜利的想法。
可阎象却心中发凉,他没有从袁术的身上看到什么振作、反省、奋发,又或者强势,反而看到了几分残忍无情下的色厉内荏。
昔日袁术或许有很多地方不够好,但一个勇字却从未丢掉。
可是自称帝以来,对方过得颇为放肆,如今酒色对他所造成的侵蚀是肉眼可见的。
这般的袁术,当真能够赢过曹操吗?
怀着无尽的担忧,阎象任劳任怨帮忙准备着出征的相关事宜。
袁术阵营中有投降派、妥协派,甚至是杀猪(主)派,但阎象他是保皇派。
事实证明面对自己人的支棱,似乎是一种欺软怕硬,又像是某种垂危之际的回光返照。
战场不是一个喊口号的地方,胜败看的也从来不是为帅一方自不自信。
盲目的自信叫做自傲,袁术很好的向世人展现了何为骄兵必败、人菜瘾大。
身边的兵将或死或降、越打越少,袁术那本就不多还丢掉了不少的头脑,也随着越来越明显的失败逐渐找回了些许。
军帐之中,袁术让其他人退下后,看着被自己留下的阎象:“先生……”
一语之下,竟然难以成言。
袁术死活不听劝的时候,阎象是又气又急又恨,可看到对方如今这幅展翅欲飞却被雨水浇了个寸步难行的狼狈模样,又忍不住又叹又怜。
阎象道:“明公,此非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之时。”
“我军固然一退再退,可那曹孟德难道便是纯然的高歌猛进、毫无忧虑吗?”
袁术闻言来了几分精神:“先生此言如何讲?”
阎象犹豫了一瞬,看向袁术道:“将军于孙氏素来恩厚,若有言语,未必不退。”
“况且明公出身袁氏,岂不闻天下皆知,南有一袁,北有一袁。”
阎象考虑到袁术的性子,哪怕心里再想要劝,但嘴上说出来的话也是点到为止的。
劝谏是一门艺术,在办法本身就可能招惹对方的不快的情况下,你的言语要是还过于强硬,那怕不是等着自家明公分分钟炸给你看。
他毫不怀疑袁术能够做出这种事情来,到时候别管对方是输是赢,是生是死,反正他是要先一步去了。
因为对方的失败跟着一起死也就罢了,可若是死在对方手中,那可就太失败了。
虽然阎象顾忌袁术,话说的相对委婉,但袁术听明白——对方要让他向着袁本初求助,甚至是认怂。
这能是袁术可以接受的事情吗,那必然是不能够的!
之前还要唉声叹气的袁术,瞬间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振作了起来,真鸡血都未必有这个效果。
袁术:“先生不必多言,战事未到最后,如何便定我为败者,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阎象:……
坏消息:自己的建议不曾被采纳。
好消息:明公再次振作起来了。
虽然不确定这个好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好消息,但对方能够振作起来,总是比垂头丧气要多上一份胜算的。
面对袁术的支棱,曹操没有多放在眼里。
他也是很早就跟袁绍交好的,还能不知道对方这个弟弟是个什么德行。
虽然当初没有采纳陆离关于时机的建议,但曹操也并非全然否定了对方的想法,这年头义兵与仁义之师还是有几分作用的,当初在对付黄巾时靠着童谣吃到福利后,曹操一直都没有放下过这一点。
这一次行军过程中,也没少宣传。
一方是名声颇好的大汉三公,一方是近期对他们盘剥非常严重的乱臣贼子,选择谁难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
曹操面对这份“好处”,一边感叹于民心竟有此用,一边又忍不住想,这民心到底是因为他本人爱民,还是因为他这个汉臣爱民呢?
到底是曹操更重要,还是三公更显眼?
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想法,曹操心中一愣,自己都说不出具体的想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次曹操与孙策两面夹击袁术,各有所得,刘表派了一队人马出来“表演”,也没有太大的损失,但还有一个人大赚特赚,那个人就是刘备。
这个赚的点,还要从出工不出力的刘表身上看起。
你以为的出工不出力,是对方派出一队人马表演。
实际上的出工不出力,是对方不派自己这边的有能将领,给一批素质一般的普通兵卒,配备的粮草也没有多少。
在这些方面这么寒掺,那自然有地方大方,他直接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移交给刘备了。
突然便得到了两千兵马的刘备:这个剧情好像有点熟悉。
虽然兵不是什么精兵,马匹也一共没有几匹,还都不是好马,甚至粮草也吃不了太久,但这可都是到了自己手里的,还想要什么大花轿子啊。
刘备带兵与曹操在汝南回合,这里作为东汉人口最多的大郡之一,是袁术地盘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当刘备到来时,这里已经是曹操的了,可想而知袁术败得有多么惨。
后面跟着曹操一路向着袁术继续逼近,虽然没怎么故意消耗刘备从刘表那里得到的三瓜两枣,但曹操也没有好心到好好养着那么一群人,让他们干吃饭不干活,死伤还是有的。
在曹操这边一路高歌猛进时,陆离这边却并不怎么顺利。
这份不顺利一方面出在张扬身上,一方面出在袁绍身上,还有一方面来自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