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夫子家的卖鱼夫郎(107)

作者:稼禾 时间:2024-05-21 09:16 标签:甜文 种田文 穿越时空 市井生活

  碗里只简单放了调味的,但入口满是鱼丸的鲜香。
  爷奶吃着不难嚼。
  小孩更是喜欢。一口半个,不一会儿就吃完了。
  “大哥哥,好好吃!”
  陶青鱼见状,又给他们捞了几个。
  陶兴旺连吃两个,吃完后立马夸赞道:“哥儿手艺长进不少。”
  陶青鱼尾巴翘得老高,对他小爹爹得意道:“好吃吧。”
  方雾眸光一柔。
  “好吃。”
  陶青鱼没急着说事儿,待一家人吃完后他才道:“这鱼丸我想用来做个吃食生意。”
  “我看成。”陶兴旺先一步点头。
  方雾思索了下,道:“可是做这个可不轻省。”
  他是亲眼看着这东西是如何做的,一斤两斤还好,上了十斤就吃力了。
  陶青鱼也不反驳,转而道:“一份五个,十文一份。”
  一斤的鱼肉做二十个出来,那就能卖四十文。一斤鱼也才八文。
  方雾算了这笔账后看向哥儿。
  “是个赚钱的法子。”
  陶青鱼得了他小爹爹的肯定,立即道:
  “我想着先做个小食摊,待以后卖出了名气,再直接供货。”
  “这个活儿是累,但比纯卖鱼应该要好一些。”
  “爷奶、三叔,咱们做不?”
  陶有粮沉思一会儿,道:“堂屋说,大伙儿都想想。”
  那就是要开会商量了。
  陶青鱼欣喜。
  他就喜欢在自家想法被重视的感觉,而不是其他人家那样把哥儿当外人。
  陶家也没有“嫁出去的哥儿泼出去的水”的说法。
  陶大郎只他一个哥儿,家里什么不是他的。现在哥儿回来忙,也是家里人多能帮衬着。
  且儿婿不也没说什么,何须村里的长舌妇操心。
  陶家自个儿关着门过日子,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成。


第52章
  “先不说卖不卖吃食, 这会儿咱家鱼塘里的鱼都还未长大,哪来那么多的鱼?”陶有粮率先发话。
  陶青鱼坐在堂屋门边,手放在膝盖上。
  他道:“起先要鱼不多, 可以去河里捕。”
  “若卖得好,再去订鱼。批量买鱼该是便宜一些。”
  陶有粮见哥儿胸有成竹,知他对这门生意考量得差不多。面上更慎重了些, 又问:
  “你那小食摊打算如何做?”
  “我想着先拉了炉子过去简单搭个台子。看卖的情况如何,可以的话后头再让木匠帮忙打个小推车。”
  “这小推车既可以放炉子, 也能放调料。就跟一个可以移动的灶台一样。人站在后面操作。要走的时候底下有滚轮, 推着就能走。”
  陶有粮听着听着, 眼中精光一闪。
  “莫不是街上卖小食的都可以用上?”
  陶青鱼点头。
  陶有粮忽然道:“何不我们自己先做出来?”
  陶青鱼一愣。
  这小推车简单实用,还省力气。街上摊贩那么多,大多是挑着担子出来卖吃食。
  若小推车能卖,也是一笔买卖。
  自家爷年轻时候种地、卖菜卖鱼、杀猪, 篾匠还有木工……什么没做过。
  几个叔跟他爹继承了手艺,或多或少也会点。
  这小推车也不难,捣鼓捣鼓说不定就做出来了。
  陶青鱼嘴角扬起, 眼中泛着光。
  “也行, 我等会儿把图纸画出来。”
  陶家自己做, 能省一笔是一笔。
  老爷子扶着胡须咧开嘴。
  陶兴旺看他爹那笑得不值钱的样子, 闷声道:“这鱼丸是要捶,咱家就这么个地儿。只要一做其他人家容易偷学了去。”
  方雾斟酌问:“要不然把后院收拾出来?”
  陶家后院也种了点菜, 再放了陶青鱼的那两个大木海。位置虽然不大, 但墙面高。
  家里养了小黄。
  这狗儿警惕得很, 有点风吹草动就竖起耳朵听, 也比在前院好些。
  杨鹊肩膀靠着自己男人,听方雾的话后眼珠转了转, 落到陶青鱼身上。
  “那哥儿的金鱼放哪儿?”
  “我带回县里吧。”陶青鱼道。
  金鱼本来就是他养着玩儿的。
  家里人虽然喜欢,但也没养鱼的爱好。
  当初打这两个木海,就是家里几个叔还有陶青鱼的爹纵着,辛辛苦苦爬上砍树又拉回来给做的。
  陶青鱼现在不常在村里,这东西放在这里岂不辜负,还是带去县里比较好。
  陶家人齐齐点头。
  陶有粮道:“那就把后院收拾出来。”
  他目光在众人身上转了一圈儿,道:“不过虽然在后院做,平日里收拾东西也得小心。”
  “还有,嘴巴捂严实了。”
  任谁家隔壁住了一家尤家这样的奇葩,都得小心谨慎。
  何况是能赚钱的买卖。
  “我们知晓。”大伙儿道。
  陶有粮道:“那成,这买卖先试着做。”
  “鱼哥儿说说,除了这些还要准备什么?也好一块儿备齐了。”
  陶青鱼点头,道:“麻烦爹爹跟小三叔做点虾油出来,再看看如何调味最合适。”
  “然后还需要大石臼,方便打鱼丸。”
  “这个我去问问你二叔。”陶兴旺道。
  石臼常用来捶打各种东西。
  大型石臼酒楼里做肉丸子才用得多,寻常人家没这个大物件。
  陶青鱼笑道:“那就差木炭。”
  方雾道:“家里去年冬天烧的木炭还剩点儿,不够就再烧。”
  若是县里花钱买,木炭可不便宜。
  陶青鱼一笑。
  “暂时就这些。”
  陶有粮道:“成。哥儿先把推车的图纸画了。我去你舅公家看看有没有好一点的木材,这就开始做。”
  方雾看了一眼杨鹊道:“那我们捞虾,炸虾油。”
  邹氏慈爱笑着道:“后院我先收拾着,哥儿到时候叫人把鱼拉走就行了。”
  陶青鱼看他们主动各自领了活儿,笑得露出虎牙尖尖。
  方雾起身路过,手指点点哥儿的额头。
  “快去画图纸,画完帮你奶。小呆子。”
  陶青鱼抓着方雾的手脸一蹭。
  “还不是你生的。”
  方雾笑骂他:“伶牙俐齿。”
  陶兴旺起身,一副老实样问:“鱼哥儿,那种的那些菜还卖不?”
  “卖什么卖!”陶老爷子瞪着自己木头脑袋的三儿,“卖鱼丸不得用。”
  陶青鱼笑弯了眼。
  他三叔脑子一根筋,没少被他爷凶。
  他起身溜走,先去画图纸去了。
  因着从小展现出来的各种“天赋”,家里人对他能想出这些稀奇古怪玩意也并不惊讶。
  时间久了,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所以陶青鱼在家说的乱七八糟各种主意,他们也乐意跟着去实践实践。
  多半时候都能成。
  不成的话,只当是宠着自家哥儿玩儿了。
  *
  五月中旬。
  家里种的油菜少,只用了半日收上来之后地里的活儿又松快些,庄稼只需要时不时地照看。
  趁此空闲,陶家人铆足了劲儿做手头的事儿。
  陶青鱼在村里一连呆了七日。
  不是在家跟方雾研究怎么把鱼丸做得更好就是去河里打鱼,村里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但这七日里始终不见方问黎过来。
  也因此,村里开始流传他们夫夫不和,甚至是已经和离的谣言。
  陶青鱼不跟村民们交流,但免不了从路上走过时,总能见一群闲人直勾勾地盯着他。
  晒谷场上,落日西斜。
  茂密的银杏树如巨人站立在晒谷场一边,闷热的风扫过,树叶沙沙响起。
  今晚多半要下雨。
  晒谷场上,好几家人在收着油菜籽。
  陶青鱼穿着专门干活的粗布衣服,头发的全用粗布绑上去。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