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374)

作者:无字惊鸿 时间:2023-05-19 10:29 标签:爽文 系统 无CP 直播 历史衍生

  可能罗贯中是想借此展现曹操他在水战上面一窍不通吧。
  一群人原本是进来体验当开国皇帝的快感的,结果玩着玩着就玩进去了。鄱阳湖水战不愧是朱元璋人生历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很多值得细细研究的地方。
  不懂水战的将军们看得起劲,干脆放弃了扮演朱元璋,切换成亲兵视角跟在旁边看朱元璋这一路是怎么打败敌军的。
  这种全息追剧的感觉,还别说,超有意思的。
  受这次经历的启发,后头围观朱棣和朱允炆互打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兴冲冲地跑去当围观党。
  总是自己亲身上阵多累啊,还是看看别人怎么打的好了。
  朱棣打朱允炆的戏剧性也不少,建文元年就开始打,一直打到建文四年朱允炆下落不明。
  在位四年朱允炆就没过几天安生日子,他用了一年不到把叔叔们都削没了,于是后面全是他自己的受难日。
  四年里朱允炆做出的杰出贡献就是怀抱着理想主义色彩,大搞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撤冗官冗员。
  总结就是改变他祖父朱元璋的某些严厉政策。
  不知道是不是朱元璋授意的,如果是,那就是朱元璋觉得第二代皇帝得施行仁政。如果不是,那他挺会踩着他爷爷的名声给自己刷好感的。
  其实朱允炆除了削藩和搞一些没有任何用处的官名变更之外,政治上还是有一些建树的。
  譬如纠正洪武年间的冤假错案,限制僧道占田数量、将田地均给平民,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等等。
  朱允炆十分擅长缓和社会矛盾,安抚平民百姓。
  但是打仗就算了,削藩这种掺杂了政治斗争的打仗更是碰都别碰。
  不少文官集团很喜欢朱允炆,主要是因为这家伙一改朱元璋的重武轻文倾向,大力提高文官待遇。
  文武官员本来就互相有矛盾,后来上位的朱棣在文官集团看来同样是个粗俗武夫。再加上朱允炆执政的政策问题不大,因而靖难之役时南京朝廷这边文官还是非常头铁地选择了一直支持朱允炆。
  在后来跑去支持朱棣的人里,僧道数量很多,也是因为朱允炆搞的那个“限制僧道占田数量”。
  围观群众一边看着朱允炆的文治点头,一边看着朱允炆的武功摇头,对这个偏科型选手实在是无话可说。
  朱允炆能被朱元璋倾力培养确实是有一定能力的,就是不太适合当皇帝,适合当个辅政贤臣。
  他太理想主义了,很多政策想得很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容易引发激烈反抗,比如僧道那个。
  朱元璋看完之后皱眉。
  僧道这个其实是他留下来的问题,因为他庇佑僧道,所以这些人攫夺了大量的肥田沃土,并且肆意欺压百姓。
  本来该由僧道们服的劳役,被他们强行转给了百姓。
  可惜建文新政里这些比较优越的政策,在朱棣上位之后都被废除了,包括对僧道的限制。
  不过朱棣后来搞了个《僧道度牒疏》,对全国僧人名册进行重新整理。野史说他是为了找出可能出家为僧的朱允炆,然而考虑到明朝僧道的嚣张,这个更有可能是一次政治手段。
  用名册来限制僧道数量,减少无度牒的假僧道借朝廷政策谋利的可能性。
  明朝僧道势大,朱棣上位又借了对方的势。直接翻脸打压僧道显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曲线救国比较合适。
  然而明朝中后期,对僧道的管理基本就聊胜于无了。毕竟嘉靖都带头修道了,上行下效,谁还会去和他们对着干。
  不过这个实际上早在成化年间就已经管理失控了。
  明初为了防止青壮劳动力流失还严格控制过僧道数量,成化二十二年到弘治七年,有度牒的和尚就已经从37万涨到了55万。
  这还没算没度牒的野和尚呢。
  朱元璋本来还没觉得自己放任现有和尚待遇优厚有什么,看完数据整个人都木了。
  要是每个和尚都和洪武末年那样混成有权有势的地主,也怪不得大明后期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走向末路了。
  别的朝代土地兼并是因为藩王和官僚,他大明还多一个僧道。三管齐下,同时发力,朝着灭国一路飞驰。
  然后大明还倒霉地碰到小冰河时期,本来收成就连年不好。
  朱元璋:……
  朱元璋痛定思痛:
  “咱这就去学统计学,马上学,立刻学!”
  很多政策光看没觉得,基数大了之后一计算,我的天,全是天文数字。
  但是朱元璋要说一件事:
  “咱给藩王的待遇也没有后来那么夸张啊,咱不是一直在削减他们的俸禄吗?”
  为什么后世人都说他把藩王当猪养啊!
  戌狗教授:
  【因为朱棣造反成功之后吸取教训,用优厚的待遇安抚藩王,以怀柔政策进行温水煮青蛙式的削藩。然后严格按照太.祖一开始定的藩王和宗亲俸禄下发,绝不克扣。】
  安抚的效果确实不错,就是给大明后来的财政埋下了隐患。
  更何况藩王自己手里还有田地,嘉靖时期周藩王每年领取的禄米甚至高达六十多万石,远超明初规定的一万。
  朱元璋掏掏耳朵:
  “多少?”
  戌狗教授:【六十万石。】
  朱元璋:……
  朱元璋:!!!
  戌狗教授:
  【嘉靖四十一年,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米400万石,而各籓禄岁至853万石。万历朝时,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为2000多万石。】
  朱元璋倒抽一口凉气。
  每年拿国库三分之一去养猪,他们配吗???


第170章 专题:华夏黑月光1
  事实上朱元璋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远比表面上看到的多,大到土地兼并,小到地方错漏,应有尽有。
  不过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哪个皇帝可以做到面面俱到,而且有些问题也怪不到老朱头上。
  戌狗教授直接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名录发给朱元璋,让他自己处理去。
  比如徽州歙县的丝绢案等。
  大明朝苛捐杂税太多,而且有些赋税还一成不变。比如以前养蚕织丝的地方要交丝绢税,后来这里不搞这个产业了,政府依然继续收税。
  不仅收税,还不收钱,非得收生绢。百姓于是不得不卖了粮食再买丝绢,一来一回,亏损可想而知。
  大明的灭亡属于积重难返,而后期的皇帝又大多摆烂,所以等到末代崇祯这个有心救国的皇帝出现之后,就发生了无力回天的情况。
  事实上不说崇祯能力不行,就算能力行,只怕也很难挽救。指望中央朝廷救国,不如指望地方藩王上位。
  就像刘秀那样。
  因为中央救国很难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毕竟中央区域的那些大地主依然还在。但是藩王上位可以,当年刘秀的上位就带着重新划分土地的意义在。
  之前的一波豪强倒台,又放出了一大堆田地分给农民。百姓可以继续过下去了,于是朝堂稳定了下来。
  每一次的朝代更迭,本质上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新生的特权阶级还没有那么庞大,给了百姓喘息。
  而等到两三百年的平稳发展,特权阶级体量庞大,地主数量增多。农民大量失去土地活不下去,就是新一轮的政权更迭了。
  说到这里,戌狗教授为诸位分享了一个新的情况。
  【明末的情况还算正常情况,清末就比较特殊了。不过清末的事情不能多提,这里只说一下赔款条约对百姓的影响。】
  近代的各种赔款都是上亿两的白银往外赔,但这个白银的赔款其实主要影响的反而是不怎么用白银进行日常交易的平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市面上流通的都是铜钱,百姓手里没有多少银子。
  但是,交税是要交银子的。
  百姓需要用铜钱换白银进行交税,于是就得看税率吃饭了。
  以前可能用一千两百文铜钱就可以换一两白银,等到赔款多了之后,国内白银少了,这个比例可能就会提升到了一千五、两千等等。
  但是要交税的白银数量是固定的,朝廷可不会根据汇率少收银子,那么百姓就要付出更多的铜钱去换银子。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