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玄幻灵异>

我被迫成为救世主的那些年(109)

作者:九叠云锦张 时间:2025-07-06 10:37 标签:爽文 灵异神怪 幻想空间 马甲文 都市异闻

  吕吉村就只开了一家农家乐,在穿鸭山的山腰上, 很显眼,村支书一指,大家顺着方向看去,果然在山腰上看见了四栋半隐在翠绿里的小楼。
  小楼外墙的颜色是米白, 一眼看过去很舒服。
  年轻小伙儿叫吕明阅,伍山青刻意去和他搭话, 想要从他嘴里套出些消息来。
  吕明阅看起来才成年不久,还是个没踏入过社会的单纯学生, 哪里经得住伍山青套话,一路聊着, 他在伍山青的引导下说了许多关于村子的事。
  比如, 农家乐的老板是吕吉村的村长,今天就是他的儿子结婚, 新娘子是隔壁村的。虽然说是隔壁村,但是两个村子间隔着穿鸭山, 光是开车都要开好几个小时。
  又比如, 只要农家乐有生意来了,村子里的人都会去帮忙,所以今天做饭的可能是一个,明天做饭的又是另一个。村长会按天给来帮忙的人开工钱,如果不要,他会不高兴,下次就不让人来白白帮他的忙了。
  再比如,村子里的青壮年其实不止这些, 有一些还在外面务工,所以看着女人要比男人多,她们都留下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了。
  ……伍山青甚至把这个小伙子暗恋的女孩子的名字都套出来了,那个女孩儿就是新娘子的妹妹,就在来送亲的队伍里。
  可以说,吕明阅脑子里的存货已经被伍山青掏了个一干二净。
  灵者的听力范围是普通人的好几倍到十几倍,这些话洛瑄诚同样一字不落地听见了。
  他戴着鸭舌帽,跟在几个嘉宾后面,装作左右随便看看的样子,实际上脑子里飞快地整合着伍山青从吕明阅嘴里套出来的信息。
  这些话乍然一听很寻常,没有任何异常的地方,反而处处充满了人情味。但过往听来的和经历过的经验告诉他,一时察觉不出来的不对劲,往往到了最后都会成为刺向致命处的等级刀刃。
  暂时察觉不到没有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就能发觉到隐藏在寻常之下的异常的,一定要记住,反复推敲,反复对比,没有任何隐藏会是完美到无懈可击的。
  洛瑄诚收回到处看的目光,沉下心,将吕明阅说的那些信息全部一字不改地记了下来,包括他说话时语气变化和声音高低。
  微小之处,也可能在以后成为救命的关键。
  通往半山腰的石板路修得很平整,铺路用的石板是大理石,每一块的大小厚度都相差无几,抛开那点细微的差距,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这条路很长,用到的石板没有一万块,也有九千多块了。
  这有钱啊。
  伍山青在心里啧啧了两声,他去过洛瑄诚的别墅,他家的地板砖就是大理石,是最高档的那种,颜色很正,是最接近羊脂玉的颜色。
  这些石板也差不多……
  等等,差不多?
  伍山青停了一下,分出更多的注意力给脚下的石板。
  他没记错的话,这样品质,又大块又切割得这样整齐划一的石板,价钱可不是一般二般的贵。
  拿来铺路?
  这哪里是有钱,这分明是富得流油啊!
  “伍哥,怎么了?”走在最前面领路的吕明阅回过头来,“是我走得太快了吗?”
  其实还好,他有特意照顾剧组的人,上山时的速度比走平路的速度要低三分之一,嘉宾里体能最弱的舒文博也能跟上他的速度。
  伍山青摇摇头:“没有,我还以为我鞋带松了呢。”
  他拍拍吕明阅的肩膀,说:“走吧,一鼓作气,应该没多远了吧。”
  “快了,再走几分钟就到了。”
  两人又并排走在最前面。
  伍山青话家常似的,从吕明阅嘴里套出了他外出务工的老父亲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
  他说他爸是包工程的,村子里外出的青壮年基本上干的都是这个,几个叔叔辈的长辈牵头,分成几个队,各自去不同的城市。
  好的时候收入能有将近十几万,不好的时候一年干下来也就七八左右。
  包工头能比其他人多出几万的收入。
  听起来工资很不错了,但仍然无法支持这样昂贵的修建,除非……
  “村里的房子和路都是大家伙一起修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早几年咱们村可没有这么好看,到处都是泥泞坑洼的,下了雨连路都没法儿走。大家一赚到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报村里,现在十里八乡可羡慕咱们村了。”
  吕明阅几句话打消了伍山青脑子里还没成型的猜测。
  合伙儿修的啊,那不也不是没可能了。
  几分钟后,一众人走进了打扫得很干净的农家乐里,迎接他们的人是两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
  正脱袖套的中年女人一见人来了,立刻把另一只脱下来的袖套又戴了回去,她热情地迎上去:“哎呀,你们可算是来了,我煮了银耳汤,放得有点凉了,不晓得你们喝不喝得惯?”
  才喘了两口气的李真义立马说:“喝得惯,喝得惯!有银耳汤喝那可太好了!”
  从山脚爬上来,他们早就渴了,水之类的东西还在车里锁着,带在身边的都是昂贵的机器设备,这些又不能喝,一听到能有银耳汤喝,众人都觉得喉咙里的干涸更加明显了,恨不得立刻就冲进厨房盛上一碗好好解解渴。
  七八个工作人员跟着女人进了厨房,第一个接过银耳汤的,是借口过来帮忙的伍山青。
  他仔细地闻了闻,没有问题,又喝了一口,温凉的银耳汤在他口腔里滚了几个圈,没尝出任何问题。
  他咽下,笑着对盛银耳汤的女人说:“阿姨,你的手艺可真好啊,这银耳汤比我在城里买的好喝多了!有没有考虑去城里开一家餐饮店啊?以您这手艺,”他对女人竖起大拇指,“绝对大卖!”
  女人被他哄得笑不拢嘴:“真这么好啊?”
  伍山青点头,又夸了几句。
  女人笑得更开心了,把手边摞起来的碗全都盛好后,又指挥着几个小伙儿把它们放进托盘里。
  她说:“姨就不去了,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呢,他们离不得我。快端出去吧,这一路走上来,怕是早就渴坏了。”
  几个人一起把银耳汤端了出去,在院子里休息的众人迫不及待地拿起属于自己的那一碗。
  不多不少,刚刚五十六碗。
  应该是村长告诉留在农家乐里的人的。
  心满意足地喝完了银耳汤,李真义向脱下袖套和围裙的女人确认过四栋小楼里有两栋都有住人的房间,他再次清点好人数,和导演组的人商量了一会儿,确定好了如何分配房间。
  农家乐的房间都修得比较小,毕竟小楼也就这么大,三层高,一层至多就八个房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卫生间都是独立的,床也是双人的大床。
  于是七个嘉宾一人一间房,在中间那栋小楼的二楼,工作人员两人一间,分别在一楼和三楼,剩下的人住在隔壁小楼,也是两人一间。
  最左边和最外边的小楼,一栋是放东西的,留在农家乐帮忙的村民偶尔会在里面过夜,另一栋是吃饭的,修得都比中间两栋要小一些。
  决定好了住宿,就预备着正式开工了,先前在车上的直播不过是发个预告而已。
  李真义就喜欢这种现发的预告,还不用工作人员头秃去剪辑,而且真实,效果比他们精心制作的预告还要好。
  他当初拍摄这部综艺就是抓住了当下观众想要看到更多真实感的需求,总台问他要以什么形式播出的时候,他果断选择了实时直播。
  果然,一经播出,《一路向北》的收视率简直碾压同期所有综艺。
  李真义问过了村支书和村长的意见,他们会在吕吉村待五天,从明天开始算,期间可以对吕吉村进行拍摄,想在农家乐里装摄像头也可以。
  只一点——
  村支书很严肃地说:“拍哪里都行,就是不能拍我们村的祠堂,那是先祖们沉眠的地方,不能打搅啊。”
  村长说:“李先生,你们是我们村的客人,贵客,全村上下都很高兴你们的到来。但是祠堂真的不能拍,也请你们别往那儿去,要是之后有人悄悄过去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