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中(148)

作者:洛娜215 时间:2019-11-10 09:27 标签:爽文 宫廷侯爵 灵异神怪 历史衍生

  吕不韦有些惊讶,“什么秘密?可以告诉爹爹吗?”
  当然可以啦,吕安凑在吕不韦耳边悄悄说道:“安儿听隔壁大娘说,赵王在让人清点邯郸城内十八岁以上的男儿数目。”
  吕不韦悚然一惊,他面色不动,头脑却在快速运转,赵王如今此举为何意?
  邯郸是赵国国都,人口过百万,不管怎么算,十八岁以上的男儿郎起码能有数十万,赵王想要干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增兵。
  他想要增兵和秦国死磕,而且是丧心病狂地征发国内年轻人去战场。这些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甚至连号令都听不懂,这样送出去……
  吕不韦手心一阵又一阵地发烫,超出预计的情况让他有些心焦。
  这是让他们去送死啊!
  赵王疯了吗?
  赵王当然没疯,但是距离疯魔亦不远了,虽然对于国内的消封锁,但是作为国主的他却非常清楚,前线情况不妙。
  因为赵国缺粮。
  两军如今僵持在长平之地,如果放到地图上来看,此处为秦国都咸阳与赵国都邯郸连线的中心点,看似于二国来说空间距离都差不离,甚至离邯郸要更近一些。然而若要放到实际地形中来说,对赵国便是大大的不利。
  首先,秦国当年在春秋时代给赵国的老领导晋国送过一次粮食,当时晋国遇到了灾荒向亲家秦国求助,据说当时秦国派出的送粮队伍首尾相连,更是得了泛舟之役的美誉,由此可见,于秦国而言,早在百年以前他们的船运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秦国所在地为西,中原的地势西高东低,于他们而言是顺流而下,又是船运,辎重运输的过程中耗损极低。
  而赵国则相反,太行山平时作为邯郸的天然遮挡保护其首都,但在运送物资的时候却成为了他们跨不过去的高山,要向长平运送物资唯二的方法就是:要么翻越太行山,要么南下绕过太行山。
  当然他们也可以通过太行山脉里头的隘口前进,但是这些或是人工或是天然形成的小道极其狭窄,单次通行量极低,要负担前线数十万人的辎重走不快,每一日便是一日的小号。而且这样的环境还容易被埋伏,所以最后赵军还是选择了绕远路走南边的道,这样无形之间便增加了辎重消耗。
  更糟糕的是,从邯郸也好,太原也好,几乎赵国的每个郡县向长平运粮都只能通过陆路。
  陆路的优势很明显,其初始投入低,而且可控性高,毕竟寻找马匹比建造船只要廉价得多。但它的劣势除了速度慢还有耗损大,负责运送的马匹和押送的兵士所有的开销也在运送的辎重里面。路越远,送到的粮草数目就越少,这是必然的结局,而赵军骤然间派军无疑增加了这一负担。
  相比之下,秦国十分狡猾,他通过鲸吞蚕食的手段,一点点将河南之地吞了下来,此后又通过攻野王之战不动声色地向前线运送积攒了粮草。现在又拿下了两国的焦点上党,白得一批粮草。
  大国对垒,比的就是后勤。而在后勤上,被有心算无心的赵国如今完全处于劣势,所以哪怕赵国距离长平更近,哪怕长平本身就是赵军的堡垒所在有着天然优势,赵国都经不起这样的物资消耗。
  赵国的优势在于……秦国是大魔王,理论来说东方诸国都是赵国的天然盟友,所以赵国可以向别的诸侯们借粮,而秦国只能靠自己。
  原本是这样的没错,但赵王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一关键时刻,赵国的好邻居韩国和魏国均都拒绝借粮给他,这条消息被牢牢封锁,前线兵士自然是全不知情的。
  所以当廉颇打算动用拖字诀拖垮秦军,最后在其打算退兵或者人困马乏之时突围的计划在赵王这里看来是行不通的,赵国的粮草经不起这样的拖延。在换上赵括后,赵王对于这场战役唯一的要求便是速战速决。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不惜倾尽一切。
  ——包括人命,还有赵国的未来。


第156章 战国风云(9)
  数日后, 赵王征发邯郸十八岁以上男性二十万出城,这些人当中不少还是半大少年,就穿着布衣上了战场。
  此时征发民兵自然不配甲胄武器, 这些人就只能尽可能多穿几件衣裳,有条件的拿些农具, 没条件的就只能拿着削尖的竹竿。里头的不少少年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地方, 他们怀揣满腔热血,只知道自己这次离开是要去保家卫国。
  大军出城的时候, 全城人都在送, 这不是因为大家有多高的爱国热情, 而是因为这次征兵之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男儿郎上了战场,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还是一个家庭的“孩子”。
  目送孩子们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女人们轻声抽泣, 她们不敢放声大哭。这次征兵出城活动如此大张旗鼓便是为了鼓舞士气,等等还会有赵王亲自出城相送,因此现在街道边上有兵士负责控场, 谁要是敢放声大哭,就会立刻被人拖下去。
  而为了能够看到自家儿郎们的最后一面, 这些女人们都只能忍耐着不哭泣。
  吕不韦抱着吕安在自家宅院门口看着这一幕, 即将从军的少年郎们不识愁滋味,或许他们最初亦是有过慌张, 但在朋友们的鼓励以及军官们的激励之下,此时都做出了大义凛然的姿态。
  吕安在中间看到了一个熟悉人,他“啊”的一声指向了人群中央的一个小郎君,惊呼道:“是隔壁的阿兄!”
  吕不韦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见到了熟悉的身影,他眉头一皱, “隔壁的周小郎不是还未到十八岁吗?”
  “啊!”吕安闻言立刻在父亲怀中扑腾起来,他举着小手冲着那举着一把斧子的少年人挥舞,“阿兄——”
  后面的话被吕不韦按住了,吕安被父亲蹲下身抱在怀中,小脸被塞在了男人胸前。
  吕不韦的表情有些严肃,隔壁的小郎长得矮,脸孔也颇为稚嫩,今年不过十五,一看便可知其不到征兵年岁,但就算是这样也被拉入了队伍里,可见赵军如今情况。吕不韦最初有猜测这是巧合,是征兵之人粗心,然而在连续看到队伍里若干个矮小身影后他心中已经有了判定。
  待到确定那小郎已经走开,原先关注着此处的兵士也扭回头之后吕不韦才松开了搂住儿子的手,然后他就看到吕安整个人都变得很安静,吕不韦挑眉,他将儿子抱起来先一步回了牛车,果然,车门一被拉上,吕安就凑在吕不韦耳边小声问道:“阿父,阿兄是不是回不来了?”
  吕不韦一愣,垂下了眼帘遮去眸中的情绪,安抚道:“没事,等他们赢了就能回来了。”
  哪料这句话并不能安抚到儿子,吕不韦感觉到自己被儿子拍了拍肩膀道:“阿父,你不要骗我啦,赵国赢不了的,不是吗?”
  孩子太聪明也不是好事,吕不韦默不作声,他顺了顺儿子的后背并不做声,沉默便等于是默认,吕安抿唇,他将小脑袋靠在了吕不韦肩膀上,“阿父,为什么一定要有战争呢?就不能不打吗?”
  “这是不可能的……”吕不韦轻声说道,吕不韦戳了下儿子肥嘟嘟的脸蛋,然后在小孩瞬间严肃起来的眼神下说道:“和平数百年,每一国的人口均是增长数倍,仅靠国内原有的土地已经无法养活本国人,只有争,也不得不争。”
  “大争之世已到。”男人微微仰起脸看着被层云遮挡住的天空,“不争,便无活路。”
  大争之世有如逆水行舟,不前进或者前进的速度稍慢一些,就会被潮水击落。
  前车之鉴实在太多,而因此灭国的却得算郑国一个。
  郑国建国之君是周厉王之子,在周幽王时代担任司徒,然而在任职后他发现周王室日衰,周幽王不堪扶持,便去寻找巫者问往何处逃可活命。巫者给他指定地点之后,这位郑国的开国之君便带着自己的族人外逃,于洛水之东立国。
  “此建国便可为非正之举。此主为一国宗室,又得君主信任封为高官,见朝廷倾轧却丝毫不加以阻止,甚至都不曾规劝,只想着逃命……”吕不韦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他看着自己在沙盘下写下的郑字面带嘲讽,“立国不正,此后所行皆不义。”
  被他抱在怀里的小豆丁闻言歪了歪小脑袋,吕不韦继续道:“郑立国之后其周遭皆为小国,后周王室动迁,其借由护送之功挟恩求报,吞并周边小国成为当时的第一大国,只可惜……”
  “立国之根不正,君王所行亦是不端,国不端,民亦然。自庄公之后郑国内乱不断,君杀臣,臣杀君,君不信民,民亦不信君。”
  吕不韦扯了扯嘴角,“等到郑国内战稍歇,其已被楚、晋、齐包围,昔日最强的郑国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安儿可知郑国何为?”
  吕安思考了下,拿着小肉手拍拍吕不韦的大掌,颇为骄傲地吐出两个字,“合纵!”
  “没错。”吕不韦夸了儿子一句,“诸国鼎立之时可通过合纵之法借力打力,便是小国亦可争取时机谋得生存,郑国确实是如此做的。”
  “既然他们没做错,那父亲为何不喜郑国?”吕安闻言十分不解。
  吕不韦勾了勾嘴角,眸中却带有嘲讽之意,“因为郑国尝到甜头之后便沉迷于此中权术,依靠于三国之间周旋谋取利益,却忘了一国之根本在于自强,若是不自强便是贴在他人身上亦是无用。”
  “郑国举国上下便是一寻常商人尚且有急智护国,难道没人看明白这一点吗?”吕不韦摇了摇头,叹道,“自然不是,只是王不欲立,臣无奈何罢了。”
  吕不韦又是深深的一声叹息,他叹的是郑国吗?非也,他叹的是他的母国卫国。
  卫国作为姬姓氏诸侯国,王室血统高贵,封地亦是富庶。曾经有过的良将名臣才子众多,然而再多的臣子辅佐再大的助力,若是遇上君主立不住也毫无作用。就像是赵国如今一般,廉颇能打,会打,敢打,然而君主不信任他,便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何用。
  “所以,选择一个优秀的君主十分重要。”吕不韦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闻言,吕安扬起了脸颊,“那嬴异人会是个好君主吗?”
  “这个嘛……”吕不韦微微一笑,高深莫测极了,“父亲也不知道呢。”
  只是他觉得可以赌一把罢了,而嬴异人是最合适的对象。
  吕不韦摸了摸儿子柔软的头发想道:正因为是想要赌一把,所以他才急匆匆地将儿子带在身边。若是自己有个万一,他的儿子也能有更多的经验,他时间不多,能多教一点就是一点。他知道儿子聪明,也知道儿子被传授了不少学识,只是,会得再多也比不上亲身去经历一遭来得印象深刻,无论自己胜败与否,于安儿而言都是一笔财富。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