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重生之喜相逢(100)

作者:渔小乖乖 时间:2018-08-20 14:10 标签:重生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励志人生


    柯祺计较着季达是GAY的可能性有多大。

    谢瑾华摇着头说:“先生这样的人物……若他的家族还在,能配得上他的只有勋贵之家精心养出来的姑娘。”在谢瑾华看来,季达的眼光肯定是高的,要是给他配个丫鬟当妻子,简直就是辱没了他啊!

    柯祺默默收回了季达是GAY的脑洞。

    动不动就脑补别人是GAY,显得他自己很GAY一样。

    “若先生愿意,其实在京郊村子里寻个家世清白的姑娘也是可以的。”柯祺说。

    “总要先生自己愿意。”谢瑾华说。

    夫夫俩都是很有决断力的人,既然想到了季达,娶妻生子这事不方便提,但报纸这事却是可以直说的。于是,谢瑾华铺了信纸,以文报主编的身份写了一份信,又让柯祺用徒弟的身份写了另一封。

    柯祺写信时,忍不住问:“我的字是不是又有进步了?”

    “是啊……”谢瑾华对于柯祺总是不吝夸奖,“不过,万万不能得意,每日的练习还是不能停了。”

    “那你现在能从我的字里看出什么来?”柯祺又问。

    谢瑾华装模作样地研究了一会儿,道:“从你的字里……嗯,能看出你是一个闷着骚的人。”

    “什么?我哪里闷骚了?”

    闷骚这个词语,是谢瑾华从柯祺那里学来的。谢瑾华怜爱地拍了拍柯祺的肩膀,说:“你对自己存在着很深的误解啊。”明明都吃着厉阳他们的飞醋了,却还总是装得不曾心悦于我,这难道不是闷骚?

    自从有了遗-精的经历后,谢瑾华就屡屡梦见和男人唇齿相连。那个人的形象在他的梦里越来越清晰,谢瑾华醒来后对柯祺也越来越渴慕……结果,柯祺太闷骚了,至少谢瑾华觉得他真是太闷骚了。

    有时候闷骚得让人生气,有时候又闷骚得让人好笑。

    好在谢瑾华有的是耐心。

    他就是要等着看看,看柯祺能忍到什么时候才开始明骚!

    柯祺只当谢瑾华在开玩笑,继续埋头写信。

    等到信纸晾干,夫夫俩叫人把信送去了问草园。

    季达收到信后心里具体是什么想法,外人不得而知。不过,几日后他回了信,信里领了夫夫俩的好意。柯祺和谢瑾华收到回信后,只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他们真心实意地盼着季达能够有所作为。

    三月底,《秋林文报》的第一期正式开始发行。

    报纸暂时分了四版,日后会酌情增减。第一版是大儒之作,谢瑾华每一期都会向众位大儒邀稿,作品内容不限,作品题材不限。第二版开设了辩论模块,每一期都会提出一个议题,投稿者可以从正面破题,也可以从反面破题,写得特别好的文章就能被刊登在下期报纸上。与此同时,这一版还有美文美作选登模块,同样是面向所有文人征稿的。第三版是每月新闻总结。第四版则是小说故事连载。

    第一版的存在确保了文报的格调,第二版的存在能引天下文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三版、第四版的存在使得报纸的面向群体不局限于清高的文人。总得来说,这份报纸高得上去,也低得下来。

    自从《行善记》这出戏大火,柯祺就意识到了一点,此时的人特别缺乏娱乐活动。所以,在发行报纸前,柯祺已经叫底下的人去和京城中几位有名的说书先生谈合作的事了。一旦报纸上的故事能通过说书先生们的口传扬开,即使贩夫走卒们不识字,他们也会知道文报的存在,并向往文报的存在。

    这些人或许不会来买报纸,柯祺要赚的却也不是卖报纸的钱,他要的是国民知名度和认可度!

    夫夫俩合作默契,谢瑾华确保了文报的质量,柯祺确保了文报的推行。他们又赶上了好时候。此时距离县试纵火案过去没多久,开瑞帝知道前朝余孽想要坏了他在文人中的名声,在这样的情况下,文报这种能够宣传政治正确的媒介肯定会为开瑞帝看重。朝廷官方悄无声息地给报纸一路开了绿灯。

    于是,人人争买《秋林文报》,这仿佛成了一种潮流。

    一时间,京城纸贵。

    谢瑾华,自号未名居士,随着这份报纸的推行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作者有话要说:  读者哎呦,咪的留言:怀瑾握瑜,子有是古时尊称,所以叫子瑜吧。又有烂柯人这一说,烂柯人是砍柴人,可以姓柴。柴子瑜怎么样?作为花花的别名~(≧▽≦)/~

    这别名很好,留着备用。

    ——————

    身为取名废的我本来想让母上帮忙起字的。旧文里,有位叫沈灵的,字拙耕,大巧(灵)若拙嘛,这字是母上想的,嘿嘿嘿。母上这两天有点上火,脸上长了个痘。她信誓旦旦地对我说:这是青春痘,懂?

第108章

    为了在普通民众中推行报纸,第四版上的连载故事肯定是重中之重。

    第一个故事叫《从戎记》, 这故事不是柯祺主笔的, 但大纲却是他提供的, 简单地说是个废柴升级流故事。主角是个叫邢大的普通农家汉子, 生母早逝,继母不慈,先遭退婚,又遭村人污蔑,因走投无路不得不背井离乡投奔在军中当伙头兵的表舅,然后一路升级,一路打脸, 最终走向人生颠覆。

    这样的爽文套路在后世的网络小说中不知道有多少,可在这个时代就显得很新颖了。

    虽说悲剧更容易成为经典,但其实人人都爱爽文。

    因为,人们在听故事时,总会下意识地站在主角儿的立场, 并把自己的感情代入进去。

    在《从戎记》之前,不是没有说书先生讲过金戈铁马和大漠孤烟, 但那些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主角们一开始就已经站在了普通人所不能及的高度, 虽然故事够曲折,内容也够爽,但听众不会把自己代入主角。而现在,《从戎记》的主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户, 他没有了不起的家世背景,只能从一个小兵开始奋斗。这样的主角太适合让贩夫走卒们代入自身了。

    主角够接地气!故事又虐中带爽!《从戎记》绝对是能火起来的。

    在创造《从戎记》大纲的过程中,柯祺尝试着把小胖墩于志约了出来。因庆阳侯府和镇国大将军府间已经达成默契,很愿意让小辈们加深联系,再加上小胖墩对“羊肉汤”很有好感,于是欣然赴约。

    待于志得知柯祺想要写一本和戍边军有关的小说后,于老将军就亲自和柯祺进行对话了。

    身为于家人,老将军自十二岁时亲上战场,一直到了开瑞年间才不得不选择回京中荣养,这一生中有五十多年的时间都在军队中度过。他的父兄、祖父、曾祖等,他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老将军见过了太多的胜利,也见过了太多的死亡。他见过了太多的舍生取义,也见过了太多的背叛。

    他是经历者,他也是见证者。

    听过了柯祺的计划后,老将军坐在院子里擦了一夜的长-枪。

    《从戎记》不是柯祺一人的作品。提供素材的人是于老将军,准备大纲的人是柯祺,写作小说的人则是冯良。没办法,比起每日请安时都要□□练一回但还是锲而不舍长成了胖墩的于家主和于志,自小在于老将军身边长大的冯良对戍边军有着更深的感情。他虽未见过战场,但他能懂老将军的心。

    在第一期的《秋林文报》上,《从戎记》的情节只堪堪进展到了刑大被迫投奔表舅这一地方,他的军旅生活还未来得及展开。不过,完整的故事大纲早已经借着德亲王家二公子李旭的手被呈到了龙案上,叫开瑞帝看过了。而这也是柯祺创造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目的。他在用这种方式向上位者卖好。

    报纸能操控舆论。如果没有上位者的扶持,那么等到上位者反应过来后,主创者就危险了。

    这不是言论自由的后世,别说什么文人风骨。报纸宣扬的价值观必须是符合上位者心意的主流价值观。当然,夫夫俩用不着去吹捧开瑞帝,用不着去吹捧李氏王朝,但他们必须要保证政治正确性。

    前朝余孽的存在已经暴露,在这种时候,开瑞帝急需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皇权天授”,好将前朝势力彻底打成乱臣贼子。《从戎记》虽然主要讲的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但故事的社会背景会真实还原燕朝末年至安朝初年时的情况,站在戍边军的角度揭露燕朝的黑暗,将李氏的行为正义化。

    这也不算是拍李氏的马屁。

    对于戍边军来说,对于那些被压迫的老百姓来说,如今的日子确实比当初好过多了。

    其实,《从戎记》的出现本就是柯祺从春阳门那里得到的启发。

    春阳门不是深恨于家人吗?不是想烧死于老将军的孙子吗?

    柯祺偏偏要为戍边军造势,从而为李氏王朝背书。

    《从戎记》的故事后期,主角因军功累积,在军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他见兄弟们饿着肚子、穿着单衣上战场,以命博来的功劳却被人轻易夺去,甚至后方还有人为了一己私欲和敌人勾结……主角见越来越多的兄弟死不瞑目,见边境已经渐渐守不住了,终于决定要投靠明主。这明主就是开瑞帝。

    开瑞帝对此真是满意得不能更满意了。

    于家人也很感激柯祺。因为,《从戎记》的出现可以说是变相宣扬了于老将军的功劳,尽管老将军在故事里会是个布景板一样的存在。在于家人已经放弃了对戍边军的掌控的多年之后,就算于老将军的名声再上一层楼,也不会叫开瑞帝心存忌惮。而日渐走向没落的于府却可以因此焕发出生机来。

    而《从戎记》带来的好处还不仅仅如此。

    因为技术方面的局限问题,此时办报纸的成本是很高的。夫夫俩之前已经在铸造活字字模上投入了一大笔金钱,虽然这笔钱来自于丁家,丁家人并不需要他们短时期内就还钱,但丁家也不是白给钱的啊!柯祺已经身负“巨债”了。目前距离报纸盈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每个月收稿、排版、印刷等上面依然需要源源不断的金钱投入。卖报纸得到的那点收入和成本比起来,只能算是零头了。

    也就是说,每出一期报纸,夫夫俩就得亏一大笔钱。

    诚然,谢瑾华可以问谢家要钱。报纸办好了,受益无穷,却只是亏点钱而已,谢纯英肯定愿意帮他们一把。但这里面却又涉及了一个问题,报纸严格说起来算是谢瑾华的独立事业,不能算是整个谢府的公产,却又需要谢府往里头砸钱,纵然谢纯英愿意,柯祺却还是希望报纸的财政能够独立一点。

    《从戎记》的出现既然讨好了开瑞帝,皇上当然愿意大方地掏钱了。

[返回首页]