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谋士系统在三国(205)

作者:辣个糊涂 时间:2025-05-09 13:11 标签:无CP 系统 穿越 历史衍生 古典名著 三国

  看着对方列举出来的那些舆论手段,曹操感觉好像看到了关于当年陆侍中如何反舆论手段的成就报告。
  该说不愧是从外戚与宦官之中杀出重围、一骑绝尘的天子近臣吗,陆离列出来的这些手段,不止先帝去后他遭遇过,先帝在时他也没少遭遇。
  从一开始的宦官们对天子说陆伯安跟皇甫嵩关系好,进而表示他因为皇甫嵩被贬官对陛下你心怀不满。
  到后面因为刘宏对于陆离的各种偏爱,外戚加士人都在拿着之前的各种宠臣举例,说这陆伯安不值得这样的优待。
  其中三人成虎属于基本手段,夸大其词、半真半假、断章取义,那也是常见套路,凭空捏造、拼凑剪接、明褒实贬也不少见。
  可以说陆离在洛阳为官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名声这么大,还真的并不是全靠先帝一个人捧。
  每一次失败的舆论攻击,都是对成功反舆论者名气的一种巨大宣传。
  而君臣情谊,其实也是在这种风风雨雨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就好像很多伴侣坚持下去的原因不是对于彼此的爱,而是为了反抗来自他人的反对。
  这种反作用的告状,谁看了不想问上一句:你们到底是恨还是爱啊?
  这要不是很多人都明确可查,都要让人忍不住怀疑是不是陆离请来的托。
  曹操将陆离文章中就舆论手段分析方面的内容,比较大众化、常用化以及部分小众却也用过的留下,至于那些崭新的则是留在了自己这里,好主意何必立刻拿出去给别人看呢,自己先用过一波再让别人知晓也不迟啊。
  袁绍可是安排了不少人专门关注这场舆论战的走向,陆离的文章一经问世,立刻被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往了邺城。
  看完了陆离的文章,袁绍倒是没有生气,毕竟当年对方都直接指着他的鼻子骂过,现在不过是将当年那些话写了出来,而且写的可比当年骂的委婉多了,这有什么可生气的。
  众人看着袁绍抓起文书扔在地上,个人都红温了,可偏偏对方还觉得自己压根没有生气,只能说明公你开心就好。
  不过别管是真生气还是真的不生气,袁绍现在想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澄清!
  这事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不能干,不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就说人家都没有指名道姓,你巴巴的跑出去澄清,这跟不打自招的直接认罪有什么区别。
  求问,自家这边搞舆论战,没有把敌人搞进去,反而把我们家老大给搞进去,怎么办?
  对于这种事情大家自然是劝说不能这么干,劝得各有各的道,但大方向上都是非常一致的——不行。
  知道他们家明公不善于决断,所以对于这种事情大家就给一个答案,这样对方总不会为难了吧。
  决断倒确实是不用为难了,但袁绍更加生气了,他觉得这群人就是刀没砍到自己身上不觉得疼,败坏的是自己的名声,他们当然不觉得有问题。
  袁绍这里的人是真的很多,聪明的也确实占据了绝大多数。
  但有的人是聪明的看出了这件事情的利弊,所以有志一同的认为不能做澄清的事情,将自己越抹越黑、主动认罪。
  可也有的人聪明的看出了袁绍的心意,这个世界上从来不是正确的事情就必然是真正正确的。换言之,有些事情比起做的正确,更重要的是做到某些人的心坎里,哪怕后者可能没有那么正确。
  这种事情把握好度量,可能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但底线一旦掌握不好,那就直接是佞幸了。
  谁都知道佞幸惹人唾骂,但这样的人从未消失,自然是有其道在的。
  袁绍曾经无比痛恨那些宦官,心里未必不跟着恨宠信宦官的天子,为此他甚至不惜“委身”于屠户,只求剿灭奸佞,还天下士人一个朗朗乾坤。
  可现在,他听到那些明明没有那么正确,但确实顺着他想法的话,却不觉得有任何不对,只觉得正合他意。
  好听、爱听、多听,这才是我应该听的东西。
  袁绍现在连个对自己有好处,只是可能名义上压在自己上面的天子都不愿意容忍,其实就已经很能看出心态了。
  他手下确实不缺聪明人,但聪明人也不免一叶障目,以老眼光看人。
  能够走到今天,袁绍自身的卖相也是足够好看的,可不全都凭借着四世三公的家世。
  眼看着袁绍这边一意孤行的要将舆论战真的打起来,原本祸水东引讨论正统的事情,被他这么一搞,直接成了双方近乎实名制的大撕逼。
  曹操对此喜闻乐见,比起袁绍雄踞北方,解决了公孙瓒之后,几乎无敌手的情况。
  曹操这边身处四战之地——四方都跟别的势力接壤。
  陶谦算是比较好的解决了,但袁术打完,更南边还有一个孙策,张绣招降了,西边还有刘表在,北边的袁绍不提,跟他们双方都接壤的河内也有一个立场不明的张扬在那里杵着。
  只从对方对吕布的关切来看,这似乎可以被定义为自己人,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嘛。
  但问题在与吕布这个朋友,是一个非常反复的朋友。
  况且陆离之前去往东郡的路上,也察觉到了张邈与张扬那边的不对劲,虽然随着曹操的凯旋,张邈也来到许都成了“京官”,但张扬所在的地位置实在是过于敏感与关键,不是能够含含糊糊可以糊弄过去的。
  这势必是要摆明车马,好好看看对方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
  陆离与贾诩负责跟袁绍那边搞舆论战,曹操带着人在跟张扬先礼后兵,宫中的刘协也不曾闲着。
  他看着曹操征讨袁术带回来的战利品——传国玉玺。
  说来也是可笑,此物刘协为皇子时在刘宏那里见过许多次,但是为天子后,还真的是第一次见。
  当初他跟皇兄被宦官挟持出宫时,传国玉玺便不见了,后来还是董卓焚烧洛阳,孙坚带兵清的时候发现的。
  可以说刘协当皇子、当陈留王的时候都见过,唯独当了天子后反而见不到了。
  攻击他并非正统的说辞中,“未见传国玉玺反复失错之事,此天命不眷、不承”,别人可能单纯当论点来看,但刘协看到后真的是心里“咯噔”一声。
  有些事情外人看来是段子,当事人看到的只有心酸。
  大汉四百年,何曾见如自己这般的天子。
  便是传国玉玺失而复得又能如何呢,这并非作为自己的战利品被自己从敌人手中夺回来的。
  这是别人得到的战利品,并将其送给了自己这个人形的战利品。
  今日入宫讲学的正是刘备,一进来就看到天子看着传国玉玺发呆。。
  刘备在宫人通报后,上前拱手道:“陛下。”
  刘协回神,看到下面向着自己行礼的汉室宗亲,抬手免了对方的礼:“将军且入座。”
  “将军随司空征讨逆臣,可有何教我?”
  刘备能够感受到刘协虚心求教之下,掩藏的拉拢与对力量的追逐与渴望。
  这其实也不难解。
  自宦官之后,裹挟他的力量大多都是带兵之人,从董卓到曹操,中间也就一个王允格格不入,但对方迅速就被李傕等人逼死了,切实证明了拥有军事力量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刘备不曾敷衍,从行军安排到具体的战争过程,再到战后的处与安置,他是一点都不藏私的尽数讲了。
  刘协也听得认真。
  送走对方后,一宫人喜气洋洋的来找刘协报喜:“董贵人有喜了。”


第150章 火上浇油
  大汉自来以孝治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像陆离这样家族里面就剩下一个人还在这里单着的,绝绝对对的凤毛麟角 。
  这年头谁家不盼着能够多子多孙呢,尤其是在刘协家里真的有皇位继承的情况下,一个男孩的诞生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稳定的统治延续。
  后宫有妃嫔有孕,这要是放在那些子嗣不丰的皇帝那里,绝对是对方心心念念盼着的大好事。
  毕竟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因为没有孩子,不得不让小宗入大宗,这不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嘛。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