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掌柜(325)
谢放放下手中的叉子,“不必这般兴师动众的,你不是说打算酒楼开业时间按就选在中秋前么?中秋距离现在也没有多少日子。
我此番南下,北城公司的几位元老也跟着我举家来了繁市,到时候我在酒楼置办一桌,算是给大家伙接风洗尘,也请隆升的几位骨干一起,大家伙一起热闹热闹,顺道也见见咱们隆升的新人,同大家伙见个面。”
薛晟一听,兴奋地道:“南倾你这主意好!好,那便这么定了!”
谢放唇角噙笑:“那你可要抓紧时间了。”
“一定,一定。”
谢放问道:“酒楼名字定下了么?”
提起酒楼,薛晟来了精神,“我想好了,就叫长庆楼!你先前不是在书信当中提过,对于长庆楼歇业一事,方掌柜同阿笙心里头一直有遗憾,反正那酒楼原先名声不好,总归是要另外起个名。
我对给酒楼起名这事着实不擅长,便想着,不若就叫长庆楼。长庆楼的寓意也好,长长久久,喜庆延年。南倾觉着如何?”
长庆楼的名字,自是极好的。
难得的是,明诚这般有心。
谢放给薛晟敬了一杯茶,“我替阿笙还有方叔,多谢你。”
保留长庆楼的招牌,于阿笙同方掌柜的而言,又岂止是弥补遗憾那般简单。
薛晟忙道:“本就是皆大欢喜之事,何谢之有。”
…
思远路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渐渐染上。
繁市的秋天姗姗而至。
“噼噼啪啪——”
“噼噼啪啪——”
阿笙双手捂着耳朵,站在二爷同薛先生之间,眼睛晶亮,高兴地看着酒楼前精彩的舞狮表演。
“来,阿笙,你将咱们酒楼的红布给揭开。”
薛晟将手中遮盖店招的长红绸,递给阿笙。怕他听不见,特意扬高了音量。
阿笙在薛先生同他说话时,捂着耳朵的双手便已拿下,他慌忙摇着头。
这酒楼虽说是他薛先生一起开的,往后经营的人是他,薛先生并不常在,可薛先生到底是出了大头的那一个,这种揭彩一事,应该由薛先生来才好。
不等阿笙比划着解释,薛晟不由分说地将红绸递到他的手里,“这酒楼里里外外,可都是你同方掌柜一起操持的,装修的稿图还是出自你之手,这个彩头须得阿笙你来揭。
阿笙方要递回去,只听二爷道:“阿笙,明诚,这酒楼既是你们一起合伙开的,不若两个人一起?”
薛晟当即道:“南倾这主意好!”
边上,方庆遥亦笑着同阿笙点了点头。
这种大喜的日子,自是不好扫兴,何况揭彩是好事,阿笙也便未再推拒。
薛晟同阿笙分别站在店门口的两侧,一人握着一端,方庆遥高声道:“我喊三,二,一,薛先生你同阿笙两人记得同时松手啊。”
得到两人的肯定答复后,方庆遥清了清嗓子,“三,二,一……”
阿笙同薛先生两人同时将手中的红绸往下拽——
“长庆楼”那熟悉的三个字,随着半空中那一抹红的飘落,清晰地映入阿笙的眼帘。
第265章 一片心意
阿笙微仰着头,愣在了原地。
回过神来时,“长庆楼”三个字已经被泪水模糊。
一只手搭在阿笙的肩上,轻轻捏了捏。
不必转头,阿笙也知道是二爷,他赶忙低头擦去颊上的湿痕。
这般大喜的日子,自是不该哭的,应当笑才是。
“阿笙,这长庆楼三个字,可是南倾亲手书(写)……”薛晟的话说至一半,瞧见了阿笙脸上的湿痕,先是一愣,片刻,笑着将方才说的话给说完,“南倾亲笔题字,可以说是诚意十足。可是惊喜坏了?”
阿笙原就怕被人知道他哭了这件事,怕难为情,可薛先生这般一打趣,顿觉没那般尴尬了。
他红着眼眶,用力地点着头。
其实,方才红绸揭下来的那一刻,他亦是一眼便认出了二爷的字。
想起先前问过薛先生酒楼名字可否心中已有思量,薛先生当时回他,已经想好了,却并未告诉他酒楼的具体名字。现在想来,定然是二爷同薛先生两人事先商量好了,要暂时对他同爹爹保密,薛先生当时才没有同他说。
薛先生同二爷的目的,便是为了此刻的惊喜。
这叫他如何不感动?
薛晟见自己同南倾的安排起了效果,心里头自是也欢喜,“惊喜便好,惊喜便好。”
…
“长庆楼?这里从前不是繁市大饭店么?”
“说是换了老板了,就连店里装修,都跟过去不一样了。是彻底改头换面了。”
“噢?那我可得进去看看。”
“走,我们进去点几个菜,尝尝看味道怎么样。”
原先的上海大饭店虽说名声不好,可名气大啊!
有市民见上海大饭店换了老板,还改了名字,难免有些好奇。
“来,几位爷,大家里头请,里头请啊。味道,保管各位满意!”
薛晟听见几个市民的议论,忙迎上前。
薛晟同二爷还有阿笙都商量过,阿笙不会说话,酒楼开张的前一个月,得多劳烦薛晟帮忙招待新客,阿笙负责招待老客户,如此,对于客人而言,不至于太过唐突。
倘若薛晟当真不得空,方庆遥也会帮着招待。
等到客人们渐渐地熟悉了阿笙,自然便会向先前在长庆楼那样,习惯阿笙不会说话,甚至还能瞧得懂阿笙的手势。
…
“多谢二爷,二爷有心了。”
谢放眉峰微挑,“谢我什么?”
阿笙比划着,“谢谢您的题字,还有您同薛先生的一片心意。”
二爷在书法上亦颇具造诣,从前在符城,便经常有人上春行馆向二爷恳求墨宝,是哪怕不署名,若是出摊也定然会有人欣赏的水平。
谢放在他额头上轻弹了下,“对我还用得着这般见外?”
阿笙脸颊一红,下意识地看向爹爹的方向。
奇怪,爹爹呢?
阿笙定睛看了看,方才瞧见爹爹背对着大家,抬手似是在拭眼角。
阿笙一怔。
他比划着手势,同二爷“说了一声”,走过去,轻轻地搂了搂爹爹的肩膀。
父子两人一同仰起脸,地望着眼前的“长庆楼”三个字,思绪复杂。
阿笙比划着,向爹爹保证,“爹爹,您放心,我一定会让繁市的百姓,都知道咱们长庆楼这个招牌的。”
闻言,方庆遥眼圈一热,险些又要落泪,“爹爹信你。”
阿笙迟疑着,比划着,“只是,爹爹……掌柜不再是您,您会不会觉着遗憾?”
方庆遥眼睛睁圆,“怎么会?便是先前的长庆楼开继续开下去,也迟早是要交给你的,如今这一天不过是提前一些到来罢了。莫要多想。薛先生既是信任你,才找你合作,你务必要好好干。”
阿笙点头,“放心吧。爹爹。我会好好干的。”
…
长庆楼顺顺利利,稳稳当当地开了张。
开业的前七日,不包括酒水,所有菜品一律打七五折,倘若在店里消费满二十元,便可免费获赠一碟糕点。开业一个月内,不包括酒水,所有菜品打九折,满二十五,可免费获赠一壶花茶。
不仅如此,阿笙还在开业的第二日,便在高调地在报纸上给长庆楼登了一个版面的广告,广告宣传单乃是他亲手设计,上头刊印有活动信息。
在报上登广告,是阿笙先前经营吉祥居得来的经验。
先前吉祥居,因着罗先生一篇文章,吉祥居受到极大的关注。
在报上登广告,虽不像罗先生的文章那样有号召力,可是最方便、有效的宣传方式。
尤其是在繁市的这段时日,阿笙发现,繁市的人较北城人,更爱看报纸上的广告。
买了报纸,便经常地会随意地翻开广告的页面,甚至会同朋友讨论上头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