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11)

作者:无字惊鸿 时间:2023-05-19 10:29 标签:爽文 系统 无CP 直播 历史衍生

  可是再生稻的出现却省去了这些繁琐的步骤。
  【这里种植的是一种多年生水稻,又叫再生稻。大家可以看到,被收割的水稻已经重新长了出来。】
  【这些可不是杂草,是水稻自己发的新秧苗。这种水稻每年两熟,早稻亩产上千斤,晚稻亩产也有八百斤,产量十分稳定。】
  【那么,这么厉害的水稻可以种几年呢?目前这片试验田的水稻已经是第五年发芽了。】
  众人哗然:“五年?!”
  种一次收获五年,一年两次,就是十次。哪怕第六年要重新种了,五年下来也能省农人不少功夫了。
  更何况这种水稻的亩产也不低,加起来一年产稻两千斤呢!
  【再生稻的祖先是从野外获取的,野外本身就存在这种可以重复生长的水稻。农业学家们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将之培育成了现在的样子,而野生的再生稻亩产则比较低。】
  刚开始产量低不要紧,需要二十年慢慢培育成高产水稻也不要紧。农人们根本不在意这个,他们只知道20年是一个他们等得起的年纪。
  “二十年后,咱们的儿孙就能吃上这样的神稻了。”
  “要是天幕早点出现,囡囡也不会饿死。”
  “朝廷会派人去种这种稻子的吧?我老汉努努力肯定还能再活二十年,我现在每天都跟着天幕说的法子保养身体咧!”
  “那是后世人用二十年培育出来的,咱们没后世人那么厉害,可能要更长的时间。”
  “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四十年,总一天咱们儿孙能吃上的!”
  农人们抹了一把眼角,擦去激动之下涌出的泪水。
  【其实再生稻在普通农田里的作用远不如在山坡梯田上种植的作用大。这些地形的运输难度更大,减去耕种的环节便可以节省一大半的体力消耗。】
  还没出现梯田的朝代有点懵。
  “山坡上也能种稻谷?稻谷不是要种在水田里吗?”
  哪怕能在山上开垦出田地,没有水也是白搭,只能种种陆生植物。
  但天幕都说了山坡上可以开垦梯田,就证明这是可行的。
  不过大部分地区其实还用不上梯田,许多朝代原本的耕地就足够用了,还有大量荒地等待开垦。
  而且与其费劲地开出水田来,直接在山坡上种植小麦等不需要那么多水的作物岂不是更方便?
  在山中耕田的山民自古以来都有,倒也算不上特别稀奇。
  众人的焦点还是放在再生稻上,想着该去哪里找到野生的稻种。
  有了这两种神奇水稻的冲击,接下来的稻田就显得没那么吸睛了。大多是一些拥有特殊性状的水稻,比如口感更软糯、耐寒耐旱能力更强之类的。
  优秀稻种的培育方式基本都大同小异,一通百通。
  222觉得自己给出的科研方向和研究方法已经够多了,剩下的只需要农事官自己埋头苦干就行。
  正好时间也差不多,于是便结束了第一个节目。
  【接下来将为您播出的是第二个节目《养殖妙招》。】
  老农走到了一片花田前,指着前方忙忙碌碌飞来飞去的蜜蜂,露出了淳朴的微笑。
  养蜜蜂吗?会蜇人的那种。
  作者有话要说:
  农时这个上古时期就已经掌握了,二十四节气最迟商周时期就有了。
  所以不用担心古代百姓不知道什么时候种地、怎么种地,他们比我们懂多了。
  再生稻是我在央视农业的b站号里看到的,然后我激动地跑去告诉我爸科学家研究出了再生稻,好厉害啊。
  结果我爸非常冷静地告诉我:再生稻早就有了,是你消息太落后。
  我:qaq


第10章 农业:养殖妙招
  老农走近了飞舞的蜂群,一点也不怕被蜂蜇的样子,看得天幕前的观众们心惊胆战。
  这么多蜜蜂飞来飞去,天幕里那人居然一点都不怕,好厉害!
  调皮小孩王守仁跃跃欲试起来,难道说蜜蜂其实不会蜇人,都是大人们骗他的?不行,他回去要自己试试。
  果然不能什么都听大人的,大人只会吓唬小孩子。宋朝的陆游说得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真相还是得靠实践才能验证。
  此时还没给自己取号“阳明”的王守仁叉了一会儿腰,觉得自己可太有求知精神了。
  然后他就被他老爹王华一巴掌拍在了脑袋上。
  “老实点,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在打什么主意。”
  王守仁捂着脑袋蹲去一边了,拿了根树枝在地上划拉。老爹太不讲道理了,他长大了以后肯定不这么对自己的小孩。
  王华却是目光沉静地看着天幕,心中思索起来。
  难道这位后世的“主持人”要教他们养殖蜜蜂?养蜂倒不是一件稀奇事,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
  天幕也正好说到此处:
  【蜜蜂,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一种会产出蜜糖的可爱小生物。可爱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理解为娇小玲珑,惹人怜爱。】
  被蜇过的百姓们:……对不起,这个真的怜爱不起来。
  【我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养蜂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致富奇书》中写过陶朱公范蠡曾总结出养蜂、采蜜、收蜂和驱逐害虫的操作方法。】
  【虽然这本农书对外宣称是范蠡写的,实际上是明朝不知名人士编撰的,但里面关于范蠡养蜂的描写还是可信的。毕竟春秋时期的楚国确实已经出现了养蜂的蜂箱,证实了养蜂一事自古有之。】
  春秋,越王勾践时期。
  勾践听着天幕中人讲解,有些感叹:
  “寡人早听闻上将军离开后仿佛是经商去了,不成想此事为真。”
  左右不知如何应答,只好缄默不言。
  此刻恰好正在花田间采蜜的范蠡惊讶地抬起头,没想到天幕会因为养蜂一事提到自己。他还以为后人不会知道这些小事,毕竟如今的史书一般只记大事。
  春秋,吴王夫差时期。
  夫差一口酒险些喷出来:
  “这范蠡不是勾践的心腹爱将?怎的跑去务农了?还上了劳什子《致富奇书》,莫非他不仅务农还经商去了?”
  夫差心下大定,畅快大笑起来。
  必然是那范蠡见越国再无起复之机,心灰意冷去做了农家翁。想来勾践确实已经不成气候,不必再过于提防此人。
  西施敛眸浅笑,心中却有不同的见解。
  她虽是小女子,却也有大智慧。她能狠得下心为了复国屈身侍奉吴王,自然对局势有自己的看法。
  况且,她太了解范蠡了。她觉得事实恰恰相反,范蠡能解甲归田,必然是已经完成了毕生心愿。
  勾践此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
  主持人痛心疾首的话忽然打断了众人的思索:
  【插一句题外话,编书这么重要的事情,作者们你们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不署名!听我的好吗,以后编书都给我把作者名标好?不要只在扉页或者封面写,最好每章都写上!】
  【千古留名的大事,居然这么不上心!说的就是你们,写《山海经》《黄帝内经》《易经》《三字经》等等等等的先贤们!】
  被提到的作者全体:什么?!我被称为先贤了?!
  不对,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我没留下姓名!
  亏了啊!
  先贤们血压升高,捂着心脏到一边痛心疾首去了。回过劲来第一件事,赶紧往书里加上自己的名姓。
  光这么直愣愣地加还是不太保险,得想个法子不不着痕迹地把名字加到正文里头去,譬如“本人张某某以为……”。
  明朝。
  朱棣想到了自己让人编修的《永乐大典》,灵机一动,吩咐道:
  “大典里给咱加一句,本书由朱棣主持编撰。”
  千古留名的好事,他朱棣也想要啊!
  不会写书也不要紧,这不有的是人帮他编嘛!
  编书的官员们:……
  大可不必如此,不加这个后人也知道是您让人编的,毕竟史官也不是吃干饭。
  再说了,这个书名都叫《永乐大典》了,还有谁能不知道这是您永乐大帝的功绩?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