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谋士系统在三国(110)

作者:辣个糊涂 时间:2025-05-09 13:11 标签:无CP 系统 穿越 历史衍生 古典名著 三国

  就比如说对方的“又有新念”,结合着当初山中那一番爱民之言,想来就算是没有去往洛阳,也不会继续原本的复仇之想了。
  对方会接受第二次征辟,许也与此变有关。
  不过陆离曾经的想法与心路历程,此刻俨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那所谓的千名细作,对方提供的情报可信度大大增加。
  事实上这所谓的上千细作还真的不是陆离胡诌出来的,这次前来侵袭兖州的黄巾,不仅拖家带口,组成人员也比较杂乱,当初北上南下受挫的黄巾残部、被黄巾再乱搞出来的流民、乱象再起出现的窜匪……
  但总的来说,还是以黄巾,或者说太平道教众为主的。
  但他也不是完全靠细作的。
  越是这般礼崩乐坏的乱世,这宗教鬼神就越发容易兴盛起来。
  然而你越是依靠什么,便越是容易受制于什么。
  黄巾依托于最早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中周穷救急、互相帮助的教义,得以一次次聚众成势,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制,避开些许“友军”。
  毕竟你们是主张互相帮助的信徒一家人,不是出现了异端,互相攻伐算是怎么回事。
  当初陆离跟着张角游历之时,虽然有意避开了一些东西,但眼睛不是白长的,脑子也不是摆着看的。
  就黄巾这么多年换汤不换药的情况,有些东西真的一点都不难猜。
  行军打仗却不能全然靠猜,陆离给曹操提供的情报信息,是在他对太平道势力分布的了解与判断上、黄巾内部细作提供的请报上,以及来此之前亲自侦查得到的结果上。
  几项叠加,考虑到万事无绝对,陆离不保证百分百的正确,但百分之八九十还是有的。
  将这些一一道出,鲍信与夏侯渊等人不住点头,随军的戏志才亦是心中暗赞。
  曹操握着陆离的手:“伯安此平巾策,当真恰如其名,解我之大困!”
  说着,他好似无意道:“如今兖州危险,伯安亲身而来,护卫何在?”
  陆离:“还在为我维系与细作之联络。”
  在对付黄巾这件事情上,说服石锤其实很容易。
  又或者说,了解石锤的陆离说服对方很容易。
  他是一个想主义者,一个对张角真切信仰,但也是想主义化信仰的人。
  他是真切信奉,张角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周穷救急,让人们得以互相帮助的。
  所以只需要以此为名,劝说对方很是容易。
  确定了陆离情报的准确性,大家立刻针对此开始进行新一步的军事商讨。
  事实上陆离还考虑过,要不要在这方面提建议,比如围点打援,比如游击战。
  但想了想,他又放弃了这个想法,他一个打呆仗的就不要去指挥某位某种意义上的开国之君了吧,真这样做不免纸上谈兵、班门弄斧。
  况且有些事情本也不需要你全做。


第81章 人传人
  又一次“寻粮”无功而返,此次带队的何除不由狠狠“啐”了一口,口中一连串文字化都需要被口口的话语。
  他原本不过是青州城阳郡一农家子,因为脸上窄下宽体略方,活像是锄头的锄板,被人戏称作锄子。
  乱世中贵贱重定这种话真的不是乱说的,他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前不过是抡着扁担、扛着农具跟人抢水的农家汉,乱世一来也能手下几千人,有个正正经经的名字。
  这名字还是一位往日里眼高于顶的“先生”奉承出来的,对方说了一大堆他听不懂的话,何除就记住了一个“除旧迎新”,这就是自己名字的出处了。
  不是锄头的锄,而是除旧迎新的除。
  事实上别管是“锄”还是“除”,他都不会写,但谁在乎这个啊。
  他现在一点也不缺锄头,再也不用当锄头的儿子,靠着那点力气在田地里打转,祈求老天爷与大官们行行好,让自家能够活下去了。
  至于除旧迎新,他现在也算是除旧迎新了吧,只是这个新,跟大贤良师当初说的怎么不一样啊?!
  以前他从不想这些东西,只是生存就已经消耗掉全部的力气了,哪里有心思想这些。
  现在骂完之后忍不住想了想,却也想不出什么东西来。
  耳边隐隐听到了好似童谣的念叨,何除忍不住心中暗骂,不是都要饿死了吗,还有闲心在这里叽叽喳喳呢,怎么着,把抢来的鸡吃完了,就自己扮起鸡来了。
  越想越烦躁,何除叫住了一个路过的,还没等他开口问那边都在嚷嚷什么,被自己叫住的人个一哆嗦,那心虚的模样活像是跑到他家来偷人,一出门正好撞见他回来。
  何除的家人是一直跟着他的,还有几个伺候的人呢,他家那口子可看不上这瘦不拉几的东西。
  可不能找家里的偷人,不代表不能干别的:“你小子做什么亏心事了,在这里跟我打什么哆嗦!”
  被叫住的王六一边连忙道“没有”,一边点头哈腰的给他作不伦不类的揖。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刚刚胡思乱想的影响,何除看见对方这样,忍不住想,当年他们家祈求那些官吏不要收走太多粮食的时候,似乎也是这样的。
  想到这个,他脑子里莫名其妙乱哄哄的。
  “那群人在那里念叨什么呢,怎么,吃土吃饱肚子了?!”
  这话一出,王六的心虚更加具体化,何除立刻意识到对方的心虚就跟这个有关。
  他加重了语气:“说!”
  王六哆哆嗦嗦,却也不敢不说,只乱叫一通:“将军、大将军,那、那边在说一首最近流传起来的童谣。”
  “生计荒,找曹相,先投能得新衣裳。
  有田地,牛帮忙,多干岁末有余粮……”
  这童谣倒是通俗易懂,何除一个大字不识的也完全听得明白,他更明白这样的童谣对底下人有着怎样的诱惑力。
  “这童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只有这几个人在传,还是所有人都在传?”
  何除说不出这两者之间具体的差距,但他心中隐约意识到情况的不妙。
  王六更加哆嗦了:“俺、俺也不知道,就、就很多人都在传。”
  何除也没有继续问对方所谓的很多人是多少人,打马路过那群人的时候,他隐约能够听到其中有人在分析猜测曹相是谁。
  何除挥着鞭子叫他们散开,心中不好的感觉更加浓郁了一些。
  ————————————————————
  曹营。
  再次成功拦截了一波“劫掠”的黄巾后,兵力有一部分分出去要做陆离平巾策中的“第二”之事。
  尽管还没有大的胜利,但所有人都能明显感觉到局势在向着他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虽然现在还不是歌功颂德的时候,但不妨碍个人心中都对陆离的“平巾策”有着自己的看法。
  切实完成的一次次阻截,让几位带兵的对他判断的行军路线颇为称奇。
  可在戏志才看来,陆离的那首童谣才是真的有意思。
  其实之前不是没人打过“童谣战”,如董卓迁都长安前,传的“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再如“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但真要相比,就实际作用而言,那两种不过是谶言,反倒是陆离这个,那是真切可以起作用的。
  而且颇为巧妙的一点在于,他在这首童谣中还设置了点前提条件。
  能得新衣裳的前提是“先投”,有余粮的前提是“多干”。
  到时候真的成了,只需要安排几个“典型案例”,比如真的得到新衣裳的早投者,有余粮的多干者,一种信任就会随之建立。
  要让陆离知道戏志才的这番分析,绝对要在心里说一句:“感谢闯王提供的错误案例。”
  说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那确实是很吸引人,可问题是你能够做到吗?
  这就好比你招聘人时说我们的薪资待遇是一万,结果人家辛苦干了一个月,你就发一千,这不纯纯诈骗吗。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