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大宋小吏(189)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时间:2019-12-29 10:22 标签:美食 穿越时空 七五

  杜攸也来见了云雁回,白日一直在忙着义诊,都没时间和他打招呼,这会儿赶紧感谢了一下。
  《东京日报》的记者今日采访过他了,还交流了一下如何打软广告,约定好到时候会把稿子给他看一下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寻常单位,哪里能有这个面子啊。要知道人家《东京日报》的记者,不是御史就是翰林,你还敢要求人家给你审稿?简直狗胆包天。
  好多单位在接待的时候,还特别小心翼翼呢,但凡记者多看几眼,就会打听一下,“您本职是御史还是翰林啊?”
  ——谁不知道御史每个月有参本任务的啊,虽说日报的记者任务量会适当减少,但是也挡不住这些御史采访的时候顺便看看有没有可以参的啊。
  更何况,现在已经有风声传出来了。那就是,刚开始创办时,日报是以歌颂颂德为主,一般内幕不会往外报。
  但是,现在宫里有消息称,官家觉得要多一点形式,可以适当地曝光一下嘛,发挥一下监督职责啊。
  这可不得了,如果真的确定了《东京日报》可以进行负面曝光,那么他们的地位会无形中更为上升一大截,对于各个衙门也是很大的压力。
  尤其是基层衙门的,要事重事无疑不会曝光,能曝光的也就是他们这些基层衙门和小官小吏了,这平白还有百姓拦马上访的呢。
  以前这本,是递到官家那里,以后要是人民群众全都看得到,那岂不是分分钟臭大街的节奏?
  云雁回哪知道杜攸一瞬间还转了那么多心思啊,跟他客气了一下,说了自己想捐些教学道具。
  杜攸开心得很,他们油水真不多啊,一个个还活得战战兢兢的,尤其是几年前一直局势紧张。杜攸都想好了,倘若太医学办成了,他就辞去太医正的位置,申请专门管教学。
  在杜攸的感谢之下,云雁回离开了太医学。
  接着又得去《东京日报》,和胡翰林商量增加一个版块,连载图画。
  胡翰林沉思了很久,说道:“你从前说那几句话,后来人告诉你,我走后你说自己是吹牛的。但是,我看你还是有在努力的。很好。”
  云雁回:“……”
  唉,往往事情总是这样,无心赚钱也被打成奸商,帮侄子一个忙,反倒莫名其妙成了有理想的好青年。
  面对这样的误会,云雁回当然是腼腆地说:“世人不解我,然而我却是从来不改初心的。”
  ……
  《东京日报》的版面给拿下来了,另一边,郑凌也找了自己想改的本子。有三个说三国的,他觉得不错,但又并非都是完美的,因此需要各选精华之处。
  云雁回便带郑凌去书会,他与书会的人都是勾栏中打过交道的老相识了,找到了三个书会先生,同他们一说要买版权,那是没有不应的。
  本来就是卖字为生,现在不但能拿一笔钱,名字还能登上《东京日报》,广开知名度,世上哪里找这么好的事情去啊。
  于是便到了创作的时候,郑凌和他那些同僚都有本职工作的,因此是合力画一本《三国》,团队协作,速度还是很快的。
  有云雁回在一旁提供思路,创作上即便遇到什么困难,也势如破竹地解决了。
  攒了一个月稿,然后才开始在《东京日报》上连载,专门加了一个整版,用来放《三国》连环画。上面清清楚楚写了原著名字,还有画手们的名字。
  《东京日报》从未连载过连环画,便是小说,以现在的篇幅,通常也一起登完了,大多是诗文。这一次,他们没有刻意做什么宣传,就在普通的某一天,悄然无声地登了出来……
  ……
  对于北宋人民来说普通的一天早晨,订阅了《东京日报》的酒家、饭店、大户人家、衙门……各自取了被僧侣们放在门口的报纸——如今僧侣们除了叫醒每家每户之外,还多了一项职责,送报纸。
  首先是那些自家订了报的人家先反应过来,“咦,今日怎么登了这样多画?”
  男主人习惯每天在吃早餐的时候看一看《东京日报》,这一天,他先被报纸最后一版的图画吸引了注意力,仔细一看,标题是《三国》,再一看,画的也正是三国故事。
  画工自然不必说,翰林水准,那战甲、衣服,画得无一不精美,生动极了,下面还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有的人物旁边写了对白。
  通篇看下来,只觉得将自己脑海中的三国故事明明白白呈现了出来。以往在听说书时,只听说吕布战甲是如何如何,刘备形容是如何如何,战场怎样厮杀,但是还真想象不了那么细,只是一个模糊的形容。
  偶尔看书本插画,也只是单一的场景,哪里像这么多图的爽快,完全是用图来讲故事了,不知多么费神!
  画家的费神,对读者来说却是大为爽快。
  男主人迅速看完了一版连环画,意犹未尽,翻回去仔仔细细逐格欣赏了人物,又有一番品鉴。
  哪个人物与他想的一般无二,哪个人物觉得稍微不同了一点……
  ……
  在那些提供读报的店家呢,又是一番场景。
  读完前面的新闻后,读报博士看着最后一版,有些呆愣:这要怎么读啊?
  顾客们纷纷嚷道:“还有什么内容,快快读来啊。”
  博士把报纸一张开,哭笑不得,“这,这怎么读啊!”
  众人一看,竟是一些图画小人,纷纷凑上去细看,才发现画得竟然是三国故事。
  “我好像看懂了!这画得不是董卓讨黄巾么?”
  “是啊,虽然不认得下面的字,但是这个应该画的就是董卓吧?和我想的一样呢!画得可真好啊!”
  “哎,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是不是在叱骂?”
  “我觉得不用字也能大概看懂……”
  “给我看看,我看不清楚啊!”
  因为店里人比较多,最后竟然争了起来,一些人干脆出去,自己花几个铜板买一份报纸来看。这才发现,还有很多人也遭遇了和自己一样的事情。
  “嘿,以前买了也不认识字,现在倒好了,后面有那么好看的小人画儿!我虽然听了那么多遍三国,但是还是第一次看呢!”
  “就是,那读报的博士说,后边写了未完待续,以后每日都有得看!”
  “什么?那我可得去订一份,就冲这,订了也值!”
  ……
  大人如此,小孩更是如此,闹着要《东京日报》的连环画版,但凡有条件的人家,即便不认字,也磨不过孩子,满足这个要求了。何况,很多家里的大人也想收藏呢。
  可以说,一日之间,《三国》连环画就在东京爆红了。带动得《东京日报》也狂销,原本稳定了的订购量猛然上涨一大截。
  不知道多少官员,要么自己需求,要么家人需求,纷纷去找责编或者作者,求要存稿…当然,毫无疑问被拒绝了。
  而此时此刻,仁宗正在宫里,存稿在手,笑看loser。
   
    第188章 厉害了,我的广告!

  《三国》连环画, 迅速从东京向外扩散了,虽然因为开封府的严打,没有人敢私自盗印《三国》,但是也仅限开封府了。
  那些民间商人,迅速嗅到商机, 开始往外传输《三国》连环画, 他们只印有《三国》的那一版报纸, 然后卖到外地去。
  其传播速度之快,连云雁回都没有预料到。
  大约在两个月后,辽国的榷场就专门要求要订购《东京日报》了。
  辽国向来很推崇宋朝文化,《三国》本来也是从民间走私渠道进入辽国, 然后传播开的。只是传到了他们的上层,便要求官方进口这连环画。
  榷场的人去和宋朝谈,宋朝官员也很无语。
  《三国》连环画?不好意思,我们不单卖那个, 我们只卖《东京日报》啊。
  榷场的人迅速回禀, 咳咳, 这个是人家的首都地方报,咱们不属于宋国,订那个会不会有点不好呢?
  这辽国领导层们想了半天,最后美其名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在了解他国国情。遂,订购《东京日报》,国际快递,直送辽国。
  这《三国》看了,顺便又看看《东京日报》,一看之下,就有点担心了。
  人家的宣传策略这么先进,咱们好像显得太落后了,看看这《东京日报》,每一版可读性都很强,甚至专门有放诗词歌赋的版面,就这水平,他们整个大辽也找不出啊。
  更别提,还是日报,每日都有!
  比不上,但是,还是要认真学习滴。
  于是,在辽帝的亲自授意下,辽国也办起了报纸。但是,由于技术限制,他们办不成《上京日报》,只能办《上京旬刊》了。
  大宋这边听说后,也意思意思订了几份。
  后来报纸到了《东京日报》编辑部,就成了被群嘲的存在。
  大宋不缺才子,《东京日报》的编辑部更不缺才子,懂辽语的人不在少数,而且那上面还有汉语作品呢,辽人最爱宋国诗词,也自己创作一些登上去。
  那水平,随便一个编辑都能吊打了。
  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出来,作为《三国》连环画的主创,郑凌是真红到国外去了。
  那些辽人特别喜欢《三国》,还有人专门赋诗,称赞连环画和创作者们,甚至有示爱的。
  因为连环画的收效甚好,所以编辑部对郑凌他们也很是看重。开办报纸以来,可以说很多翰林、御史的思想都有改变。
  以前他们是比较清高的,但是后来他们发现,不一定他们觉得好的,就会受到百姓欢迎。
  要怎么用让百姓能够接受的方式,更好地去传达一种信息,这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儿,绝对值得他们好好研究。
  本来很多人只是想在这里刷一刷经验值,在官家面前露脸,然后好晋升——事实上目前为止的确也有人受到了赏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