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夫子家的卖鱼夫郎(23)

作者:稼禾 时间:2024-05-21 09:16 标签:甜文 种田文 穿越时空 市井生活

  陶青书拉过弟弟,对他娘道:“娘,你别教坏弟弟。”
  “我教坏?你怎么不说你大哥哥。”
  陶青鱼看天看地,就是不看自家大弟弟谴责的眼神。
  “行了,闹也闹了,肚子也该饿了。收拾收拾,去舅公家。”
  方雾放话,其他的人立马行动起来。
  陶青鱼逃脱一劫,笑嘻嘻走到陶青嘉身边,小声哄人。“青嘉对不起,大哥哥请你吃好吃的。”
  陶青嘉笑着露出豁口的牙。
  “大哥哥,我没事儿。”
  嗯,他都习惯了。
  ……
  宝瓶村最里边儿,邹家。
  陶家骂战的时候,那声音整个村子都听得见。
  陶家几个男人想回去,但是被陶奶奶拦住了。
  “你们的夫郎自己还不知道,吃不了亏。你们去他们还施展不开。”
  “而且有鱼哥儿那个机灵鬼在,没事儿。”
  要说自己人了解自己人,陶奶奶稳坐邹家,料得半分不错。
  方雾带着人上山的时候,陶家三个男人赶忙迎下来,各自拉着自己的媳妇夫郎问情况。
  方雾答:“还好你不在。”
  陶兴永:“还好我不在。”不然他夫郎肯定不好意思。
  宋欢撸起袖子气咻咻道:“小样儿,我不揍死那蠢驴!”
  陶兴隆忙拉着媳妇儿袖子放下,身形略显文弱。
  “知道你厉害。”
  而杨鹊则呜呜咽咽一脑袋砸在陶兴旺肩膀。软面团儿似的,半点没刚刚神气的样子。
  陶兴旺不言不语,只动手拍了拍夫郎的背。
  *
  舅公家没办席,只请亲近的人聚了聚。
  几个小的来晚了,轮流说着吉祥话,把舅公哄得仰头直乐。
  邹重阳,也就是陶青鱼的舅公。
  他家子孙不多,下头仅有一个儿子一个姑娘。
  姑娘嫁出多年。
  儿子在家做农活,也跟他一样是个篾匠。不农忙的时候就编些篓子、篮子拿去县里卖。
  他孙辈原本不少,但从前日子更苦,没养活。现在也就剩两个。
  他是邹氏的亲弟弟。
  一家人也独他姐弟俩。
  那几个小的讨好舅公,陶青鱼就去讨好自家奶奶。
  “鱼哥儿,跟我说说怎么一回事儿。”
  陶青鱼乖巧坐在邹氏旁边,从秦梨花敲门开始说起。
  一个村中纠纷被他说得绘声绘色,老太太慈爱地捏着他的脸道:“小鱼哥儿聪明,这辈子过得不会差的。”
  陶青鱼笑,脸在自家奶奶手心里蹭了蹭。
  “岂止我过得不差,以后我也会带着奶奶过上好日子的。”
  “嗯,奶奶等着。”
  自家奶奶邹氏生来六指,小时候爹娘大丫大丫地叫着,也没取个正式的名字。
  后来入了陶家的门,其他人就是陶邹氏地叫着。
  老太太儿时因为天生六指遭了不少苦,村里人避瘟神一般避着她。后来该出嫁的年纪了,却迟迟看不上人家。
  最后还是自家爷爷胆子大,也不信什么天生六指是不祥之人,最后将陶奶奶娶了。
  后来丈夫爱护,她虽日子苦点,但心里不苦。
  一年一年熬了过来,如今也熬成了婆。
  老太太一生经历了很多,沉淀下来的都是熬过岁月的从容。
  她心性豁达,对孙辈爱护有加,也不磋磨儿媳儿夫郎。所以一家子相处比其他人家和谐许多。
  可以说,陶家除了生活条件差点,其他方面没半点差的。
  也因此,陶家的孩子都保持着孩子本性。童年过得多姿多彩。甚至在这个吃人的时代,陶青鱼一个哥儿都能漫山遍野地疯玩儿。
  家人是最好的后盾,陶青鱼这辈子理解了。
  *
  舅公家门前有两棵毛桃树。
  结出来的桃子小小一个,只有大拇指大。外面一层全是毛毛。
  每年夏天,桃子成熟。陶青鱼就会爬上桃树摘下一兜子吃。
  桃子小,熟了也是青皮。随意用衣服擦擦毛毛,掰开之后贴着桃核那一圈的肉泛着微微的红。
  入口酸甜,但已经是小孩们难得的水果。
  陶青鱼一口气能吃七八个。
  现下是冬季,桃树树叶落尽。枝丫上遍布着芽点,等着明年春季开出粉红的桃花瓣。
  “奶奶,咱家院子要不要种点果树?”
  邹氏还不知道他,顿时笑道:“又馋嘴了。”
  “有一点。”
  在村里,果树也是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果苗贵,能种出来卖钱的果树苗也只有村里秦家那样的人家能买得起。
  其他人家或种点儿橘子、枇杷,但这些都是从山里移栽下来的。味道跟舅公家这两棵毛桃差不多,甚至还要酸涩些。
  而陶家那池塘岸上的十来棵梨树还是二叔干活儿的酒楼的掌柜送的。所以品种好,梨子又大又甜。每年都能卖上价。
  “咱要是包个山种果树,一年也有不少钱吧。”陶青鱼跟他奶奶嘀咕道。
  邹氏顺着哥儿的头发道:“咱有没有包山的钱另说,这宝瓶村的山,近处全是人家的私山。哪里有山给咱们包。”
  陶青鱼一蔫儿,下巴搁在他奶奶腿上。
  “那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发家致富啊。”
  邹氏笑:“阿奶跟你爷只能给你们挣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再加几亩田不饿肚子。”
  “也不用像祖辈那样累死累活一年,一半的粮食全给了主家,忙活到头家里人还要饿死几个。”
  “至于发家致富,不然就是咱家祖坟冒青烟,否则就还是要靠你们自己。”
  “多大人了,还跟你奶撒娇。怎么也不见跟我撒撒。”宋欢在一旁吃味道。
  陶青鱼偏头看着他二婶。
  郑重其事道:“这不是撒娇,我在跟奶奶商量家族大事儿。”
  宋欢一下笑了。
  “那商量成什么样了?”
  陶青鱼将脸一埋,闷闷道:“前路渺茫啊……”
  几个大人听得好笑。
  方雾道:“小小年纪,说话跟老头子似的。”
  *
  发家致富还很遥远,但吃一顿好的却很简单。
  小锦叔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回去的路上,陶青鱼问了自家阿爷明日的天气。老爷子抬头望天上一看。
  几十年的老农了,一估摸就道:“明儿有太阳。”
  陶青鱼笑道:“那我就带着青嘉几个上县里玩儿了。”
  “看好人。”老爷子叮嘱。
  “知道了。”
  *
  次日。
  一大清早,陶青鱼听着鸟儿叫从梦中醒来。他裹着被子滚了几圈,才依依不舍地穿衣。
  洗漱完,去看看自己挪到屋里的小鱼儿。喂点鱼虫,随后去厨房帮忙。
  做饭他一贯是做不好的。
  有点厨艺也仅仅限于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把自己饿死,至于做得好吃,他着实没那天赋。
  在厨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在灶前烧火。
  早上吃鸡蛋面。
  锅里先放油,碗里打两个鸡蛋搅碎。
  油热了直接倒入蛋液。两面炸至金黄,捣碎。然后倒入清水。
  方雾将锅盖盖上,等待水开。
  杨鹊就去叫几个小的起床了。
  柴火灶烧的火旺,不一会儿水就开了。
  笋壳做的锅盖一揭开,水蒸气到处跑。面是现成的挂面。在水里滚个几开放上点菜叶,再倒点盐就好了。
  一人一碗,孩子能多得几小块的蛋,大人则能跟着喝上一口滚了蛋的面汤。
  这面做法简单,胜在快速且鲜味十足。
  陶青鱼吸溜一口,面不如以前吃的滑溜,油水也不够。但胜在自己小爹爹做的,全是家的味道,他一口满足。
  大海碗的面,陶青鱼能吃半碗。
  吃完肚子里暖呼呼的,甚至两个小的双胞胎吃面吃得脑袋上冒热气儿。看得几个大人哈哈直笑。
  要带三个小孩上街,陶青鱼不敢大意。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