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说> 现代耽美>

附庸风雅录(3)

作者:阿堵 时间:2020-05-05 09:45 标签:情有独钟  年下  天之骄子  天作之和  师生  

  那领班业务极精,店堂牌匾特色菜名如数家珍。好容易等她说完,两人走出那张气派堂皇的垂花门,胡以心把金菊折扇斜支在腰间,哈哈大笑。
  大厅里不少人往这边侧目,方思慎站开几步,肃立一旁。
  笑够了,胡大小姐回身指着门口对联,叹道:“当初我建议用‘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枝独放白玉堂’,既合它‘菊色秋香’主题,又配得上那财神爷。谁知他们老板竟也有几分心眼,坚持说黄金甲不是他一个生意人带得起的,噗!哈哈……”
  一路笑到马路牙子上,方思慎知道妹妹素来有点神经脾气,也不去追究,兄妹俩就在路口道别。

  第2章

  论资历,“国立京师第一高级中学”在中学里的地位,比京师大学在大学里的地位,更加显赫而微妙。
  共和元年,新政肇始,百废俱兴。教育国有公办,为简明见,中小学一律以数字序列名之:第一、第二、第三……以此类推。国立京师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国一高”,乃新政党部原驻地子弟学校,随中央行政机关迁入京城,历经几次改制,到如今,师资、设备、生源、升学率均属一流,成为备受瞩目的高中重点名校。
  方思慎远远看见校门,先愣了一下。说是校门,其实不过一大排闪闪发亮的电动护栏,中间立着高高的旗杆。他路过某些大型机构时见识过这种“门”,电钮一按,护栏无声拉开,足有八个车道宽。昔日巍峨的红砖墙,厚重的黑铁门早已不知去向。唯有那块镌刻了开国元首亲笔题写校名的大石头,从校内花园挪到了门外旗杆前,平芜突起,鹤立鸡群。
  大约六七年前,方思慎曾经在这里做过一段时间极其短暂的转校生。短到只够他为上高一的同父异母妹妹打一架,之后便进了大学。如今回忆起来,除却收获一份来自妹妹的亲情,那几个月的高中生涯一片空白。
  大学多在京城西北,而国一高当初因为需要方便直属机关子弟,坐落于东南甜水坊。毕业之后,连路过的机会都没有。
  “同学,你是哪个班的?”
  门卫严肃的发问惊醒了方思慎。一时没反应过来,有点茫然地望着对方。
  “根据政教处最新规定,不穿校服不允许进校门,你们班导没讲过吗?”
  “我不是……”
  那门卫不等他说完,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请假了是吧?哪个班的?给班导打个电话。”
  “我不是学生。”方思慎终于逮住机会宣布。马上又补充:“我不是这里的学生。”
  毕竟,博士生也还是学生。这句补充实属多余,然而自幼养成的习惯,开口不打诳语,根深蒂固。成年以后,才慢慢学会说点有准备的谎言和有选择的真话。
  眼见对方一脸审视,方思慎忙道:“我是京师大学国学院的,要找国文组的胡以心老师,麻烦您传达一声。”
  那门卫又看了他两眼,才拿起对讲机找人。
  方思慎不由得摸摸自己下巴。因为要来见工,今早特地对着镜子收拾了一下,看来好像适得其反了。他不到十七岁参加高校联考,二十二岁硕士毕业,成为国学院最年轻的博士。这么多年在象牙塔中打转,从里到外一身学生气,乍看去比某些熟通世务的高中生还像高中生,也不怪人家门卫认错。
  电话打通,门卫确认了来人身份,指明方位叫他进去。
  校园里竖起好几栋新楼,即使原来的老建筑也早已旧貌换新颜。
  方思慎找到高二国文组办公室。恰逢课间,精力过剩的少男少女们在走道里横冲直撞,说着令人似懂非懂的火星语言。眼尖者发现了这个陌生面孔,立刻拉住同伴,隔着三五米距离,放肆地围观猜测。
  过于热烈的氛围令方思慎产生极强的不适应感。他开始后悔答应妹妹了。
  多年学术生涯让他养成了有备无患的习惯。这一回的工作,未知变数却太多。给高二的中学生讲国学……方思慎回想自己短暂的高中经历,似乎一般同学连国学两个字都没听说过。也许,所谓基教领域普及国学运动,也不过和印象中其他运动一样,大风起兮云飞扬,闲花落地听无声。
  打量着前方围观自己的几个学生,都是一身校服,偏偏穿出五花八门的感觉来。上衣要么敞着,要么扎在腰间,总之露出里头色彩缤纷涂满西洋字母的低领T恤。有两个女孩子剪得齐齐的刘海,从眉线到肩膀,阶梯般一级级变长,宛若上世纪浮世绘上的东洋艺伎。
  方思慎顿时觉得“国学”实在是一个无限遥远的名词。
  办公室里一片吵闹,几乎每张桌子前都围着学生。终于有一个老师注意到杵在门边的陌生人,方思慎指指角落的位置:“对不起,我找胡老师。”那老师抬头准备嚷一嗓子,方思慎忙摆手:“没事没事,让她先忙,我等会儿。”说着,走到胡以心身后墙角,静静等待。
  胡老师面前摊开试卷,手指比划着,指挥倜傥。两个男生正低头倾听。
  “你,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已知:体裁是七言律诗,事件是登高,人物是杜甫,时间是秋天,地点是长江边。”
  方思慎听到这,知道试卷上的考题必是关于杜子美的名篇《登高》。
  “再读读,有补充条件没有?”
  另一个男生道:“有。能看出来,天气不好,风挺大的。猿猴叫得非常凄惨。水很清,鸟也挺多。第三句说……”
  胡老师打断他:“颔联!”
  “嗯,颔联说无边落木,可见树也挺多——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植被茂盛,水还没有被污染,由此可知环境保护得非常好……”
  “停!”胡老师拍桌。方思慎差点笑出声来。就听妹妹不耐烦道:“老杜的时代,环境保护还不是问题。他写这些景物,难道是为了向千年后的你炫耀环境有多好吗?”
  那男生被逗笑了:“我也觉着不是。老师您不知道,我做了一假期研学竞赛,尽是环保课题……”
  胡以心挥手制止,还让先头的男生发言。
  那男生一脸疑惑:“老师,您说他到底站在哪个方位,才能看到‘长江滚滚来’呢?这样写,他肯定得正对江水站着,说明江水流到他站的山下之后要拐个弯……”
  胡以心无力地点点头:“言之有理,不过有待考证,你回头跟地理老师仔细探讨下。现在你们看看,确切已知条件还有没有?”方思慎望着妹妹的侧影,深感同情。
  “嗯……后面不太好懂,不过大概看得出他挺郁闷的,好像还生病了。‘独登台’,那应该是一个人在爬山……”
  胡老师纠正:“独自登高!”
  “嗯,独自登高。还有‘艰难苦恨’、‘潦倒’什么的,看起来都挺郁闷的。”
  “不错,感情基调把握相当准确。好,确切已知条件到此为止,整理一下,有哪些?”
  说环保的男生抢先道:“秋天特别冷的时候,嗯,杜甫很郁闷,于是呢,一个人爬上长江边的高台,听见猿猴叫,看见鸟在飞,树叶被风吹下来,嗯……等等。”
  他嗯了半天,最后只蹦出个“等等”。胡老师习以为常,点头道:“很好。请根据‘情景关系’公式,分析第一问:本诗意象如何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
  “这个,我觉得吧,从前四句,嗯,前两联,可以知道写了什么景物,”男生看一眼老师,改口,“不对,是意象,从后两联大概知道是什么感情。先写景,后写情,嗯……对,这个叫做‘触景生情’。然后看写景里头有‘哀’字,写情里头有‘苦恨’、‘潦倒’,所以景的特点跟情的性质是一致的,所以说做到了‘情景交融’。”
  胡以心拍手:“孺子可教也!回头记得把刚才说的意思落实到书面。”问另一个男生:“第二问用什么解法?有思路了没有?”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